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写云
朝代
形式
诗人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唐朝李白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湘君。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湘着您。

长湘君,君入楚山里,云亦湘君渡湘水。
长久跟湘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湘他渡湘水湘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湘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chǔ shān qín shān jiē bái yún
bái yún chù chù zhǎng suí jūn
zhǎng suí jūn
jūn chǔ shān
yún suí jūn xiāng shuǐ
xiāng shuǐ shàng
luó
bái yún kān jūn zǎo guī
宋朝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chóu yún dàn dàn xiāo xiāo
cháo cháo
bié lái yīng shì
méi fēng cuì jiǎn
wàn xiāng xiāo
xiǎo xuān zuò xiàng chù
qíng hǎo liáo
cóng xuān cǎo
gān 竿 xiū zhú
shù jiāo
宋朝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我站在观景台倚着栏杆观赏鹅湖山,春天的寒意还让人心生怯意。放眼望去,啊!是谁把最高的山峰偷走了?难道是神仙将它移到了天上么?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原来是云彩闲来无事,故意将它给遮住了啊!让它就像天空一样白茫茫一片。还好东风吹来,将山原样的追回来了。

台上凭栏干,犹怯(qiè)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六丁: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道教中的火神。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这阕词,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山被偷,已是相当新奇,何况又具体怀疑到六丁(道教神名,火神)身上,这就更加生动。一个极普通的题材,经这么一构思,便立觉妙趣横生。上半阕说山已不在人间,这当然是故作的幻想,新巧一些也许并不足怪。可是下半阕说破山被云遮的真象以后,仍然具有无穷的趣味,这是因为作者同样采取了“直意曲一层说”的手法。本来是云遮山,词中却说“晓云闲”,“特地遮拦”;本来是风吹云散,山岳重现,词中却说“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这里,晓云和东风同六丁神一样具有生命,而且如若不去“追还”,山还会再次被偷去。艺术之不同于说教,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是具有趣味性的精神产品;人们之所以能从艺术品那里得到娱乐和享受,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它有趣味。本篇的作者章谦亨“尝为浙东宪,风采为一时所称,然蕴藉滑稽,不同流俗”(《绝妙好词笺续钞》)。这种独特的个性,帮助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现情趣,并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因而使词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风趣不是艺术的根本目的。艺术美应当是对生活美质的表现。拿这首词来说,它的魅力的根本所在,乃是对“云藏鹅湖山”这一美景的描绘。只是作者的手法过于巧妙,全篇虽然没有正面描写鹅湖山之秀美,但经过仔细品味,你不仅能看到山美,而且还能看到云美。首先,作者在“犹怯春寒”的时节,冒着清晨的凉气去“台上凭栏干”,自然是由于此时的鹅湖山最美。这里作者没有直说山美,但他的情趣与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暗示,引导着读者对鹅湖山产生无限的向往。其次,六丁、晓云、东风都是优美的,而设想出的偷、移取、收卷、追还等情节也如神话一样美丽动人。再说,人冒着春寒去看山,不料山却被六丁“偷取”,最后才有东风追还——人、神、云、风形成你争我夺的热闹场面,当然也是因为鹅湖山太美的缘故。最后,字面的表现虽然着墨较淡,但也不是一点没有。比如“与天一样白漫漫”描写无边的云海,就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再如“春”日的时令,“晓”间的风光,也都使“云藏鹅湖山”显得更美。

辛弃疾闲居期思村时作有《玉楼春》词戏赋云山云:“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章谦亨在铅山曾访问过稼轩期思故居。这首词在构思上当受稼轩影响,当然也有他自己新的东西,对照读之,当各知其妙。

tái shàng píng lán gàn
yóu qiè chūn hán
bèi shuí tōu le zuì gāo shān
jiāng wèi liù dīng
zài rén jiān
què shì xiǎo yún xián
zhē lán
tiān yàng bái màn màn
dōng fēng shōu juàn jìn
jiù zhuī hái
清朝侯文曜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
望里依岩附壁,云样黏天碧。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
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一时间云彩与高峰相聚,与峰间青松不明的样子。望着依偎在另一侧岩壁的云彩,一样的与天交接。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有时候山峰与天气为敌,不允许有一滴露珠,特别是像酒一样的颜色,浓淡随着山崖之力。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luán)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云样黏(nián)天碧。
历历:清楚貌。松峦峰:山名,浙江遂昌、河北平泉、辽宁锦州等地均有之,此处可能指浙江。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hān)颜色,浓淡随伊力。

此词咏山岚云雾变幻奇观。上片以云为主,下片以山为主。各以“有时”两字作领,叙次井然,奕奕有神。全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清新别致,和婉多姿。

yǒu shí yún gāo fēng
fàng sōng luán
wàng yán
yún yàng nián tiān
yǒu shí fēng qíng yún
zhū qīng
bié shì jiāo hān yán
nóng dàn suí
宋朝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儿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chóu yún dàn dàn xiāo xiāo
cháo cháo
bié lái yīng shì
méi fēng cuì jiǎn
wàn xiāng xiāo
xiǎo xuān zuò xiàng chù
qíng hǎo liáo
cóng xuān cǎo
gān 竿 xiū zhú
shù jiāo
宋朝李之仪李之仪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雾。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yún shēn chù péng shān yǎo
hán qīng zhòng yín chán xiǎo
zhěn shàng
chūn fēng guī zhǎng
yàn lái shū dào
rén jìng zhòng mén qiāo
zhèn luò huā fēng
yún shān qiān wàn zhòng
唐朝李白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长安,古属秦地。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长江。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chǔ shān qín shān jiē bái yún
bái yún chù chù zhǎng suí jūn
zhǎng suí jūn
jūn chǔ shān
yún suí jūn xiāng shuǐ
xiāng shuǐ shàng
luó
bái yún kān jūn zǎo guī
唐朝李白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白随君。
白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回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白随君。
楚山:这里指今湖南地区,湖南古属楚疆。秦山:这里指唐都白安,古属秦地。

白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xiāng)水。
湘水:湘江。流经今湖南境内,北入白江。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kān)卧君早归。
女萝衣:指的是屈原《九歌·山鬼》中的山中女神。堪:能,可以。

诗命题为“白云歌”,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这首诗直接从白云入手,不需费词,一下子便把人们带入清逸高洁的境界。

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这首送别诗不再从别的方面申叙离情,只择取刘十六自秦归隐于楚的行程落笔。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胡应麟说“诗贵清空”,又说“诗主风神”(《诗薮》),这首诗不直写隐者,也不咏物式地实描白云,而只把它当做隐逸的象征。因此,是隐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隐者,真正达到清空高妙,风神潇洒的境界。方弘静说:“《白云歌》无咏物句,自是天仙语,他人稍有拟象,即属凡辞。”是体会到了这一妙处的。

这首歌行运笔极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称地,不直言秦、楚,而称“楚山”、“秦山”,不仅与归山相应,气氛谐调,增强隐逸色调;而且古人以为云触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择字之妙,一笔双关。当诗笔触及湘水时,随事生情,点染上“女萝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女萝衣”即代指山鬼。山鬼爱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汉代王逸注云:“所思,谓清洁之士若屈原者也。”这里借用这一故实,意谓湘水对洁身修德之人将以盛情相待,进一步渲染了隐逸地的可爱和归者之当归。而隐以屈原喻归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个“堪”字包含无限感慨。白云堪卧,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这个“堪”字,“君早归”三字虽极平实,也含有无限坚定的意味了。表现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锋芒。

此诗采用了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适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chǔ shān qín shān jiē bái yún
bái yún chù chù bái suí jūn
bái suí jūn
jūn chǔ shān
yún suí jūn xiāng shuǐ
xiāng shuǐ shàng
luó
bái yún kān jūn zǎo guī
唐朝岑参岑参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火山突兀(wù)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乍:突然。逐:随着。胡风:西域边地的风。薄暮:接近天黑时。浑:还是。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yūn)半掩交河戍。
缭绕:回环旋转的样子。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戍:戍楼。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

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结尾二句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剽悍。

诗人曾两次出塞,边疆的风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砺了他的意志,军中生活的粗犷豪迈锤炼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不凡的景色为对方壮行。

huǒ shān chì tíng kǒu
huǒ shān yuè huǒ yún hòu
huǒ yún mǎn shān níng wèi kāi
fēi niǎo qiān gǎn lái
píng míng zhà zhú fēng duàn
báo hún suí sāi huí
liáo rào xié tūn tiě guān shù
fēn yūn bàn yǎn jiāo shù
tiáo tiáo zhēng huǒ shān dōng
shān shàng yún suí
宋朝李之仪李之仪
五云深处蓬山杳。
寒轻雾重银蟾小。
枕上挹余香。
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
人静重门悄。
一阵落花风。
云山千万重。

写景的虚实相间,是此词的主要特点。首句写云写山,这原是常见的自然景象,但此中的云是“五云”,此中的山是“蓬山”,句末下一“杳”字,平添一层梦幻般的氛围。这不禁令人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长恨歌》)的诗句,那么词中“五云”、“蓬山”是指真实的山景呢,还是借仙山之名,表现意念中的境象。这一似虚若实的景象传示出迷惘之气,显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惆怅和对希望的渺茫感。接着一句对月夜的描写较实,但作者写雾重,写月小,以昏淡迷朦的景色特点,创造了和首句相同的氛围,虚实景象交融一体,不仅形成画面的和谐,而且进一步映衬出主人公的悲凉心情。

写景的虚实相间,还表现为以充分的想象来充实画面。词中两处写到春风,作者抓住暮春的季节特点,依据春之将逝的自然规律,产生出春风归路漫长的想象。这一想象表现了主人公微妙的意绪转换,是把意识中对出行之人归途的揣想转化而为对春风归途的深沉慨叹,语涉春风,然意在归人。另一写春风的词句“一阵落花风”也包含着想象的成份。女子身处闺中,又是夜间,并不能实见风过花落的景状,这只是她根据暮春花谢的特点所产生的推想,这一推想固然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但更透露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她的孤寂,她对青春流逝的叹息尽在这一想象之中。

以人物的主观情感作为结构的经络,是这首词写景的又一特点。从作品的总体结构看,上下两片都以写外景大景为主,云、山、风、雾、月、雁是整个环境的主要构成,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中,又分别插入“枕上挹余香”和“人静重门悄”两句,展示了女主人公身边的小环境,使人物主体形象比较明朗地显现在画面中,因而增强了大景中所孕含的主观情感的清晰度。同时,大小景两相映照,只觉得大景更迷茫凄清,而置于其中的闺房则更深邃孤寂,进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心情。作品的首尾构成也颇有深意,首句和末句所写都是云和山,物景相同,但显示的气氛特点和感情色彩却不尽相同,起首以悠渺之景写出内心的怅惘,结句却以云山的层叠显出心情的沉重,两句遥相对应,可见出人物感情的发展。这首词以抒发情感为前提,在景色的描状或结构上都显出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因而虽无直接言情的辞句,却又处处可感深深的情思。

yún shēn chù péng shān yǎo
hán qīng zhòng yín chán xiǎo
zhěn shàng xiāng
chūn fēng guī zhǎng
yàn lái shū dào
rén jìng zhòng mén qiāo
zhèn luò huā fēng
yún shān qiān wàn zhò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