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暮春
朝代
形式
诗人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唐朝杜甫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春人。
减却春:减掉春色。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cháo)翡(fěi)翠,苑边高冢(zhǒng)卧麒(qí)麟(lín)。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浮:虚名。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酒债(zhài)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违:违背,错过。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的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的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的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的随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只是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尽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的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颈联是说,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有人说此联“奇想惊人”,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之中。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在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面对这残败景象又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厌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难道“物理”就是这样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乐处又在哪里呢?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以上的谏官。因为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了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第二首开头四句是说,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钱来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少有的了。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用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这事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第三联是说,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第三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人生如此短促,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末联是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啊,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曲江二首》是因为仕途不得志而作,所以惜春、留春之情包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抒写的是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piàn huā fēi jiǎn què chūn
fēng piāo wàn diǎn zhèng chóu rén
qiě kàn jìn huā jīng yǎn
yàn shāng duō jiǔ chún
jiāng shàng xiǎo táng cháo fěi cuì
yuàn biān gāo zhǒng lín
tuī háng
yòng róng bàn shēn
cháo huí diǎn chūn
měi jiāng tóu jìn zuì guī
jiǔ zhài xún cháng háng chù yǒu
rén shēng shí lái
chuān 穿 huā jiá dié shēn shēn jiàn
diǎn shuǐ qīng tíng kuǎn kuǎn fēi
chuán fēng guāng gòng liú zhuǎn
zàn shí xiàng shǎng xiàng wéi
唐朝杜甫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天气变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我却心情平静无意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舒缓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春天即将悄悄过去,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坦腹(f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欣欣:繁盛貌。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pín)眉。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诗中描写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其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此诗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写表面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tǎn jiāng tíng nuǎn
zhǎng yín wàng shí
shuǐ liú xīn jìng
yún zài chí
chūn jiāng wǎn
xīn xīn
jiāng dōng yóu zhàn
huí shǒu pín méi
宋朝周邦彦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雨后几朵残花还湿漉漉地挂在枝头,没有随风飞散凋落。一带疏篱,透进星星点点的斜晖。那些窃香酿蜜的蜂儿游荡够了,都忙着回窠了。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房屋中空寂无人,只有窗外的竹树在晚风中摇摆。薰衣的香篝里,水沉的香气经过一整天,已经变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整个春天中总有怀人的时候吧!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niàng)蜜窃春归。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斜晖: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游蜂:飞来飞去的蜜蜂。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gōu)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怀人的小词。此词上阕写户外:雨后斜阳照着枝上残花,游蜂窃得花香,飞进蜂窝酿蜜。下阕写户内:闺房之内,悄无一人,只见窗外春风掠过,竹影斑驳映地,香炉内的水沉香料,整天吐着轻微的氤氲。此词通体停匀,轻重平衡,尤以两结轻灵蕴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饶有无穷情致。

上片写屋外景物。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一场春雨刚过,枝头的几朵残红被雨水沾湿了,还没有随风飞散凋落;一带疏篱,透过了星星点点的斜晖。“残红”点明春暮,“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幕,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斜晖,这一切物象,对于一个在怀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着青春岁月的闺中人,自会引起很深的怅触。

上两句写静物,接下来一句转写活动中的事物:“游蜂酿蜜窃香归。”游蜂采花酿蜜,本身就标志着春天的活泼生机和散发着欢乐的青春气息,它在傍晚时分窃香满载而归,更标志着春天的收获和美好的归宿。这对于向往着青春欢乐的女主人公来说,又是一种撩拨和刺激。“窃香”二字,还包蕴着某种爱情上的暗示。如果说,前两句是用春残、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衬托。手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从屋外过渡到屋内。“金屋”暗用金屋藏娇的典故,暗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是贵家姬妾一流。傍晚时分,整个屋宇庭院,空寂无人,唯见微风起处,竹影参差摇曳。这静中之动,越发衬托出了金屋的静悄与寂寞。屋子里面,燃着沉水香的熏笼,因为已经熏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丝丝似有若无的香烟。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静和女主人公意绪的索寞无聊。“乱”字,“微”字,还让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宁和思绪的涩滞。

前面五句,从屋外到屋内,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已经创造出一个充满寂寞无聊、空虚怅惘气氛的环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伤春意绪也隐然可触,结句势必要归结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笔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让女主人公出现,只用作者的口吻侧面虚点,还采用了“一春须有忆人时”这种带有猜度意味的轻软笔意,仿佛说:处在这样空寂的环境里,金屋中人在整个春天总该会有怀人的时候吧。明明是必然会有,却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轻点,内容与形式似乎不协调,却反而更加让人感觉到这轻点所蕴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得到了重笔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这一收束,与前面的含蓄笔法也构成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词情景相分,又交融无间。表达上文从字顺,选用意象清丽流畅。下片写人情,亦从自然中流露,不显伤感、不表怨怒,一气呵成。

guò cán hóng shī 湿 wèi fēi
shū dài tòu xié huī
yóu fēng niàng qiè chūn guī
jīn rén fēng zhú luàn
gōu jìn shuǐ chén wēi
chūn yǒu rén shí
唐朝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mù)云楼阁(gé)古今情。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绿 àn hóng chū fèng chéng
yún lóu jīn qíng
háng rén tīng gōng qián shuǐ
liú jìn nián guāng shì shēng
唐朝王维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我隐居的地方虽然荒凉,但是长满了松树和菊花,家里藏书很多。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我烹制葵菜邀请尊贵的宾客,来到我贫穷简陋的家里欣赏青竹。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这时候春草还刚刚生长,鸟雀已经开始哺乳,鸟雀啼叫着飞过已经开败的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自怜自叹自己年纪很老了,一定要加倍珍惜年华,享受这美好闲适的时光。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严少尹:即严武。这首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末。

烹葵(kuí)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葵:草木植物,有莵葵、凫葵、楚葵等,其嫩叶皆可食。

鹊(què)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黄发:年老之征。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老人的生活。他住在一条被荒草覆盖的小路旁边,但他却有很多书籍,需要五辆车才能搬运。他喜欢邀请客人来品尝他亲自烹制的菜肴,并且带着他们去看他种植的竹子。春天里,他听到了鹊鸟婉转的歌声和莺鸟的啼叫声,感受到了生命的渐渐消逝,因此倍加珍惜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

sōng huāng sān jìng
shū gòng chē
pēng kuí yāo shàng
kàn zhú dào pín jiā
què xiān chūn cǎo
yīng guò luò huā
lián huáng
bèi nián huá
唐朝杜甫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欣赏这即将消逝的春光,也不要害怕酒喝多了让人伤怀更多。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仔细推敲事物的道理知道需要及时行乐,为什么要用浮名牵绊自己的一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只看见蝴蝶在花丛深处飞来飞去,蜻蜓在水面慢慢的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我要把话传给世人,希望人们与这样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减却春:减掉春色。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cháo)翡(fěi)翠,苑边高冢(zhǒng)卧麒(qí)麟(lín)。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推: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浮:虚名。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酒债(zhài)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违:违背,错过。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首联是说,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的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正伤多酒入唇。”颔联是说,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正烦过多的酒入口。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的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的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的随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正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

只是一落花,连写三句,极尽反复层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绝。然而作者何以要如此“反复层折”的写落花,以致魂消欲绝。究竟是仅仅感叹春光易逝,还是有慨于难于直陈的人事问题呢?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颈联是说,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第三联就写到了人事。有人说此联“奇想惊人”,细想却恰恰在人意之中。诗人的目光随着“风飘万点”在移动:落到江上,就看见原来住人的小堂却巢着翡翠——翡翠鸟筑起了窝,何等荒凉;落到苑边,就看见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饰麒麟倒卧在地,不胜寂寞。经过安史之乱,曲江往日的盛况远没有恢复;可是,好容易盼来的春天,眼看和万点落花在一起,就要被风葬送了!这并不是惊人的奇想,而是触景伤情。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尾联是说,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面对这残败景象又有什么办法呢?仍不外是“莫正伤多酒入唇”,只不过换了一种漂亮的说法,就是“行乐”。难道“物理”就是这样吗?如果只能如此,无法改变,那就只须行乐,何必让浮荣绊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联系全篇来看,所谓行乐,不过是他自己所说的“沉饮聊自遣”,或李白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而已,乐处又在哪里呢?

绊此身的浮荣何所指?指的就是“左拾遗”那个从八品以上的谏官。因为上疏救房琯,触怒了肃宗。从此,为肃宗疏远。作为谏官,他的意见却不被采纳,还蕴含着招灾惹祸的危机。这首诗就是乾元元年(758)暮春任“左拾遗”时写的。到了这年六月,果然受到了处罚,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写此诗到被贬,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了解了这样一个历史背景,就会对这首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

这是“联章诗”,上下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下一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第二首开头四句是说,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钱来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少有的了。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上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尔用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走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走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致到处欠着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诗人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味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那就今日有酒今日醉吧!这事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第三联是说,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上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第三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人生如此短促,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难道不值得珍惜吗?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可是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还能存在多久呢?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末联是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啊,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曲江二首》是因为仕途不得志而作,所以惜春、留春之情包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抒写的是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piàn huā fēi jiǎn què chūn
fēng piāo wàn diǎn zhèng chóu rén
qiě kàn jìn huā jīng yǎn
yàn shāng duō jiǔ chún
jiāng shàng xiǎo táng cháo fěi cuì
yuàn biān gāo zhǒng lín
tuī háng
yòng róng bàn shēn
cháo huí diǎn chūn
měi jiāng tóu jìn zuì guī
jiǔ zhài xún cháng háng chù yǒu
rén shēng shí lái
chuān 穿 huā jiá dié shēn shēn jiàn
diǎn shuǐ qīng tíng kuǎn kuǎn fēi
chuán fēng guāng gòng liú zhuǎn
zàn shí xiàng shǎng xiàng wéi
唐朝杜甫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天气变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里,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江水缓缓流动,我却心情平静无意与世间竞争。云在天上舒缓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春天即将悄悄过去,然而我却悲伤忧愁,万物兴盛,显出万物的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江东依旧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一次回首都因为对国家的忧愁而皱眉。

坦腹(f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野望:指作者于上元二年(761)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寂:犹悄悄,谓春将悄然归去。欣欣:繁盛貌。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pín)眉。
“江东”二句:一作“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诗中描写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其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此诗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写表面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tǎn jiāng tíng nuǎn
zhǎng yín wàng shí
shuǐ liú xīn jìng
yún zài chí
chūn jiāng wǎn
xīn xīn
jiāng dōng yóu zhàn
huí shǒu pín méi
唐朝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古今之情都在其中。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远行之人切莫听这宫前的流水,流尽年华时光的正是此种声音。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mù)云楼阁(gé)古今情。
绿暗红稀:绿叶茂密,红花减少,是暮春初夏的自然景象。凤城:指京城长安。西汉时长安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长安因此又称凤城。古今情:思今怀古之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行人:指诗人送别的远行之人。宫前水:即指浐水。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就送别诗的整体情感内蕴而言,既有洒脱旷达之作,亦不乏深情绵邈之歌,但多针对一时一地所生之情慨然言之。韩琮此诗别具一格之处正在于其独具匠心,断然避开古已有之且渐成模式的豪情、悲情二途,从所有离愁别恨中提炼出送别时的共有情态。

“绿暗红稀出凤城”,“绿暗”“红稀”紧扣诗题“暮春”二字。鹅黄明丽、远有近无的嫩绿,只属于东风轻拂中万木复苏的早春,晚春风光,便是诗人在红绿色调鲜明对比中拈出的“暗”和“稀”。两词一方面如实描画了诗人眼中的景物:时序推移,草木的绿意在渐浓的春气里变深变暗,繁花满枝的景象也因之而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即使不曾“雨疏风骤”,“绿肥红瘦”亦注定要在晚春时节一幕幕上演。另一方面,“暗”“稀”二字也借景抒情,以色彩的暗淡和数量的孤单,来映衬送别之际主客同有的惆怅之情。

“暮云楼阁古今情”,送别,本就暗生愁绪,更何况是在最易触痛感伤的黄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在这繁华至极的帝都,无数高楼画阁沐浴在落霞暮云之中,眼前景不经意间勾起了诗人无穷无尽的心中情。于是,契阔别离之情、壮志未酬之情、感怀伤时之情……跳跃着,翻滚着,一齐涌上心头,再融入生命体验中不可排遣的沧桑感,一时间,诗人恍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让古往今来的相似情感重逢、共鸣,似乎从中获得了一种可以超越时光的永恒。这大概就是韩琮所言的“古今情”了。

末尾两句,则由次句“古今情”牵引而来。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时光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诗人苦心告诫,让人“莫听”,却不曾言明其中缘由,是同于古人?异于古人?他将一个貌似平凡的悬念之花,选择在诗尾绽放。“流尽年光是此声”,原来“莫听”只是诗人情有所感之后对朋友发自内心的善意劝告。往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晚七绝上》云:“何仲德:为熔意体。敖英曰:日暮途穷之客,闻此诗不无怆然。”此“意”,即为送别之情,感怀之意。则“古今情”三字实为全诗灵魂所在。此诗首句隐笔蓄势,次句妙笔轻点,第三句转笔再蓄,末句合笔浓染。诗人于情、景之间自由出入,巧妙运用“绿暗”“红稀”“宫前水”等契合送别氛围的黯然意象,曲笔道尽衷肠,实现了一步一步情景交融的和谐美感。《唐诗解》卷三〇曰:“水声无改岁月难留,望宫阙而感慨者几人矣。人生过客,别离岂足多怅?”此说固然洒脱,但面对别离,心生愁意终是人之常情,故而前人有“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之说。而这首内涵深广、情韵悠扬的作品,正是得益于其别具新意的艺术魅力,才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传为绝唱。

绿 àn hóng chū fèng chéng
yún lóu jīn qíng
háng rén tīng gōng qián shuǐ
liú jìn nián guāng shì shēng
宋朝周邦彦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雨后几朵残花还湿漉漉地挂在枝头,没有随风飞散凋落。一带疏篱,透进星星点点的斜晖。那些窃香酿蜜的蜂儿游荡够了,都忙着回窠了。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房屋中空寂无人,只有窗外的竹树在晚风中摇摆。薰衣的香篝里,水沉的香气经过一整天,已经变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整个春天中总有怀人的时候吧!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niàng)蜜窃春归。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平韵。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斜晖:亦作“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游蜂:飞来飞去的蜜蜂。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gōu)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怀人的小词。此词上阕写户外:雨后斜阳照着枝上残花,游蜂窃得花香,飞进蜂窝酿蜜。下阕写户内:闺房之内,悄无一人,只见窗外春风掠过,竹影斑驳映地,香炉内的水沉香料,整天吐着轻微的氤氲。此词通体停匀,轻重平衡,尤以两结轻灵蕴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饶有无穷情致。

上片写屋外景物。这是一个暮春的傍晚,一场春雨刚过,枝头的几朵残红被雨水沾湿了,还没有随风飞散凋落;一带疏篱,透过了星星点点的斜晖。“残红”点明春暮,“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幕,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斜晖,这一切物象,对于一个在怀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着青春岁月的闺中人,自会引起很深的怅触。

上两句写静物,接下来一句转写活动中的事物:“游蜂酿蜜窃香归。”游蜂采花酿蜜,本身就标志着春天的活泼生机和散发着欢乐的青春气息,它在傍晚时分窃香满载而归,更标志着春天的收获和美好的归宿。这对于向往着青春欢乐的女主人公来说,又是一种撩拨和刺激。“窃香”二字,还包蕴着某种爱情上的暗示。如果说,前两句是用春残、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衬托。手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从屋外过渡到屋内。“金屋”暗用金屋藏娇的典故,暗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可能是贵家姬妾一流。傍晚时分,整个屋宇庭院,空寂无人,唯见微风起处,竹影参差摇曳。这静中之动,越发衬托出了金屋的静悄与寂寞。屋子里面,燃着沉水香的熏笼,因为已经熏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丝丝似有若无的香烟。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静和女主人公意绪的索寞无聊。“乱”字,“微”字,还让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宁和思绪的涩滞。

前面五句,从屋外到屋内,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已经创造出一个充满寂寞无聊、空虚怅惘气氛的环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伤春意绪也隐然可触,结句势必要归结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笔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让女主人公出现,只用作者的口吻侧面虚点,还采用了“一春须有忆人时”这种带有猜度意味的轻软笔意,仿佛说:处在这样空寂的环境里,金屋中人在整个春天总该会有怀人的时候吧。明明是必然会有,却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轻点,内容与形式似乎不协调,却反而更加让人感觉到这轻点所蕴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在这里得到了重笔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这一收束,与前面的含蓄笔法也构成了和谐的统一。

这首词情景相分,又交融无间。表达上文从字顺,选用意象清丽流畅。下片写人情,亦从自然中流露,不显伤感、不表怨怒,一气呵成。

guò cán hóng shī 湿 wèi fēi
shū dài tòu xié huī
yóu fēng niàng qiè chūn guī
jīn rén fēng zhú luàn
gōu jìn shuǐ chén wēi
chūn yǒu rén shí
宋朝辛弃疾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我的家住在江南,又过了一次清明寒食节日。一场风雨过后,在花丛中的路上,一片散乱的落花。落下来的红花,静静地随着流水走了。园林里渐渐地觉得清绿的树叶茂密了。我计算了一下:年年刺桐花落尽的时候,寒天的力量一点也没有了。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庭院寂静,我在空空地想着她。我为国而愁的太利害了,但没有地方说,因为那些流莺乳燕太可怕了,如果她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又要陷害我。如今也不知道书信在哪里,我想念的朋友仍然没有踪迹。空教我上楼去瞭望。我到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实在没有脸面再上去了。即使是到了楼上也看不到我想念的人,只看见楼外的原野上一片碧绿的庄稼。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jí)。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清明寒食:这是春天的两个节日。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花径里三句:一番,前一个作一阵解,后一个作一片解。狼籍,散乱。红粉:形容红花飘落。清阴,碧绿的树叶茂密。刺桐花:植物,豆料。一名海桐。落叶乔木,春天开花,有黄红、紫红等色。生长在南方。福建的泉州又名刺桐城。

庭院静,空相忆。无说处,闲愁极。怕流莺(yīng)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màn)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wú)碧。
闲愁:为国家之愁。流莺乳燕:指权奸佞臣。他们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尺素:书信。彩云,指想念的人。“彩云”又作“绿云”,意同。谩,作空、徒解。羞:没有脸面,这是说高楼上去的次数太多了,不好意思的再上了。层楼:高楼。平芜:平原、原野。

《满江红·暮春》一首十分委婉缠绵的伤春相思词,写一位空闺女子怀念情人而又羞涩难言的情绪状态,逼近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风调。擅长于写豪壮沉郁之词的作者,能以似水柔情写女子的相思怨别,足见作者的大家风范。

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也是长调最常用的章法。既属常见常用、那么易陷于窠臼,但是仔细体味该词,既不落俗套,又有新特点,委婉,但不绵软;细腻,但不平板。作到这一步,全赖骨力。具体地说每句之中,皆有其“骨”,骨者,是含义深厚、分量沉重,足以引人注目的字面;由骨而生“力”,就足以撑住各句,振起全篇。

上阕写这女子眼中的暮春景象。这样写,不仅为下阕抒情作好了铺垫,而且已暗蓄着红颜难久而年华虚度的悲愁。起韵点明时间地点,情韵含藏。如“家住江南”,看来不过点明地点,却能突出这是一位比之塞北女子更娇柔的江南女子的哀怨。如写清明寒食,不过是先叙出抒情的特定时间,为下文写景著力,却以一个“又”字传神,表明不止一次独自度过暮春的寂寞和哀怨,使往年暮春的心情被其调动起来。以下一气贯注,铺写残春凋零景象,也于景中含情。“一番……一番……”的句式。是抒情重笔,表明经过许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花径里已经狼藉不堪了。“红粉”两句,接前风雨而来,实描花落水流红的残春景象,和绿意渐浓、园林寂寞的风光。其中的一“暗”字,一“渐”字,如钝刀割肉,拉长了感觉的时间,令人想见她饱受煎熬的时间很长。除了写出时光的流转之外,在古典诗词的传统语境里,还有一定的象征意味,象征着青春羌貌的流失。特别是作者用“红粉”一词时,花落所隐含的美人衰老无华的意思更明显。“算年年”以下数语,拈出刺桐一花,以作补充,变泛论为实说。用一“算”字,总束暮春风光,并举出很少入词的暮春刺桐花落,来表明春光的不再,天气的转暖。“寒无力”三字,颇为生新惹目,自是“骨”之所在。寒,谓花朵瘦弱。故无力附枝,只得随风飘落,不而清阴绿叶之盛壮,若得以耀威于枝头。寒花与密叶之比较,亦可使人联想倘能结合作者的处境、心绪而谓其隐含君子失意与小人得势之喻,似非无稽。这样残春景象,在他有点有面的描写中,被收拾无遗,而这位江南女子的伤春之情,也已经从中沁出。就章法而论,此处隐含的比喻,则是由上阕写景转入下阕抒情的过渡,唯其含而能隐,故尤耐人寻味。

下阕在此描写的基础上,写她的孤寂和苦闷,羞涩和矜持,把一个含羞含情的年轻女子的相思情愫,刻画得体贴入微,美轮美夹;换头的“静”宁,承上启下,既指芳花凋零之后的寂静,也写情人不在的孤寂。因为难以忍受这过度的“静”,所以她“相忆”远方的游子,可是在“相忆”之始,她己感觉“相忆”的徒劳——“空”于是明证,正像上阕起韵的“又”字一样,这里的“空”字,也很能含蓄传恨。以下写“相忆”之情不仅“空”,而且“无说处”,这就加倍传写了她的苦闷和幽怨,所以她感到“闲愁极”。然而这无狼的闲愁。这带有幽怨的相思,依然是“无说处”的。以下就“无说处”转写作者的羞涩和种持。这满怀的闲愁,只能深藏在心中,不仅不能对伊人说。对别人说,而且还生怕流莺乳燕知道。这里,在她极度的羞涩和矜持中,似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段感情是不能为外人所窥破的,是非同寻常的。由是,她只好自己隐忍着,在情感的苦汁里泡得透湿。“尺素”以下,由眼前所感苦境,转入对于游子的痴情等待中去。言其既得不到伊人的一封信,也不知道伊人如今身在何方。以“彩云”这一美好的称谓指称对方,表明了她的痴迷未减,以“依旧”来暗怨游子的薄幸,一直未告诉她自己的行踪。这一痴一怨,与前文相亿而无说处一样,表明她的内心充满着惶惑和矛盾,欲爱不得,欲罢不能。结韵虽然把她内在情愫化为情蕴饱满的形象,所传达的感情也如此充满了矛盾:她羞亡层楼,怕见平芜,却又倩不自禁,登楼远望。作者写女子的相思,运笔如此缠绵悱恻,细腻宛转,确能勾魂摄魄,令人赏叹无置。

对于这样一首从女性那一面写来的闺中念远词,因为读解到这一层次不能窥见抒情主体的精神风貌,所以人们往往试图给它“最终的解释”,即把它与作者自身的情感状态联系起来,因而得出它是一首政治寄托词的结论。如以春意衰败寄托时局衰微之意,以盼望游子音讯,寄托盼望北伐消息之意,以怕流驾乳燕,寄托忧谗畏讥之心,也就是说,词中这位寂寞的江南女子,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政治形象的审美化和柔化创造。中国诗词既然原有“美人香草”的抒情路子。采取这一角度来解释本词,也就未必不可以成立。只不过要句句扣死。却也未免失于穿凿。倒不如果取“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认知态度,更为合理。

比兴寄托,乃风骚之传统,宋人填词,也多是继承这种传统,该词就是如此。而词人命笔,每托其意于若即若离之间,致使作品带有“模糊性”的特点。

此种模糊性,非但无损于诗歌的艺术性,有时且成为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因素,越是模糊、不确定,越能引人求索耐人寻味。此种貌似奇怪的现象,正是诗歌艺术的一大特点。就读者之求索而言,倘能得其大略,即当适可而止;思之过深,求之过实,每字每句都不肯放过,则会认定处处皆有埋藏,又难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jiā zhù jiāng nán
yòu guò le qīng míng hán shí
huā jìng fān fēng
fān láng
hóng fěn àn suí liú shuǐ
yuán lín jiàn jiào qīng yīn
suàn nián nián luò jìn tóng huā
hán
tíng yuàn jìng
kōng xiàng
shuō chù
xián chóu
liú yīng yàn
zhī xiāo
chǐ jīn chù
cǎi yún jiù zōng
màn jiāo rén xiū shàng céng lóu
pí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