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寓理
宋朝
形式
诗人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宋朝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楼,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jiǒng),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星汉:指银河。迥:远。素娥:嫦娥。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楼,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楼(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楼”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楼”、“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楼”、“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楼、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jiāng nán yuè
qīng mǎn 西 lóu
yún luò kāi shí bīng jiàn
làng huā shēn chù chén gōu
yuán quē shí xiū
xīng hàn jiǒng
fēng xīn qiū
dān guì zhī yáo luò hèn
é yīng xìn bié chóu
tiān shàng gòng yōu yōu
宋朝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jiǒng),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星汉:指银河。迥:远。素娥:嫦娥。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愁,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jiāng nán yuè
qīng mǎn 西 lóu
yún luò kāi shí bīng jiàn
làng huā shēn chù chén gōu
yuán quē shí xiū
xīng hàn jiǒng
fēng xīn qiū
dān guì zhī yáo luò hèn
é yīng xìn bié chóu
tiān shàng gòng yōu yōu
宋朝曾巩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wā)然而方以长,曰王羲(xī)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洼然:低深的样子。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信然:果真如此。邪:吗,同“耶”。方:当……时。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cháng)徉(yáng)肆(sì)恣(zì),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岂有:莫非。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休:停留。书:书法。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所能:能够达到这步。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及:赶上。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yíng)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其:指代墨池。章:通“彰”,显著。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揭:挂起,标出。推:推测。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不以废:不让它埋没。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推:推广。学者:求学的人。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名为《墨长记》,着眼点却不在“长”,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长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说教空洞。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括了墨长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长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长学书,长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长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长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长,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略,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长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长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长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长记》用于记“长”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长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lín chuān zhī chéng dōng
yǒu yǐn rán ér gāo
lín
yuē xīn chéng
xīn chéng zhī shàng
yǒu chí rán ér fāng zhǎng
yuē wáng zhī zhī chí zhě
xún lín chuān yún
zhī cháng zhāng zhī
lín chí xué shū
chí shuǐ jìn hēi
wéi
xìn rán xié
fāng zhī zhī qiáng shì
ér cháng dōng fāng
chū cāng hǎi
shān shuǐ zhī jiān
cháng yáng
ér yòu cháng xiū xié
zhī zhī shū wǎn nǎi shàn
suǒ néng
gài jīng zhì zhě
fēi tiān chéng
rán hòu shì wèi yǒu néng zhě
xué xié
xué shǎo zāi
kuàng shēn zào dào zhě xié
chí zhī shàng
jīn wéi zhōu xué shě
jiāo shòu wáng jūn shèng kǒng zhāng
shū jìn wáng yòu jūn chí zhī liù yíng jiān jiē zhī
yòu gào gǒng yuē yuàn yǒu
tuī wáng jūn zhī xīn
ài rén zhī shàn
suī néng fèi
ér yīn xié
tuī shì miǎn xué zhě xié
rén zhī yǒu néng ér shǐ 使 hòu rén shàng zhī
kuàng rén rén zhuāng shì zhī fēng bèi lái shì zhě zāi
qìng nián jiǔ yuè shí èr
céng gǒng
宋朝苏轼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sōng)《牛》一轴,尤所爱,锦囊(náng)玉轴(zhóu),常以自随。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宝:这里是动词,珍藏。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一日曝(pù)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ù)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曝:晾、晒。搐:抽搐,收缩。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然:认为⋯⋯是对的。所宝:所珍藏的画。戴嵩:唐代画家。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拊掌:拍手。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shǔ zhōng yǒu chù shì
hǎo shū huà
suǒ bǎo bǎi shù
yǒu dài sōng niú zhóu
yóu suǒ ài
jǐn náng zhóu
cháng suí
shū huà
ér tóng jiàn zhī
zhǎng xiào
yuē huà dòu niú
niú dòu
zài jiǎo
wěi chù liǎng jiān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miù
chù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yún gēng dāng wèn
zhī dāng wèn
gǎi
宋朝苏轼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你(何不)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之多,其食足之有余。其田美之多,则可以更休,之地力得全;其食足之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之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之多实,久藏之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之共百亩之田。寸寸之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之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之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之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之后仕,五十之后爵。信于久屈之中,之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之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之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之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之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之务学也哉!博观之约取,厚积之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之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对于农业生产的思考和反省,通过对比自己家庭的小农田与富人的大农田之间的差异,说明了种植作物需要正确的时间、方法和技能才能得到好收成。另外,作者也引用了古人的例子,以说明现代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学习和成长,提倡博览群书,精益求精,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实现自己的抱负。最后,作者还提到了朋友子由的类似想法,希望他们都能够努力学习,走向成功的道路。

cháng guān rén zhī jià
tián měi ér duō
shí ér yǒu
tián měi ér duō
gèng xiū
ér quán
shí ér yǒu
zhǒng zhī cháng hòu shí
ér liǎn zhī cháng shú
rén zhī jià cháng měi
shǎo ér duō shí
jiǔ cáng ér
jīn shí kǒu zhī jiā
ér gòng bǎi zhī tián
cùn cùn ér zhī
wàng zhī
chú zhì yōu ài
xiàng xún shàng zhě lín
ér jié
zhǒng zhī cháng shí
ér liǎn zhī cháng dài shú
néng yǒu měi jià zāi
zhī rén
cái fēi yǒu guò jīn zhī rén
píng suǒ yǎng ér gǎn qīng yòng
dài chéng zhě
mǐn mǐn yān
yīng ér zhī wàng zhī zhǎng
ruò zhě yǎng zhī
zhì gāng
zhě yǎng zhī
zhì chōng
sān shí ér hòu shì
shí ér hòu jué
xìn jiǔ zhī zhōng
ér yòng zhì zhī hòu
liú zhī
ér chí mǎn zhī
zhī rén suǒ guò rén
ér jīn zhī jūn suǒ
shǎo yǒu zhì xué
xìng ér zǎo tóng nián
zhī
wèi zǎo
jīn suī wéi
ér zhòng wàng tuī zhī
! !
ér xué zāi ! ! guān ér yuē
hòu ér báo
gào zhǐ
guī guò jīng shī ér wèn yān
yǒu yuē zhé yóu zhě
shì zhī
宋朝曾巩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wā)然而方以长,曰王羲(xī)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临川:临川:宋朝的抚州临川郡(今江西省临川市)。隐然而高:微微地高起。隐然:不显露的样子。临: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有“靠近”的意思。洼然:低深的样子。方以长:方而长,就是长方形。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是古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世称“书圣”。苟伯子:南朝宋人,曾任临川内史。张芝:东汉末年书法家,善草书,世称“草圣”。信然:果真如此。邪:吗,同“耶”。方:当……时。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cháng)徉(yáng)肆(sì)恣(zì),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强以仕:勉强要(他)作官。极东方:游遍东方。极,穷尽。出沧海:出游东海。沧海,指东海。娱其意:使他的心情快乐。岂有:莫非。徜徉肆恣:尽情游览。徜徉,徘徊,漫游。肆恣,任意,尽情。休:停留。书:书法。晚乃善:到晚年才特别好。所能:能够达到这步。盖:大概,副词。以精力自致者:靠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致,取得。天成:天然生成。及:赶上。岂其学不如彼邪:是不是他们学习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呢?岂,是不是,表示揣测,副词。学,指勤学苦练。则学固岂可以少哉: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则,那么,连词。固,原来,本。岂,难道,表示反问,副词。深造道德:在道德修养上深造,指在道德修养上有很高的成就。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yíng)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州学舍:指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官名。宋朝在路学、府学、州学都置教授,主管学政和教育所属生员。其:指代墨池。章:通“彰”,显著。楹间:指两柱子之间的上方一般挂匾额的地方。楹,房屋前面的柱子。揭:挂起,标出。推:推测。一能:一技之长,指王羲之的书法。不以废:不让它埋没。因以及乎其迹:因此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推:推广。学者:求学的人。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尚之如此:像这样尊重他。尚,尊重,崇尚。仁人庄士:指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风余思: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余思,指后人的怀念。余,也是“遗”的意思。被于来世:对于后世的影响。被,影响。何如哉:会怎么样呢?这里是“那就更不用说了”的意思。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本文意在写论,但发议之前,又不能不记叙与墨池有关的材料。否则,议论使无所附丽,显得浮泛,说教空洞。如记之过详,又会喧宾夺主,湮没题旨。故作者采用了记议结合,略记详论的办法,以突出文章的题旨。开头,大处落笔,以省险的笔墨,根据荀伯子《临川记》所云,概括了墨池的地理位置、环境和状貌: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同时,又根据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指出墨池得名的由来。其实,有关墨池的传说,除《临川记》所述之外,还有诸种说法,因本文的目的在于说理,不在于记池,所以皆略而未提。文辞之简略,可谓惜墨如金。对于墨池的记叙,虽要言不烦,却铺设了通向议论的轨道。接着文章由物及人,追述王羲之退离官场的一段生活经历。据《晋书》记载,骠骑将军王述,少时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述为杨川刺史,羲之成了他的部属。后王述检察会稽郡刑改,羲之以之为耻,遂称病去职,并于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出来做官。对于王羲之的这一段经历,作者只以“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以仕”一语带过,略予交代,随之追述了王羲之随意漫游,纵情山水的行踪:“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一段简略追述,也至关重要。它突出了王羲之傲岸正直、脱尘超俗的思想,这是王羲之学书法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精神气质,不能不提。从结构上讲,“又尝自休于此邪”一语,用设问句式肯了王羲之曾在临川学书,既与上文墨池挂起钩来,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依据。随后,在记的基础上,文章转入了议:“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虞和《论书表》云:“羲之书在始末有奇,殊不胜庾翼,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书十纸,过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这说明王羲之晚年己与“草圣”张芝并驾齐驱,可见“羲之之书晚乃成”之说有事实根据,令人信服。那么,羲之书法所以“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是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至此,原因,在于缺乏勤奋精神,进一步说明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又循意生发,引申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上去,指出“深造道德”,刻苦学习也是不可少的.就这样,正面立论,反面申说,循意生发,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文章的题旨。然而,作者对题旨的开拓并未就此止步。在简略记叙州学教授王盛向他素文的经过以后,文章再度转入议论:“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这虽是对王君用心的推测,实则是作者作记的良苦用心.接着,又随物赋意,推而广之,进一步议论道:“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作者由王羲之的善书法之技,推及到“仁人庄士”的教化、德行,勉励人们不仅要有“一能”,更要刻苦学习封建士大夫的道德修养,从而把文意又引深一层。曾巩是“正统派”古文家,文章的卫道气息较浓厚,这里也明显地流露了他卫道的传统思想。

在宋代以“记”为体裁的说理散文中,象《墨池记》这样以记为附,以议为主的写法还是不多见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但这种意“,不是靠发“议”表达出来的,而是随着山水相映、朝暮变比、四季变幻的自然景物描写透露出来的;《岳阳楼记》的重心不在记楼,在于敞露个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在抒情方式上,作者采用的是触景生情的方法,因而文章铺排笔墨,以较乡的篇幅写了岳阳楼变幻莫测的景色.而《墨池记》用于记“池”的文字较少,议论文字却很多。它不是在记叙之后再发议论,而是记事、议论错杂使用,浑然一体。尽管议多于记,却无断线风韵,游离意脉之弊,读来觉得自然天成。可以说《墨池记》脱尽了他人窠臼,辟出了自家蹊径。

lín chuān zhī chéng dōng
yǒu yǐn rán ér gāo
lín
yuē xīn chéng
xīn chéng zhī shàng
yǒu chí rán ér fāng zhǎng
yuē wáng zhī zhī chí zhě
xún lín chuān yún
zhī cháng zhāng zhī
lín chí xué shū
chí shuǐ jìn hēi
wéi
xìn rán xié
fāng zhī zhī qiáng shì
ér cháng dōng fāng
chū cāng hǎi
shān shuǐ zhī jiān
cháng yáng
ér yòu cháng xiū xié
zhī zhī shū wǎn nǎi shàn
suǒ néng
gài jīng zhì zhě
fēi tiān chéng
rán hòu shì wèi yǒu néng zhě
xué xié
xué shǎo zāi
kuàng shēn zào dào zhě xié
chí zhī shàng
jīn wéi zhōu xué shě
jiāo shòu wáng jūn shèng kǒng zhāng
shū jìn wáng yòu jūn chí zhī liù yíng jiān jiē zhī
yòu gào gǒng yuē yuàn yǒu
tuī wáng jūn zhī xīn
ài rén zhī shàn
suī néng fèi
ér yīn xié
tuī shì miǎn xué zhě xié
rén zhī yǒu néng ér shǐ 使 hòu rén shàng zhī
kuàng rén rén zhuāng shì zhī fēng bèi lái shì zhě zāi
qìng nián jiǔ yuè shí èr
céng gǒng
宋朝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天朗气清的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楼。云堆散开时,圆月如明镜高悬夜空;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月圆月缺何时才能停止啊!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月中丹桂不会因秋而凋零;月中嫦娥离群索居,无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jiǒng),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星汉:指银河。迥:远。素娥:嫦娥。

这是一首咏月词。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一个天朗气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三、四句是说,云堆散开之时,圆月如冰鉴(镜)高悬天宇;浪花绽放深处,缺月似玉钩沉落江心。

前句写天上月,“鉴”写月圆。后句写江中月,“钩”写月缺。本应是“冰鉴”、“玉钩”为词,作者以动词“吐”、“沉”隔开名词词组“冰鉴”、“玉钩”,这样冰、玉状月色的皎洁;鉴、钩描明月的形态。不仅句式上易板为活,有顿挫峭折之妙;而且词意上也用常得奇,颇具匠心。

“圆缺几时休。”上片结句是说,月升月落,月圆月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

上片结句既承接收拢了前两句,又以月圆月何时了的感慨,十分自然的开启了下片,转入一个新的意境。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下片前两句是说,斗转星移,银河迢迢,不觉又是金风玉露的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几。”这两句是说,月中丹桂四时不谢,它不会因为秋天而凋零;但月中嫦娥离群索居,在无休止的孤寂生活中,肯定体验到了离别的痛苦。“”

丹桂,神话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斫之,树创随合(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素娥,嫦娥的别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天上共悠悠。”末句是说,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而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悠悠,忧思绵远的样子。一个“共”字,道出了人间离人和天上嫦娥,都为月缺人分离、月圆人未圆而黯然神伤,收到了“一石击两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以咏物为主,写景生动,体物精微;在咏物中抒怀,借夜月的圆缺不休,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以嫦娥的知离几,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结句含蓄蕴藉,意境悠远。

jiāng nán yuè
qīng mǎn 西 lóu
yún luò kāi shí bīng jiàn
làng huā shēn chù chén gōu
yuán quē shí xiū
xīng hàn jiǒng
fēng xīn qiū
dān guì zhī yáo luò hèn
é yīng xìn bié chóu
tiān shàng gòng yōu yōu
宋朝苏轼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sōng)《牛》一轴,尤所爱,锦囊(náng)玉轴(zhóu),常以自随。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宝:这里是动词,珍藏。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一日曝(pù)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ù)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曝:晾、晒。搐:抽搐,收缩。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然:认为⋯⋯是对的。所宝:所珍藏的画。戴嵩:唐代画家。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拊掌:拍手。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shǔ zhōng yǒu chù shì
hǎo shū huà
suǒ bǎo bǎi shù
yǒu dài sōng niú zhóu
yóu suǒ ài
jǐn náng zhóu
cháng suí
shū huà
ér tóng jiàn zhī
zhǎng xiào
yuē huà dòu niú
niú dòu
zài jiǎo
wěi chù liǎng jiān
jīn nǎi diào wěi ér dòu
miù
chù shì xiào ér rán zhī
yún gēng dāng wèn
zhī dāng wèn
gǎi
宋朝沈括沈括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个在出售拐杖的人,因为价钱便宜,就用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这时秭归城中恰好又有一个村民被人所杀,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识出了拐杖,说:“这是我父亲的拐杖。”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衙役们把李遥逮住,经验证,果然是被害人的拐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尽了。李遥确实是买的拐杖,然而卖拐杖的人已不见了,李瑶无法还给自己清白。官府于是又对李遥进行审问,问李遥是哪里人,李遥知道无法隐瞒,就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址。秭归县衙与随州地方官府取得联系后,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杀人潜逃的嫌犯,于是大洪山杀人案告破。最终不知道那个卖拐杖的人是谁。集市上的人千千万万,而李遥恰巧遇到卖拐杖的人,就此牵连到他的过去导致隐情败露,这一件事也真的蹊跷啊。

随州大洪山作人李遥,杀人亡命。逾年,至秭归,因出市,见鬻柱杖者,等闲以数十钱买之。是时,秭归适又有邑民为人所杀,求贼甚急。民之子见遥所操杖,识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执遥验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备至。遥实买杖,而鬻杖者已不见,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诘其行止来历,势不可隐,乃通随州,而大洪杀人之罪遂败。市人千万而遥适值之,因缘及其隐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叫李遥的人,他在大洪山上犯了杀人罪,后来逃到秭归,并在那里买了一根柱杖。不久之后,有一个人被杀害,邑民们开始寻找凶手,而那个被杀者的儿子认出了李遥手中所持的柱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当地官司将李遥抓捕,并发现柱杖确实与被害者家庭的产物相符。尽管李遥声称自己只是买了柱杖,但鬻杖者已经不见了。最终,李遥的罪行被揭发,他的隐匿也因市场的机缘和巧合被识破,这样的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和惊讶。

suí zhōu hóng shān zuò rén yáo
shā rén wáng mìng
nián
zhì guī
yīn chū shì
jiàn zhù zhàng zhě
děng xián shù shí qián mǎi zhī
shì shí
guī shì yòu yǒu mín wéi rén suǒ shā
qiú zéi shèn
mín zhī jiàn yáo suǒ cāo zhàng
shí zhī
yuē zhàng
suí gào guān
zhí yáo yàn zhī
guǒ mín zhī zhàng
bǎng luě bèi zhì
yáo shí mǎi zhàng
ér zhàng zhě jiàn
wèi yǒu míng
yǒu jié háng zhǐ lái
shì yǐn
nǎi tōng suí zhōu
ér hóng shā rén zhī zuì suí bài
shì rén qiān wàn ér yáo shì zhí zhī
yīn yuán yǐn
shì zhī guài zhě
宋朝王辟之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魏国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室,诸子擒之,乃邻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魏国有个叫于令仪的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

在《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cáo zhōu lìng zhě
shì jǐng rén
zhǎng hòu
wǎn nián jiā fēng
dào shì
zhū qín zhī
nǎi lín
lìng yuē guǎ huǐ
ér wéi dào xié
yuē pín ěr
wèn suǒ
yuē shí qiān shí
zhī
zhī
dào kǒng
wèi yuē pín shèn
shí qiān guī
kǒng wéi rén suǒ jié
liú zhī
zhì míng shǐ 使
dào gǎn kuì
wéi liáng mín
xiāng chēng jūn wéi shàn shì
jūn zhí zhī xiù zhě
xué shì
yán míng zhī
zhí jié fǎng 仿 jìn shì
jīn wéi cáo nán lì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