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邓剡介绍

邓剡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1278)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张弘范卒后,其子张珪袭父职,于至元十九年(1282)迎邓剡师事之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以侍御史行台至金陵,邓剡有《烛影摇红》词贺其得子。卒于大德七年。《南宋书》、《宋史翼》有传。《中斋集》。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中斋词》一卷。
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三年(1262)进士,为文天祥门友。剡以诗名世,江万里屡荐不就,后随天祥赞募勤王。宋末,元兵至,携家入闽。端宗即位,广东制置使赵潽晋辟为斡办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祥兴元年(1278)六月,从驾至硅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宋亡,投海者再,元兵打捞之,不得死。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与文天祥同押北上,舟中唱和。有诗集名《东海集》,天祥为序。至建康以病留,天祥赋诗别之。久之,得放归。张弘范卒后,其子张珪袭父职,于至元十九年(1282)迎邓剡师事之二十三年(1286),程钜夫以侍御史行台至金陵,邓剡有《烛影摇红》词贺其得子。卒于大德七年。《南宋书》、《宋史翼》有传。《中斋集》。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中斋词》一卷。
相关资料
邓剡 景定三年(1262)进士及第,后隐居在家。左丞相江万里多次要他出来做官,他都谢绝。而文天祥起兵勤王,他却举家参加。后来家中老幼12口死于广东香山兵燹。他抑制家破人亡的个人悲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宋朝邓剡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diàn)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枕簟:枕头和竹席。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便须:即便。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

shū tiān qīng
zhěn diàn liáng shēng
jǐng tóng zuò qiū shēng
shuí niàn shēn qīng
qiān piāo líng
mèng duàn tái chéng
yuè dàn cháo píng
biàn 便 xié jiǔ fǎng 访 xīn tíng
jiàn dāng shí wáng xiè zhái
yān cǎo qīng qīng
宋朝邓剡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shǔ)鸟吴花残世里,忍见荒城颓(tuí)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金人:谓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堂堂剑气:指灵剑奇气,上冲斗牛,得水化龙事。斗牛:二十八宿之斗、牛二宿也。斗音抖,南斗,非北斗七星之谓也。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piān)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nì)柱吞嬴(yíng),回旗走懿(yì),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

(文天祥创作说)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为了把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精炼的语言之中,文天祥较多地借用了典故和前人诗歌的意境。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这里借用了三国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操船队的典故。据说那次正好碰上东南风,仿佛老天有意帮助周瑜成功一般。可是南宋军队凭借长江天险却未能抵挡住元军,又仿佛老天不肯帮忙似的。“水天空阔”写长江水面宽阔,本来正是阻挡敌人的有利条件。“不借”,不肯帮助。“英物”,英雄人物,这里指抗元将士。

“蜀鸟吴花残照里”到“此恨凭谁雪”,写这次途经金陵时所见。“蜀鸟”指子规,也就是杜鹃鸟,相传它是蜀国望帝死后变化成的,啼声凄厉。“吴花”指吴地的花草,三国时金陵是吴的国都。“残照”指夕阳的照射。“铜雀春情”是化用唐人杜牧的两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赤壁之战要不是东南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曹操的军队早就打过了长江,把乔家两姊妹(孙策及周瑜的妻子)掳去关在曹操造的有名的铜雀台里了。杜牧的诗只是一种假设。但南宋灭亡时宫中嫔妃确实遭到元军掳掠,所以文天祥用“铜雀春情”来指这件史实。“金人秋泪”,汉武帝曾在长安的宫中用铜铸造了一个重千斤的仙人,也叫金人,汉亡以后魏明帝曾派人到长安去搬取这个铜人,据说铜人不愿离开故土,竟流下眼泪来。这里借指南宋灭亡后珍贵文物被元军劫掠一空。总之,文天祥这次经过金陵,满眼都是金人破坏后的残破景象,使他心中充满了仇恨。但他又痛苦地想到:自己已经被俘,很难再重整旗鼓,仇恨和耻辱无法被洗刷。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古人传说好的宝剑,有精气上通于天。“斗牛”指北斗星和牵牛星。“空认奇杰”,白白地认我为英雄。这两句是说自己所佩的宝剑倒是把好剑,剑气上冲斗牛,可惜自己已经落入敌手,辜负了这口把自己当作英杰的好剑。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

“那信江海余生”以下三句,是记一二七六年他从镇江摆脱元兵监视,经海路南逃的事。“江海余生,南行万里”,是说他那次先逃到通州(今江苏南通市),然后乘小船(扁舟)出海继续南行。“余生”等于说幸存的生命。“鸥盟”原指与海鸥交朋友,这里借指抗元战友。“醉眼”原指喝醉酒看东西,“留醉眼”是深情地看的意思。“涛生云灭”指战局的风云变幻。这两句说明他之所以南行万里是为了寻找战友共举抗元大业。“睨柱吞嬴”以下三句用了两个典故。“睨柱吞嬴”用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代,秦王提出用十五个城池换取赵国的美玉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送璧到秦国,看到秦王没有用十五城来换璧的诚意,就拿着和氏璧怒发冲冠地倚柱而立,警告秦王说:如要夺璧,宁可将璧在柱子上击碎!秦王不敢强夺。“睨柱”就是眼睛斜盯住柱子看的意思。“吞嬴”是说蔺相如怒气冲天象要吞掉秦王似的。“回旗走懿”,是用三国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死于军中,司马懿领军来追,蜀军突然回师(回旗),竟把司马懿吓退。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千古冲冠发”,是讲千百年前,蔺相如怒发冲冠警告秦王的事。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意思是说上面讲的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他被拘留在金陵的驿馆,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伴着他这个无法入眠的人。秦淮河,是流经金陵的一条河。这两句表明,现实虽然是如此残酷,但顽强的斗争的精神却仍使作者激动不已。

(邓剡创作说)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已把谢、全二太后掳去。“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难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真情。

shuǐ tiān kōng kuò
hèn dōng fēng shì jiān yīng
shǔ niǎo huā cán zhào
rěn jiàn huāng chéng tuí
tóng què chūn qíng
jīn rén qiū lèi
hèn píng shuí xuě
táng táng jiàn
dòu niú kōng rèn jié
xìn jiāng hǎi shēng
nán háng wàn
shǔ biǎn zhōu
zhèng wéi ōu méng liú zuì yǎn
kàn tāo shēng yún miè
zhù tūn yíng
huí zǒu
qiān chōng guàn
bàn rén mèi
qín huái yīng shì yuè
宋朝邓剡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大雨过后,霞光将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从江岸上退去后,岸上留下些许沙痕。落叶声声,寒意穿透窗纱 可恨西风将世代吹换,更将我吹落到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昔日豪华之地今天已经寂寞萧条,乌衣巷口太阳叉向西落去。说历史兴亡,燕子飞入谁家?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

雨过水明霞。潮(cháo)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西风吹世换:以季节变换暗示朝代的更替。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yàn),和明月、宿芦花。
豪华:用形容词代指金陵,因其是六朝的京城,以豪华著称。乌衣:即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

此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形象鲜明,深沉悲愤。“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寒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guò shuǐ míng xiá
cháo huí àn dài shā
shēng hán fēi tòu chuāng shā
kān hèn 西 fēng chuī shì huàn
gèng chuī luò tiān
háo huá
yòu xié
shuō xìng wáng yàn shuí jiā
wéi yǒu nán lái shù yàn
míng yuè xiǔ 宿 huā
宋朝邓剡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河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shǔ)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tuí)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金人:谓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堂堂剑气:指灵剑奇气,上冲斗牛,得水化龙事。斗牛:二十八宿之斗、牛二宿也。斗音抖,南斗,非北斗七星之谓也。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piān)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nì)柱吞嬴(yíng),回旗走懿(yì),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mèi)。秦淮应是孤月。
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不是早把谢、全二太后掳去了么?“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怎能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奇杰了!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我虽然因病不能随你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你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盖因真情在其中耳。

一说词作者为文天祥。

shuǐ tiān kōng kuò
hèn dōng fēng shì jiān yīng
shǔ niǎo huā cán zhào
rěn jiàn huāng chéng tuí
tóng què chūn qíng
jīn rén qiū lèi
hèn píng shuí xuě
táng táng jiàn
dòu niú kōng rèn jié
xìn jiāng hǎi shēng
nán háng wàn
shǔ biǎn zhōu
zhèng wéi ōu méng liú zuì yǎn
kàn tāo shēng yún miè
zhù tūn yíng
huí zǒu
qiān chōng guàn
bàn rén mèi
qín huái yīng shì yuè
宋朝邓剡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大雨过后,霞光将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从江岸上退去后,岸上留下些许沙痕。落叶声声,寒意穿透窗纱 可恨西风将世代吹换,更将我吹落到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昔日豪华之地今天已经寂寞萧条,乌衣巷口太阳叉向西落去。说历史兴亡,燕子飞入谁家?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

雨过水明霞。潮(cháo)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西风吹世换:以季节变换暗示朝代的更替。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yàn),和明月、宿芦花。
豪华:用形容词代指金陵,因其是六朝的京城,以豪华著称。乌衣:即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

此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回,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形象鲜明,深沉悲愤。“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回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回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guò shuǐ míng xiá
cháo huí àn dài shā
shēng hán fēi tòu chuāng shā
kān hèn 西 fēng chuī shì huàn
gèng chuī luò tiān
háo huá
yòu xié
shuō xìng wáng yàn shuí jiā
wéi yǒu nán lái shù yàn
míng yuè xiǔ 宿 huā
宋朝邓剡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diàn)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枕簟:枕头和竹席。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便须:即便。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

shū tiān qīng
zhěn diàn liáng shēng
jǐng tóng zuò qiū shēng
shuí niàn shēn qīng
qiān piāo líng
mèng duàn tái chéng
yuè dàn cháo píng
biàn 便 xié jiǔ fǎng 访 xīn tíng
jiàn dāng shí wáng xiè zhái
yān cǎo qīng qīng
宋朝邓剡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
便须身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疏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枕席生凉,肃杀秋风吹动梧桐叶,声似报秋,自己千里飘零,亦如同这风中桐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一梦醒来,古台城上,月色已逐渐暗淡,江潮涨得水与岸平。惟愿再追寻昔日新亭的慷慨之声,如今不惟其人不在,其宅亦不可见,惟见烟草青青。

疏雨洗天清,枕簟(diàn)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枕簟:枕头和竹席。客身:流落之身。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台城:东晋台城在今南京玄武湖畔。便须:即便。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王谢宅:指东晋王、谢士族的宅邸。烟草:被烟岚笼罩着的草色。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词的上片,“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宋室覆亡,故国不在,如瑟瑟寒秋,令人心灰神懒。“疏雨洗天清”,然而天清世不清,能奈其何。室内枕席生凉,是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给全词的气氛作了烘托,深含怀古的幽幽情感。“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叶随风飘,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也表明作者对邦国沦亡悲哀之情。“千里”是概括在广东被俘到建康的旅程。

词的下片,“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无限哀思难以排解。邓剡把它带到梦乡,醒来却发觉古台城上梦凄凉。词人的心境本来就很哀伤,但醒来见月色暗淡,海潮泛起,禁不住自己也心潮澎湃,心里更加凄怆。梦醒之后,只能去“便须携酒访新亭”。王导在当年的新亭会上,还主张“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但词人和文天祥都做了俘虏,宋王朝已彻底亡矣。“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邓剡对世事无常、朝代兴亡的感慨,因为真实的遭遇而显得格外深沉,结句移情入景,寓激于婉,凄苦的亡国之音,袅袅不绝。

shū tiān qīng
zhěn diàn liáng shēng
jǐng tóng zuò qiū shēng
shuí niàn shēn qīng
qiān piāo líng
mèng duàn tái chéng
yuè dàn cháo píng
biàn 便 shēn jiǔ fǎng 访 xīn tíng
jiàn dāng shí wáng xiè zhái
yān cǎo qīng qīng
宋朝邓剡邓剡
雨过水明霞。
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
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大雨过后,霞光将水面照得十分明亮,潮水从江岸上退去后,岸上留下些许沙痕。落叶声声,寒意穿透窗纱 可恨西风将世代吹换,更将我吹落到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昔日豪华之地今天已经寂寞萧条,乌衣巷口太阳叉向西落去。说历史兴亡,燕子飞入谁家?只有往南飞回的无数大雁,在明月下,栖宿在芦花丛中。

雨过水明霞。潮(cháo)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西风吹世换:以季节变换暗示朝代的更替。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yàn),和明月、宿芦花。
豪华:用形容词代指金陵,因其是六朝的京城,以豪华著称。乌衣:即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

此词和《浪淘沙》(疏雨洗天清),盖出于同时。从两词所抒发的感慨、所描绘的景象和所创造的意境来看,都极为相似。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一场大雨洗过天空,夕阳斜照彩霞映得水面格外明亮;大潮汹涌,在漫过海滩后又渐渐退去。江岸边留下了些许沙痕。声声落叶,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秋意袭身,时令已由夏入秋了。这是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恰值兵败被掳之后,作者面对着此情此景,哪能不倍加伤感呢?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西风”既作为一种自然物的实写,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时代变革、朝廷更换,邓剡抱定不再仕元的决心,天下之大,哪有立足之地?词人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也很恰切。北朝的乐府民歌《紫骝马歌辞》云:“高高山上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它用风吹落叶比喻流落飘荡的情状,反映人民在战乱中逃亡景象。形象鲜明,深沉悲愤。“天涯”意谓极言其远,以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词人在上片极言自己如落叶飘零,无根无绪,意在引出下片中作者表达的寂寞心情。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建康(今南京),是烟柳繁华地,也是南宋王朝赖以阻挡蒙古南侵的一道屏藩。萧条得使词人生寂寞、衰歇之感。此词带有几分嘲讽意味,不只是一味悲慨而已。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作者大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

词人又通过对空阔的水、天之间渐次观察,终于发现:“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淡淡几笔,就勾勒出另一幅凄清的寒汀芦雁图。词人置群雁于虽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虽然是群雁,然而无首。没有凄居之处,真是可怜之极。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寒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guò shuǐ míng xiá
cháo huí àn dài shā
shēng hán fēi tòu chuāng shā
kān hèn 西 fēng chuī shì huàn
gèng chuī luò tiān
háo huá
yòu xié
shuō xìng wáng yàn shuí jiā
wéi yǒu nán lái shù yàn
míng yuè xiǔ 宿 huā
宋朝邓剡邓剡
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
早是烟楼撞破。
更明珠、重添一颗。
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

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
推贤世世珥金貂,何况阴功大。
欲写弄獐书贺。
愧无功、难消玉果。
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

这首诗叫做《郢雪歌》,描述的是一场下雪的景象,其中出现了一些神话传说的元素。 第一句“郢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天上的仙鹤在高处飞翔,发出清脆的鸣声。 第二句“薰风旌节瑞华□,光动垂弧左”,表现了风吹雪落的情形,同时也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气象。诗中的“□”代表缺漏的字句。 第三句“早是烟楼撞破,更明珠、重添一颗”,则出现了神话传说中的“瑶池仙女”的形象,她身佩明珠,每当雪花飘落时,珠子就会闪耀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第四句“镜容中夜,摩顶欣然,石麟天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感叹这美景的壮丽,同时也引用了石麟下凡的传说。 第五句“未羡眉山,两峰儿子中峰我”,借用了“眉山比剑”这个成语,表达了作者对于眉山的向往和敬仰。 第六句“推贤世世珥金貂,何况阴功大”,则提到了推荐贤才的重要性,以及阴德的重要性。 第七句“欲写弄獐书贺,愧无功、难消玉果”,在赞美雪景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最后一句“摩挲老眼,曾识英雄,试啼则个”,则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过去历史的回顾和怀念之情。

yǐng xuě gāo
tiān jiāo cān míng
xūn fēng jīng jiē ruì huá
guāng dòng chuí zuǒ
zǎo shì yān lóu zhuàng
gèng míng zhū zhòng tiān
jìng róng zhōng
dǐng xīn rán
shí lín tiān duò
wèi xiàn méi shān
liǎng fēng ér zhōng fēng
tuī xián shì shì ěr jīn diāo
kuàng yīn gōng
xiě nòng zhāng shū
kuì gōng nán xiāo guǒ
suō lǎo yǎn
céng shí yīng xióng
shì
宋朝邓剡邓剡
蛮烟塞雪。
天老梅花骨。
还著锦衣游戏,清江上、管风月。

木兰归海北。
竹梧侵户碧。
三十六峰苍玉,驾白鹿、友仙客。

这首诗是一首写山水仙境的诗,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一个烟雾缭绕的景象,蛮烟塞住了雪山。天上老梅的花魂似乎仍在枝头舞蹈。锦衣游戏,是指华丽的宫廷游戏,清江上则指着寒冷的江河中的纯洁之物。管风月用来形容琴音和月光,代表高雅的文化享受。 第二部分则是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仙境,有木兰归海北的美妙场景,竹梧侵户碧意味着绿色的竹子和树木侵入了住宅,并带来了生机。三十六峰苍玉则指的是青山,驾白鹿、友仙客则表示诗人已经跻身于仙境之中,并有了新的朋友。 整首诗以其惊人的美丽和多样性,传达出令人陶醉的山水图像。

mán yān sāi xuě
tiān lǎo méi huā
hái zhe jǐn yóu
qīng jiāng shàng guǎn fēng yuè
lán guī hǎi běi
zhú qīn
sān shí liù fēng cāng
jià bái 鹿 yǒu xiān
更多关于邓剡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