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郎士元介绍

郎士元
郎士元 ►150篇诗文

郎士元:唐朝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郎士元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郎士元:唐朝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 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送李将军赴定州》),"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送杨中丞和蕃》),"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长安逢故人》),"车马虽嫌僻,莺花不厌贫"(《送张南史》)等诗句,或凝炼浑厚,或真切自然,均为世所称。七古《塞下曲》一篇,则悲壮激越,犹有李颀遗意。

郎士元有《郎士元集》 2卷,《唐诗二十六家》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所收名为《郎刺史诗集》 1卷。《全唐诗》编存其诗 1卷。《全唐诗补编》补诗五首。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唐才子传》。

相关资料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 ...展开阅读全文∨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唐朝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bó)舟微径度深松。
遥:远远地。闻:听见。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泊:停船靠岸。径:小路。度:度过,越过。

青山霁(jì)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霁:雨止。东南:一作“西南”。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shàng yáo wén jīng shě zhōng
zhōu wēi jìng shēn sōng
qīng shān hòu yún yóu zài
huà chū dōng nán fēng
唐朝郎士元
锦车登陇日,边草正萋萋。
旧好寻君长,新愁听鼓鼙。

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
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寻找失散多年的朋友而身心忧虑的情感。诗中描述了旧时美好的回忆,但现在却无从寻觅,令人愁苦。诗人通过描述边境地区的景象来突显他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表达出他独自前行的决心。最后一句话“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方向并且相信自己会找到目的地。

jǐn chē dēng lǒng
biān cǎo zhèng
jiù hǎo xún jūn zhǎng
xīn chóu tīng
yuán fēi niǎo wài
xuě lǐng huāng 西
hàn lěi jīn yóu zài
yáo zhī
唐朝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吹笙的声音如隔着彩霞从天而来,不知是从墙外哪一家传来。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重重的大门紧锁无处可寻,猜想其中必有千树的桃花,灼灼其华。

凤吹声如隔彩霞(xiá),不知墙外是谁家。
凤吹声:吹笙的声音。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重门:重重的大门。千树花:千桃树上的花。

这是一首听笙诗。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宛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凰鸣(见《列仙传》)。

首句“凤吹声如隔彩霞”就似乎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具象地写出“隔彩霞”三字,就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杜甫)、“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来得高妙。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给读者的感觉更生动具体。同时,这里的“彩霞”,又与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中运用的许多摹状乐声的视觉形象不同。它不是说声如彩霞,而是说声自彩霞之上来;不是摹状乐声,而是设想奏乐的环境,间接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

“不知墙外是谁家”,对笙乐虽以天上曲相比拟,但对其实际来源必然要产生悬想揣问。诗人当是在自己院内听隔壁“邻家”传来的笙乐,所以说“墙外”。这悬揣语气,不仅进一步渲染了笙声的奇妙撩人,还见出听者“寻声暗问”的专注情态,也间接表现出那音乐的吸引力。于是,诗人动了心,由“寻声暗问‘吹’者谁”,进而起身追随那声音,欲窥探个究竟。然而“重门深锁无寻处”,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不禁令人于咫尺之地产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强烈的憧憬,由此激发了一个更为绚丽的幻想。

“疑有碧桃千树花”。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是从如泣如笑的乐声着想,“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是从《梅花落》曲名着想,而此诗末句与它们都不同,仍是从奏乐的环境着想。与前“隔彩霞”呼应,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十分繁缛绚丽的景象。它意味着那奇妙的、非人世间的音乐,宜乎如此奇妙的、非人世间的灵境。它同时又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而一个“疑”字,写出如幻如真的感觉,使意象给人以飘渺的感受而不过于质实。

此诗从听笙写起,采用侧面烘托、联想想象等方法极其浪漫地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全诗章法流走回环中有递进,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在“通感”手法的运用上独具特色。

fèng chuī shēng cǎi xiá
zhī qiáng wài shì shuí jiā
zhòng mén shēn suǒ xún chù
yǒu táo qiān shù huā
唐朝郎士元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军中大旗猎猎作响,汉家大将将要挥师出征;看他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云,遮天蔽日。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军中鼓声,悲壮激越,直达遥远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着浩荡的黄河。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

双旌(jīng)汉飞将,万里授横戈(gē)。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双旌:仪仗用的旌旗。汉飞将:指李广。

鼓鼙(pí)悲绝漠,烽戍(shù)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鼙:军中所用小鼓。悲:形容鼓声紧急,有酣畅之意。绝漠:遥远的沙漠之地。长河:黄河。天骄:原意指匈奴,此处泛指强敌。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将军》。诗当作于作者任左拾遗时。当时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钱郎二人饯行诗作,名重京畿。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用下平声五歌韵。中二联对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规范。

此诗风格近盛唐边戈诗。定州,在今河北。首联发端,把李将军比作汉飞将军李广。“万里独横戈”,评价甚高。“春色临关尽,黄云出戈多”。颔联写戍边环境的艰辛。出句隐括《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黄云,沙尘暴,极言边戈荒凉。王维“黄云断春色”、李颀“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王昌龄“蓟门秋月隐黄云”、岑参“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高适“古树满空戈,黄云愁杀人”。“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颈联写军旅的豪壮。鼓鼙,一作鼙鼓,军鼓。悲绝漠,使动用法,使绝漠悲,意为敌军闻风丧胆。对句流水,由于军威震慑,敌人入侵的烽火在黄河以北就隔断了。这两句是对出征后的祝愿,非实景。尾联劝诫,意思是不要赶尽杀绝。阴山路,敌人的退路。故兵法,围城三面,留一面让敌人逃跑,避免死战。只要打胜了,敌人要求和谈就可以了。

shuāng jīng hàn fēi jiāng
wàn shòu héng
chūn lín biān jìn
huáng yún chū sāi duō
bēi jué
fēng shù zhǎng
duàn yīn shān
tiān jiāo qǐng
唐朝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还在溪上航行,就已听到寺庙的悠悠钟声。停船拾阶而上,山路蜿蜒穿越着秘密松林。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bó)舟微径度深松。
遥:远远地。闻:听见。精舍:佛寺,此处指柏林寺。泊:停船靠岸。径:小路。度:度过,越过。

青山霁(jì)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霁:雨止。东南:一作“西南”。

唐代诗中有画之作为数甚多,而这首小诗别具风味。恰如刘熙载所说:“画出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艺概·书概》)此诗题旨在一“望”字,而望中之景只于结处点出。诗中所争在此一笔,余笔无不服务于此。

诗中提到雨霁,可见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虽从天已放晴时写起,却饶有雨后之意。那山顶佛寺(精舍)的钟声竟能清晰地达于溪上,俾人“遥闻”,与雨浥尘埃、空气澄清大有关系。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遥听钟声恋翠微”)。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钟声的诱惑,使诗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间小路(微径)缓缓地导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说“松”,而从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顶。“空山新雨后”,四处弥漫着松叶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横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来“度”尽“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

“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迎入眼帘的首先是霁后如洗的“青山”。前两句不曾有一个着色字,此时“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继而吸引住视线的是天宇中飘飖的云朵。“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

三句写山,着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带山脉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划几个山头,着眼于山形,给人以异峰突起的感觉。峰数至于“四五”,则有错落参差之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峥嵘的山峰犹如“画出”。不用“衬”字而用“画”字,别有情趣。言“衬”,则表明峰之固有,平平无奇;说“画”,则似言峰之本无,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犹有刚脱笔砚之感。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

这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因而这里的“点睛”,有赖前三句的“画龙”。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

shàng yáo wén jīng shě zhōng
zhōu wēi jìng shēn sōng
qīng shān hòu yún yóu zài
huà chū dōng nán fēng
唐朝郎士元
秋入长沙县,萧条旅宦心。
烟波连桂水,官舍映枫林。
云日楚天暮,沙汀白露深。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这首诗词描述的是一个旅居长沙县的官员在秋天的心情。他感受到了萧瑟和孤寂,但也观察到了一些美景。桂花香浓,江水缭绕,官舍周围的枫树叶片被阳光照射得闪闪发光。然而,随着云彩在楚天上变幻,太阳慢慢下山,白露开始在沙滩上出现,官员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最后,他想到正在听琴品鉴佳政的同僚,感到自己在追求进步和正义的道路上也需要不断努力。

qiū zhǎng shā xiàn
xiāo tiáo huàn xīn
yān lián guì shuǐ
guān shě yìng fēng lín
yún chǔ tiān
shā tīng bái shēn
yáo zhī sòng táng
jiā zhèng zài míng qín
唐朝郎士元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是一个独来独往的隐士,为何要去行宫呢?只有在与知己相聚时才会庆祝我的节日。现在我将独自前往掖垣以清唱吟。秋天城市中的海树高耸,寒月升起营门。在邹鲁的土地上,诗书文化是主流,所以不会听到战鼓擂响的声音。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爱好清静的人在秋天独自游览,享受诗意和朋友间深厚的感情,而且笃信文化传统胜于战争之乱。

jiǎo rán qīng suǒ
shì dòng háng xuān
jiē chóu zhī
qīng yín yuán
qiū chéng lín hǎi shù
hán yuè shàng yíng mén
zōu shī shū guó
yīng xuān
唐朝郎士元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
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
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
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游客在富春江畔漫步时的心情和所见所闻。 首先,诗人描述游客“悠然”,意味着他心境平和,没有烦恼。其次,他回忆起夕阳下的潮水归去,可能是在富春江边或者海滨观赏到的景象。接着,诗人称赞这位游客的身份高贵,但也表现出羡慕的情绪。最后,诗人叙述了游客穿过江水时的感觉,同时展示了远处山和海颜色微弱的景象。在结尾,诗人暗示游客若想前往新安路,可以前往严陵钓鱼,作为一个好去处。整个诗篇通过描写自然风景和描绘人物心理状态,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

yōu rán chūn
cháo guī
zhuó rén duō xiàn
jūn
luàn liú jiāng qiǎn
yuǎn hǎi shān wēi
ruò fǎng 访 xīn ān
yán líng yǒu diào
唐朝郎士元
游吴还适越,来往任风波。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
季子留遗庙,停舟试一过。

这首诗描绘了游历吴越地区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诗人在游历过程中,不论是面对风波或是适应越地的环境,都能自如应对,表现出了他豁达自信的性格。但当王孙要离去时,诗人的心情却不免感到悲凉,用“其如春草何”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在送别的时候,诗人看见岸边残雪未融,夕阳西下,海潮满溢,表现出了他对于时光的无常的感叹之情。最后,他停舟在季子留下的庙宇前,试图寻找一份精神安慰。整首诗以唯美的语言、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yóu hái shì yuè
lái wǎng rèn fēng
sòng wáng sūn
chūn cǎo
àn míng cán xuě zài
cháo mǎn yáng duō
liú miào
tíng zhōu shì guò
唐朝郎士元
昨日三峰尉,今朝万里人。
平生任孤直,岂是不防身。
海雾多为瘴,山雷乍作邻。
遥怜北户月,与子独相亲。

这首诗的含义是:诗人在表达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心态,他昨天还在离家三峰以外任职,今天却已经身处万里之外。他平生有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虽然孤独,但不会违背自己的信仰。他面临着海雾和山雷这样的自然灾害,但他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最后,他寂静地对北户月表示思念,并认为只有与月互相陪伴才是最真实的亲密。

zuó sān fēng wèi
jīn cháo wàn rén
píng shēng rèn zhí
shì fáng shēn
hǎi duō wéi zhàng
shān léi zhà zuò lín
yáo lián běi yuè
xiàng qīn
更多关于郎士元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