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卖花声·楼上久踟躇

朝代:宋朝 作者: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lóu shàng jiǔ chí chú
yuǎn shēn
jiāng qiáo cuì diào sān
shì zhǎng ān xià yǐng
liú luò jiāng
làn zuì qiě xiāo chú
zuì
yòu kàn míng mǎn píng
shì wèn hán shā xīn dào yàn
yīng yǒu lái sh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前,逗留之意。“地远”张舜民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流连。即言诗人登上岳阳楼,放眼望见山迢水阔,只觉孤身飘零僻远异地,前路茫茫,归路茫茫,满心彷徨,无限悲凉。起句即以“久彷徨”写出心思沉重。

拟将憔悴吊三闾。“拟”即效仿之意。“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涸。引申为劳苦,失意: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此处指屈原。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贾生列传》)后西汉贾谊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受毁谤与排挤,在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后作《吊屈原赋》,他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不但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以极大的同情;同时,也以屈原坎坷的一生作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此处诗人吊屈原也有此意,借屈原才华横溢,正直不屈,忠君爱国却几遭放逐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悲愤苦闷和远谪异地的凄凉。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长安是唐代的国都,朝廷 国君所在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后人常以长安借代当朝国都,国君。如南宋辛弃疾《鹧鸪天》“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本词中“长安”借代指当时北宋都城汴京。“日下”古代以帝王比作日,因以帝王所在之地为日下。“流落江湖”形容仕途失意,困厄潦倒,漂泊异乡。“江湖”与“庙堂”相对,见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处化用孟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自念西上身,忽随东归风。长安日下影,又落江湖中。”之句,传达思君恋阕之意,抒发被贬去国之悲。类似还有王仲宣“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等

上阙写尽流落江湖,远谪异地的孤独;仕途失意,忠而被贬的苦闷;思君恋国,实现抱负的渴望。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烂醉”即大醉,以喝酒之多,醉酒之沉,写出内心愁苦之多,浅醉尚不行,要待大醉,喝到不省人事方能得片刻的消解。“且”即“暂且”,犹言酒醒后千愁万苦涌心头,愁更浓。想来词人定是终日醉酒,消磨时日,麻醉自己。一句不醉何如。写尽志不得申,愁不得解的无奈苦闷。

又看暝色满平芜。“暝色”即暮色,夜色。见王维《山居秋暝》。“平芜”即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见欧阳修的诗句:“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中又见暮色渐起,渐浓,笼罩整个旷野。“满”有“布满”“充满”之意,一则写出夜色渐浓的动态过程,写出时光偷逝写出诗人内心隐隐年华空逝报国无门的悲苦。二则也出暮色之浓,遍布之广,以昏沉苍茫的夜色衬托出诗人凄怆的内心。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自古思乡怀人(君)常冀鸿雁传书,此句化用杜牧《秋浦途中》“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为下杜陵无。”“新到雁”即刚到之雁,“应”应该之意,推向,期望。寄情鸿雁抒发渴望家书,朝廷音讯的迫切心情。“新到雁”也即新来之雁,雁是候鸟,按时迁徙,而人归不归却不是自主的。所以有“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叹。滞留异地的旧人看着南来的新雁,不绝感慨又过一年,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宦海失意,思归不得的愁苦不觉更深一层,“新”极具表现力,强化了情感。

相关赏析

卖花声·楼上久踟躇赏析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前,逗留之意。“地远”张舜民远谪,历时三,涉水六,过州十有五。自汴抵郴,所至流连。即言诗人登上岳阳楼,放眼望见山迢水阔,只觉孤身飘零僻远异地,前路茫茫...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治平进士。元丰四年(1081)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详情
相关作品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水绕陂(bēi)田竹绕篱,榆(yú)钱落尽槿(jǐn)花稀。
陂田:山田。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两两:成双成对。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shuǐ rào bēi tián zhú rào
qián luò jìn jǐn 槿 huā
yáng niú bèi rén
dài hán liǎng liǎng guī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zhēn)酒敛芳颜。不是十(wèi)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危:高。长安:此指汴京。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xià jūn shān
kōng shuǐ màn màn
shí fèn zhēn jiǔ liǎn fāng yán
shì wèi chéng 西
xiū chàng yáng guān
zuì xiù wēi lán
tiān dàn yún xián
rén shēng hái
huí shǒu yáng hóng jìn chù
yīng shì zhǎng ān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七朝文物旧江山。
水如天。
莫凭阑。
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
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
抹幺弦。
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
展开阅读全文V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登上赏心亭,看到江山依旧,而文物已非,想起七个朝代都在这里兴国、繁荣和灭亡,忧心忡忡。尽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却不忍凭阑远眺了。身在江南,心恋长安,坐罪遭贬,想要过问国事却又不能。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无眠,听到水上传来音乐声,更是感慨万千。

争教潘鬓不生斑?敛芳颜。抹幺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这怎能不让我中年鬓发斑白?脸上已失去笑容,回忆起当年琵琶弹奏着动听的乐曲,似乎娓娓地诉说自己政治上的顺利,那是何等地美好啊!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师,使自己的仕途如断弦重续。此地与友人别后,何时又能重别呢?

七朝文物旧江山。水如天。莫凭阑(lán)。千水斜阳,无处问长安。更隔秦淮(huái)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七朝: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此处说“七朝”系指包括南唐在内的七个朝代。旧曲:南朝后主陈叔宝所制《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争教潘鬓(bìn)不生斑?敛芳颜。抹幺弦。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待得鸾(luán)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
潘鬓:晋人潘岳富文才,美仪容,三十岁开始有白发,后世即以“潘鬓”指中年鬓发斑白。抹幺弦:抹,弹琵琶的一种手法。幺弦,指弹琵琶的第四弦。子细:即仔细。因缘:佛家语,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及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因此相契谓之有缘,相乖谓之无缘。

上片写登临怀古,忧心国事。“七朝”三句,写作者登上赏心亭,看到江山依旧,而文物已非,想起七个朝代都在这里兴国、繁荣和灭亡的历史事实,又想到宋灭南唐完成统一,而北宋后期却国势渐衰,前车之鉴,意义尤深,故忧心忡忡。尽管江水浩瀚、水天一色,却不忍凭阑远眺了,怀古伤今的感情都凝聚在一个“莫”字上。“千古”二句,“斜阳”除写景之外,又有抒写兴亡之感的象征意义。加上“千古”二字,自寓沧桑之感。以“长安”代指“汴京”。“无处问”表示自己身在江南,心恋京阙,坐罪遭贬,欲问国事而不能。“更隔秦淮”化用杜牧《泊秦淮》诗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写情转向写景,以景寓情。与友人盘桓至深夜,秦淮月亮格外明朗,照人无眠,听到水上传来音乐声,更是感慨万千。开头以“更”字领起,意为前句的斜阳,江山已足以使人伤怀,再加上月夜、旧曲,情何以堪。

下片回思往事,嗟叹来日,国事难问,而自己命运多舛,仕途蹭蹬,双鬓已白,脸上已失去笑容,回忆起当年琵琶弹奏着动听的乐曲,似乎娓娓地诉说自己政治上的顺利,那是何等地美好。而眼下自己处于贬途,又是何等可悲。至此,作者失望已极。但失望而不绝望,最后三句,表白自己期待有朝一日,朝廷重用再回京师,使自己的仕途如断弦重续。当然这种希望是渺茫的,他心中明白,所以又复长叹“重别日,是何年?”谓此地与友人别后,何时又能重别。有重别就得先有重逢,不说重逢,而直接说重别,意思更为深沉。

上片以景结句,下片以情结句,饱含怀古伤今之情,深寓人世沧桑之感。追溯往事,寄慨身世,内容丰富,蕴藉深沉。

cháo wén jiù jiāng shān
shuǐ tiān
píng lán
qiān xié yáng
chù wèn zhǎng ān
gèng qín huái wén jiù
qiū bàn
jiāng lán
zhēng jiāo pān bìn shēng bān
liǎn fāng yán
yāo xián
shuō yīn yuán
dài luán jiāo cháng duàn
zhòng bié
shì nián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三湘迁客思悠哉。
尊俎定常开。
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
他年来此,贤侯未去,忍话先回。
好在江南山色,凭时重上高台。

这首诗是描写一个离开家乡的游子在异乡怀念故土、思念亲友的心情。 "三湘"指的是湖南省,"迁客"则是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人表示离别之后,他仍然常常感叹思念之情,抑制不住对故土和亲友的怀念。 “尊俎定常开”,意为在他离家之后,他的亲友依然保持着对他的关注和思念,常备佳酿等待他回归。 接下来的两句“云雨未消歌伴,山川忍对离杯。”表明他伤感地想到了旧时在家乡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瞬间,而现在却只能孤单地与酒为伴。 最后,“江南山色”是指南方的山水风光,诗人表示即使身处异乡,他仍可寄情于南国的美景,重登高台,让心灵得到安慰。

sān xiāng qiān yōu zāi
zūn dìng cháng kāi
yún wèi xiāo bàn
shān chuān rěn duì bēi
nián lái
xián hóu wèi
rěn huà xiān huí
hǎo zài jiāng nán shān
píng shí zhòng shàng gāo tái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铙鼓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思念故乡的心情之作。他站在清澈的溪水旁,眺望远方,感叹自己不仅是当代人物有着思乡之情,古人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愁绪。他借助溪水的明亮反射,看到了自己苍老的白发映照在水面上像一只海鸥,深感岁月流转无情。虽然江山如画,但铜管声催促客船离去,只有那角笛声依旧回荡在耳边,让人难以割舍。最后,夕阳西下,将远处的九峰楼投影在地,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qīng wàng chù yōu yōu
jīn rén chóu
jiè ěr míng jìng
zhào bái yíng ōu
jiāng shān měi sāo rén zhái
náo cháng cuī guò zhōu
wéi yǒu jiǎo shēng chuī duàn
xié yáng héng jiǔ fēng lóu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东海十日风,巨浪碎山谷。
长鲸跨十寻,宛转在平陆。
雷火从天来,砉然刳两目。
肌肤煮和油,骨节分为屋。
腥羶百里内,户户至厌足。
我闻海上人,明珠可作烛。
鲸...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写了东海上的风暴和巨浪,以及大鲸鱼在其中的境遇。诗人感叹海洋的强大力量,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大鲸鱼却无辜地成为了海洋中被追杀的对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于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侵犯的反思之情。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普通生物的羡慕,因为它们能够安然度日,而人类则需要不断地挑战自然界的规律才能生存下去。

dōng hǎi shí fēng
làng suì shān
zhǎng jīng kuà shí xún
wǎn zhuǎn zài píng
léi huǒ cóng tiān lái
huā rán liǎng
zhǔ yóu
jiē fèn wéi
xīng shān bǎi nèi
zhì yàn
wén hǎi shàng rén
míng zhū zuò zhú
jīng zuì
hǎi ruò
cóng chán fēng
jūn wèn gào
chóu chú tàn
guī jiù dāng míng
tuō xíng tiān jiān
ěr yǒu hán
zhě néng róng
xiǎo zhě yòu
què xiàn xiā bèi
ān rán bǎo jiā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
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
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鐮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写了田家在收获麦子的时候的景象。四月的太阳升起,麦子的成熟标志着收割季节的到来,田野上响起了收割的声音。有些麦田尚未成熟,有些已经熟透。天气变幻莫测,下雨会影响麦子的收成。农民们辛苦地工作,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交税赋或者出售给市场。诗人把田家人的艰辛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美好祝愿。

mài mài
péng péng
shēng zài shān nán yīng shān běi
yuè tài yáng chū dōng běi
cái hǎi qiáo mài shàng qīng
zhuǎn dào tiān xīn mài shú
dàn cuī rén mián
zhú jiào yún
yāo lián chū
xiǎo kuāng zhú
shàng lǒng xiān qīng
xià lǒng chéng shù
tián jiā nǎi wéi
gǎn dàn tóu miàn jiāo hēi
guì rén jiàn miào cháng xīn
jiǔ yōng róng huì suǒ qīn
zhōng yàn láo tóng
xìn tián jiā wèi chún
jìn jiāng jīng hǎo shū gōng
shēng dòu qiú shì rén
mài qiū zhèng yòu yāng
fēng suì shǎo xiōng suì duō
tián jiā xīn nài
jiāng mài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丹青不知老将至,李陵苏武真吾师。
太平本学治礼乐,犹有暇日能临池。
区中孰最奇,庞眉皓首苟住著,安得一区我安之。
...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表达了诗和画的互相补充和转化的关系,诗歌通过语言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画则是通过色彩和线条等有形的手段来表现事物的形态。 第一句说诗就像无形中的画,因为它们都能够表达出形象的美感。 第二句提到李陵和苏武,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这两位历史人物虽然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但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是值得尊敬的人物。 第三句则描述了一个治国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即要有文化修养,懂得礼乐之道。但同时也要留出适当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作者对于自己追求独特个性的渴望。他认为在区中庞眉皓首的人物中,最奇特的应该是能够保持自己风格不变的人。他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这样的风格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shī shì xíng huà
huà shì yǒu xíng shī
dān qīng zhī lǎo jiāng zhì
líng zhēn shī
tài píng běn xué zhì
yóu yǒu xiá néng lín chí
zhōng shú zuì
páng méi hào shǒu gǒu zhù zhe
ān ān zhī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这首诗的含义主要在于强调物与人的不同命运和价值。石头虽然并没有生命,但是它们有着坚硬、重量等特性,被人类用于建造和纪念,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人则有生命和思想等高级属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类的历史变迁,我们最终都会逝去,只有石头依然存在。 作者在诗中也提到了满酌中山酒和丈八盆,这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事物的怀念和留恋,同时也将自己沉浸在美好的饮食环境中,可以看出作者倾向于享受人生中美好的一面。 而最后两句“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则引申出了一个意境:无论生死,爱情和思念都不会消失,就像万里之外也能唤回某个人的灵魂般,这种深情厚谊永存,即使身处异乡也能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

shí rén biǎn
rén wáng shí shàng cún
què lián jiān zhòng zhì
jiǎn làng huā hén
mǎn zhuó zhōng shān jiǔ
zhòng tiān zhàng pén
gōng guī běi
wàn zhāo hún
宋朝张舜民张舜民
旱久不得雨,既雨不肯休。
沄沄汴河水,初合淮河流。
北来何处客,暂此驻扁舟。
中有投荒人,万里趋炎洲。
听水夜不眠,观水朝亦愁。
呼风卷重阴,放出赤日头。
...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绘了旱季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下雨了也没有停歇的情景。河流汴河和淮河的水初次相遇,交汇在一起。有一位北方的旅客,在这里短暂停留。其中有一些投荒流浪的人,他们为了躲避战乱或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断迁徙,走过了万里路程来到这片土地。作者在夜晚听着水声不能入眠,早晨看着水流仍感愁绪萦绕。他呼唤着风,希望它能卷起厚重的阴云,挡住灼热的太阳。

hàn jiǔ
kěn xiū
yún yún biàn shuǐ
chū huái liú
běi lái chù
zàn zhù biǎn zhōu
zhōng yǒu tóu huāng rén
wàn yán zhōu
tīng shuǐ mián
guān shuǐ cháo chóu
fēng juàn zhòng yīn
fàng chū chì tóu
更多关于张舜民的古诗>>
楼上久踟躇。 地远身孤。 拟将憔悴吊三闾。 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 不醉何如。 又看暝色满平芜。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