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高中古诗
朝代
形式
屈原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先秦屈原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miǎo)眇兮愁予。
帝子:指湘夫人。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愁予:使我忧愁。

袅(niǎo)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渺渺)
袅袅:绵长不绝的样子。波:生波。下:落。

登白薠(fán)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薠:一种近水生的秋草。骋望:纵目而望。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鸟何萃(cuì)兮蘋(pín)中,罾(zēng)何为兮木上。
萃:集。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罾:捕鱼的网。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

沅(yuán)有芷(zhǐ)兮澧(lǐ)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芷:即白芷,一种香草。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贵族称公族,贵族子女不分性别,都可称“公子”。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chán)湲(yuán)。
荒忽:不分明的样子。潺湲:水流的样子。

麋(mí)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yì)?
麋:兽名,似鹿。水裔:水边。此名意谓蛟本当在深渊而在水边。比喻所处失常。

朝驰余马兮江皋(gāo),夕济兮西澨(shì)。
皋:水边高地。澨:水边。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腾驾: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偕逝:同往。

筑室兮水中,葺(qì)之兮荷盖。
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荪(sūn)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荪壁:用荪草饰壁。荪:一种香草。紫:紫贝。坛:中庭。椒:一种科香木。

桂栋兮兰橑(liáo),辛夷楣兮药房。
栋:屋栋,屋脊柱。橑:屋椽(chuán)。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门上横梁。药:白芷。

罔(wǎng)薜荔兮为帷(wéi),擗(pǐ)蕙(huì)櫋(mián)兮既张。
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擗:掰开。蕙:一种香草。櫋:隔扇。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镇:镇压坐席之物。疏:分疏,分陈。石兰:一种香草。

芷(zhǐ)葺(qì)兮荷屋,缭(liáo)之兮杜衡。
缭:缠绕。杜衡:一种香草。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wǔ)门。
合:合聚。百草:指众芳草。实:充实。馨:能够远闻的香。庑:走廊。

九嶷(yí)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九嶷:山名,传说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这里指九嶷山神。缤:盛多的样子。灵:神。如云:形容众多。

捐余袂(mèi)兮江中,遗(wèi)余褋(dié)兮澧(lǐ)浦。
袂:衣袖。褋:《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这时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搴(qiān)汀(tīng)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杜若:一种香草。远者:指湘夫人。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骤得:数得,屡得。逍遥:游玩。容与:悠闲的样子。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jiàng běi zhǔ
miǎo miǎo chóu
niǎo niǎo qiū fēng
dòng tíng xià
dēng bái fán chěng wàng
jiā zhāng
niǎo cuì pín zhōng
zēng wéi shàng
yuán yǒu zhǐ yǒu lán
gōng wèi gǎn yán
huāng yuǎn wàng
guān liú shuǐ chán yuán
shí tíng zhōng
jiāo wéi shuǐ
cháo chí jiāng gāo
西 shì
wén jiā rén zhào
jiāng téng jià xié shì
zhù shì shuǐ zhōng
zhī gài
sūn tán
fāng jiāo chéng táng
guì dòng lán lǎo
xīn méi yào fáng
wǎng wéi wéi
huì mián zhāng
bái wéi zhèn
shū shí lán wéi fāng
zhǐ
liáo zhī héng
bǎi cǎo shí tíng
jiàn fāng xīn mén
jiǔ bīn bìng yíng
líng zhī lái yún
juān mèi jiāng zhōng
dié
qiān tīng zhōu ruò
jiāng yuǎn zhě
shí zhòu
liáo xiāo yáo róng
先秦屈原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首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操吴戈兮被(pī)犀(xī)甲,车错毂(gǔ)兮短兵接。
国殇:指为国捐躯的人。殇: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难的人。吴戈:吴国制造的戈,当时吴国的冶铁技术较先进,吴戈因锋利而闻名。被,通“披”,穿着。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特别坚硬。车错毂兮短兵接:敌我双方战车交错,彼此短兵相接。毂:车轮的中心部分,有圆孔,可以插轴,这里泛指战车的轮轴。错:交错。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矢(shǐ)交坠兮士争先。
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敌兵像云一样涌上来。极言敌军之多。矢交坠:两军相射的箭纷纷坠落在阵地上。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
凌:侵犯。躐:践踏。行:行列。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骖马倒地而死,右边的骖马被兵刃所伤。殪:死。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霾:通“埋”。古代作战,在激战将败时,埋轮缚马,表示坚守不退。枹:鼓槌。鸣鼓:很响亮的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天时:上天际会,这里指上天。天时怼:指上天都怨恨。怼:恨。威灵:威严的神灵。严杀:严酷的厮杀。一说严壮,指士兵。尽:皆,全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还。反:通“返”。忽:渺茫,不分明。超远:遥远无尽头。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秦弓:指良弓。战国时,秦地木材质地坚实,制造的弓射程远。首身离:身首异处。心不惩:壮心不改,勇气不减。惩:悔恨。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诚:诚然,确实。以:且,连词。武:威武。终:始终。凌:侵犯。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魂魄毅兮 一作:子魂魄兮)
神以灵:指死而有知,英灵不泯。神:指精神。鬼雄:战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为鬼中的豪杰。

《九歌》是一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的再创作。《九歌·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它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

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诗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

依现存史料尚不能指实这次战争发生的具体时地,敌对一方为谁。但当日楚国始终面临七国中实力最强的秦国的威胁,自怀王当政以来,楚国与强秦有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大多数是楚国抵御秦军入侵的卫国战争。从这一基本史实出发,说此篇是写楚军抗击强秦入侵,大概没有问题。而在这种抒写中,作者那热爱家国的炽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楚国灭亡后,楚地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对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从此意义上说,他的思想是与楚国广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第一位伟大诗人,他所写的决不仅仅是个人的些许悲欢,那受诬陷被排挤,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际;他奉献给人的是那颗热烈得近乎偏执的爱国之心。他是楚国人民的喉管,他所写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国人民热爱家国的心声。

此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

cāo bèi jiǎ
chē cuò duǎn bīng jiē
jīng ruò yún
shǐ jiāo zhuì shì zhēng xiān
líng zhèn liè háng
zuǒ cān yòu rèn shāng
mái liǎng lún zhí
yuán bāo míng
tiān shí duì wēi líng
yán shā jìn yuán
chū wǎng fǎn
píng yuán chāo yuǎn
dài zhǎng jiàn jiā qín gōng
shǒu shēn xīn chéng
chéng yǒng yòu
zhōng gāng qiáng líng
shēn shén líng
hún wéi guǐ xió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