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感伤
朝代
形式
苏轼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宋朝苏轼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即指奉闲。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rén shēng dào chù zhī
yīng fēi hóng 鸿 xuě
shàng ǒu rán liú zhǐ zhǎo
hóng 鸿 fēi dōng 西
lǎo sēng chéng xīn
huài yóu jiàn jiù
wǎng hái fǒu
zhǎng rén kùn jiǎn
宋朝苏轼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pǔ)。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lán)不必看茱(zhū)萸(yú),俯仰人间今古。
黄花:菊花。红粉:歌女或侍女。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这两句应题说明了送别一事,通过时间上由远及近的对比,借“当年”徐州聚会的热闹气氛与“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较,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和失落的悲凉心情。上片营造出的词人送别友人时的矛盾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与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韵先说道:“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才是把握与朋友短暂相聚的最好办法。所以词人一个“莫恨”便打消了“凄凉南浦”的婉约惆怅,“黄花未吐”“红粉相扶”两处相应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过饱满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词的温热的氛围。结尾两句词人点出心意:“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转瞬间古今变换了。重阳节本来应该赏菊,还应该遵循旧习俗佩带茱萸香袋以辟邪气、求长寿。此时词人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必要,人间一切都在俯仰之间,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是令人悲伤的,不用拘泥于这些风俗。干脆纵情畅饮一番,直到尽兴酒阑。这种略带凄凉意味的超旷情怀与苏东坡早先写下的众多送别词都不同,这样的情怀也正是词人身处人生最低谷时的真实内心独白。看惯看穿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词人以空间上极广、时间上极长、内心极开阔的心理去面对喜乐,面对顺逆,面对一切。

赏析(二)

该词首句写眼前,系实境;次句写远眺,系虚境;第三句由远眺而思忆远方弟弟。“当年”在徐州同游戏马台,“今日”在黄州孤居长江边,于对比中落实心境的“凄凉”。过片以“黄花”点出重九。“莫恨”、“且教”,语似旷达而实含惆怅。结末二句反用杜甫诗意,给全词弥漫上一股浓浓的人生虚无之感。

diǎn diǎn lóu tóu
zhòng zhòng jiāng wài píng
dāng nián huì dōng
jīn liáng nán
hèn huáng huā wèi
qiě jiāo hóng fěn xiàng
jiǔ lán kàn zhū
yǎng rén jiān jīn
宋朝苏轼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即指奉闲。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rén shēng dào chù zhī
yīng fēi hóng 鸿 xuě
shàng ǒu rán liú zhǐ zhǎo
hóng 鸿 fēi dōng 西
lǎo sēng chéng xīn
huài yóu jiàn jiù
wǎng hái fǒu
zhǎng rén kùn jiǎn
宋朝苏轼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涴门锁。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雨霰(xiàn)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shāo)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wò)。
雨霰:细雨和雪珠。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经:曾经,已经。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巷陌:街坊。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胭脂涴:胭脂浸染。

苦被(bèi)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hái)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被:表被动。折挫:折磨。厌厌:精神萎糜貌。浑似:简直像。年时:一年时光。个:语助词,相当于“的”。还:依然,仍然。月笼:月色笼罩。云暗:云层密布。

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xiàn shū shū jīng huǒ
xiàng qiū qiān
yóu wèi qīng míng guò
xìng shāo tóu xiāng lěi
dàn hóng tuì bái yān zhī
bèi duō qíng xiàng shé cuò
bìng yàn yàn
hún nián shí
rào biàn huí láng hái zuò
yuè lóng yún àn mén suǒ
宋朝苏轼苏轼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且日凄凉南浦(pǔ)。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东徐:即徐州。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lán)不必看茱(zhū)萸(yú),俯仰人间且古。
黄花:菊花。红粉:歌女或侍女。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这两句应题说明了送别一事,通过时间上由远及近的对比,借“当年”徐州聚会的热闹气氛与“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较,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和失落的悲凉心情。上片营造出的词人送别友人时的矛盾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与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韵先说道:“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才是把握与朋友短暂相聚的最好办法。所以词人一个“莫恨”便打消了“凄凉南浦”的婉约惆怅,“黄花未吐”“红粉相扶”两处相应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过饱满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词的温热的氛围。结尾两句词人点出心意:“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转瞬间古今变换了。重阳节本来应该赏菊,还应该遵循旧习俗佩带茱萸香袋以辟邪气、求长寿。此时词人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必要,人间一切都在俯仰之间,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是令人悲伤的,不用拘泥于这些风俗。干脆纵情畅饮一番,直到尽兴酒阑。这种略带凄凉意味的超旷情怀与苏东坡早先写下的众多送别词都不同,这样的情怀也正是词人身处人生最低谷时的真实内心独白。看惯看穿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词人以空间上极广、时间上极长、内心极开阔的心理去面对喜乐,面对顺逆,面对一切。

赏析(二)

该词首句写眼前,系实境;次句写远眺,系虚境;第三句由远眺而思忆远方弟弟。“当年”在徐州同游戏马台,“今日”在黄州孤居长江边,于对比中落实心境的“凄凉”。过片以“黄花”点出重九。“莫恨”、“且教”,语似旷达而实含惆怅。结末二句反用杜甫诗意,给全词弥漫上一股浓浓的人生虚无之感。

diǎn diǎn lóu tóu
zhòng zhòng jiāng wài píng
dāng nián huì dōng
jīn liáng nán
hèn huáng huā wèi
qiě jiāo hóng fěn xiàng
jiǔ lán kàn zhū
yǎng rén jiān jīn
宋朝苏轼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
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
月笼云暗重门锁。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雨霰(xiàn)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shāo)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wò)。
雨霰:细雨和雪珠。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经:曾经,已经。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巷陌:街坊。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胭脂涴:胭脂浸染。

苦被(bèi)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hái)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被:表被动。折挫:折磨。厌厌:精神萎糜貌。浑似:简直像。年时:一年时光。个:语助词,相当于“的”。还:依然,仍然。月笼:月色笼罩。云暗:云层密布。

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xiàn shū shū jīng huǒ
xiàng qiū qiān
yóu wèi qīng míng guò
xìng shāo tóu xiāng lěi
dàn hóng tuì bái yān zhī
bèi duō qíng xiàng shé cuò
bìng yàn yàn
hún nián shí
rào biàn huí láng hái zuò
yuè lóng yún àn zhòng mén suǒ
宋朝苏轼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老僧:即指奉闲。坏壁:指奉闲僧舍。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jiǎn)驴嘶。
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rén shēng dào chù zhī
yīng fēi hóng 鸿 xuě
shàng ǒu rán liú zhǐ zhǎo
hóng 鸿 fēi dōng 西
lǎo sēng chéng xīn
huài yóu jiàn jiù
wǎng hái fǒu
zhǎng rén kùn jiǎn
宋朝苏轼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xù)飞时花满城。
柳深青:意味着春意浓。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惆(chóu)怅(chàng)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雪:这里喻指梨花。清明:清澈明朗。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真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柳絮写出梨花盛开的季节,春意之浓,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来。

前两句以一青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点。它不妖艳,也不轻狂的神态,又在第三句“一株雪”里再次赋予梨花以神韵,并把咏梨花与自咏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一株雪”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因为苏轼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 在咏梨花时,苏轼用了“柳絮飞时花满城”来加以衬托,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一株雪”和“几清明”是对偶的写法,一不是指有一株梨树,而是指一株梨树一个作者自己,后两句意境如下: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这是补足前句“惆怅”的内容,更增添悲凉的气氛。苏轼的诗,一向以豪放著称,像这样悲凉的很是少见。

诗人完成这首诗已年届不惑,翻来覆去也才只看过了4个清明,心中无法揣测还有几度梨花可看。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诚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叹:“梦里青春可得追?”这正是这首梨花诗深藏着的绵绵不尽的情思,它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悟,是他清明人生细腻而真实的写照。

huā dàn bái liǔ shēn qīng
liǔ fēi shí huā mǎn chéng
chóu chàng dōng lán zhū xuě
rén shēng kàn qīng mí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