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类型
朝代
辞赋
李煜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五代李煜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时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感慨和思考。晚雨秋阴,让人感到凉爽而清静,但同时也让人陷入沉思中。作者喝醒了酒,却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 作者在观察周围的景象时,发现黄花虽然开放了,却已经失去了它们的艳丽,红叶也随着风飘散,只留下竞鼓声响起。这些变化使作者感到无常和短暂的生命之美。 在面对社会的俗态和浮躁时,作者选择返归内心和安静的生活方式。然而,他仍旧没有忘记曾经的多情和经历过的偶然相遇。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已经年老,双鬓斑白,感慨时光匆匆。尽管他没有学会如何去承担安仁那样的生活态度,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惊喜和感叹。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悟。

wǎn qiū yīn jiǔ zhà xǐng
gǎn shí xīn yǎo nán píng
huáng huā shí luò chéng yàn
hóng sōu liú jìng shēng
bèi shì fǎn néng yàn tài
ǒu yuán yóu wèi wàng duō qíng
cóng shuāng bìn bān bān bái
xué ān rén què jīng
五代李煜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近年来一日比一日憔悴,环顾身边亲人多有亡故而日渐萧条,令人黯然神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深夜鼎中弥漫着药香,早晨醒来发现髭须斑白。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我的人生因果究竟如何?谁能替我去求问佛祖?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侵:侵害。咽愁肠:使愁肠哽咽。

夜鼎(dǐng)唯煎药,朝髭(zī)半染霜。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髭嘴边的胡子。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前缘:佛教以世间诸物皆因缘和合而成,故善缘结善果。恶缘生恶果。又以生死本是轮回相报,故人今生之善,皆因前生善缘之成,而今生之恶,则为前生恶缘之果。空王:佛家语,佛之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

首联“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两句便给全诗笼罩了一层伤感的云雾。“萧条”二字交代了诗人此时的生活,已经没有了侍从簇拥、嫔娥相伴的富贵繁华。他是旧目的南唐君主,今日的宋人囚徒,生活不唯冷清,对比过去,尤觉萧条。诗写在入宋之后,这样的一种厌倦情绪也就有了理解的线索。诗以“憔悴”领起,对以“萧条”,前者重在写人,后者刻画环境。二者相互映对,写出人因萧条而憔悴,也因憔悴而更觉萧条。意思还不止于此一层。“年来甚”与“益自伤”相对,这是说,人是一年一年的老去,憔悴本来就一年更甚于一年,偏又处在这周遭萧条的环境中,于是便生出无尽的感伤而加快了人憔悴的速度。

中间两联刻画诗人的生活状态。颔联“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紧承首联而发,写憔悴的“病骨”受“风威”所“侵”,伤感的“愁肠”为“雨气”所“咽”。使病体与愁怀紧密关合,以见病因愁起,愁使病笃之意。这一联尤为传神,把病中的敏感形象地写了出来,正因为有病骨,正因为有愁肠,才感受到秋风格外寒,秋雨格外冷。颈联“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句,悲叹宝鼎已无他用,“唯煎药”而已,自己也垂垂老矣,已是“朝髭半染霜”了,更是哀戚尤深。

尾联“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语气悲愤。“前缘”“空王”之说,更涉佛事,益见消沉。愁病交加,无所排遣,便只好求助于佛,而幻想从了解“前缘”中得到解脱,从询问“空王”中得到指点。可是“前缘竟何似”,仍不得而知。“谁与问空王”,亦不得其门而入。诗至此煞笔,流露出无限的惆帐与忧思。其中深沉的内容,耐人寻味。

诗中以“威”写风,以“气”写雨,将政治处境中所有的威逼与压迫都转为自然现象的感受,就文学手法而言是拟人。而在诗人,怕也有不能直言而曲折抒写的现实考虑。全诗把体病、心病、人情、秋景、家事、国事等融合在一体,笼罩了一层伤感的云雾。

qiáo cuì nián lái shèn
xiāo tiáo shāng
fēng wēi qīn bìng
yān chóu cháng
dǐng wéi jiān yào
cháo bàn rǎn shuāng
qián yuán jìng
shuí wèn kōng wáng
五代李煜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残留下来的黄鹂,它在秋季时仍然孤独地穿越在茂密的林木之中,唱着凄美的歌曲。老舌倾听它的声音,但是它所听到的只是一个哀伤的声音,在浓烟和落露的环境中,更加突出了黄鹂的孤独和悲伤。最后,诗人告诉我们不要像那蓼花一样留恋于此地,而是应该回家去,好好享受温暖的归宿。

cán yīng shì zhī qiū
héng guò yōu lín shàng yóu
lǎo shé bǎi bān qīng ěr tīng
shēn huáng diǎn yān liú
chí bèi shì tóng bēi
liú liàng shēng suì zài gōu
gèng liú lián hǎo guī
huá lěng liǎo huā chóu
五代李煜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
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山舍初成时病情不重,便以杖和藜、巾和褐闲逸自得,炉火微开,沟水潺潺。他邀请彭涓来做伴,一同探讨宇宙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最后,诗人提醒道,不要贪图名利而沉迷于尘世中,应当追求内心深处的真正意义。

shān shě chū chéng bìng zhà qīng
zhàng jīn chēng xián qíng
kāi xiǎo huǒ shēn huí nuǎn
gōu yǐn xīn liú shēng
zàn yuē péng juān ān xiǔ zhì
zhōng zōng yuǎn wèn shēng
shuí néng chén zhōng lèi
tān lóng gòu qiáng míng
五代李煜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酒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节,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 “且维轻舸更迟迟”,意为乘着小船慢慢地而行。作者在离别时不愿过早离开,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留恋旧友。 “别酒重倾惜解携”,作者喝着美酒,但同时也感到分别之情,心中十分不舍。 “浩浪酒愁光荡漾”,作者眼前的景象是烟波浩渺,酒意激荡,愁思涟漪。 “乱山凝恨色高低”,离别时的心情如同山峰一样高低不平,忧虑和思念交替出现。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形容了别离时的场景:友人匆匆忙忙地划船离去,而自己则在岸上凝望远方,心中充满思念之情。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说明即使距离很近,但由于分别之情,心中的惆怅依然无法消散。

qiě wéi qīng gèng chí chí
bié jiǔ zhòng qīng jiě xié
hào làng jiǔ chóu guāng dàng yàng
luàn shān níng hèn gāo
jūn chí guì qíng
píng lán gàn xiàng 西
zhǐ chǐ yān jiāng duō
huái 怀 bào zhòng
五代李煜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月照静居唯捣药,
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有病的人,他身体虽然坚固,但内心情感深厚。他常常在清香的环境中宴坐,同时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经常待在静居中,捣药治病,门关得紧紧的,只有鸟儿来拜访他。他不愿意听从庸医的建议,而是依靠自己和一个小女仆的力量来治疗疾病。他问道空门寺僧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指导,以抵御烦恼和苦难的侵袭。

bìng shēn jiān dào qíng shēn
yàn zuò qīng xiāng rèn
yuè zhào jìng wéi dǎo yào
mén jiōng yōu yuàn zhī lái qín
yōng lǎn tīng
xiǎo jiāng háng wèi jìn
lài wèn kōng mén zhī wèi
rán fán nǎo wàn qīn
五代李煜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hún)感旧游。
风情:风月之情,指男女相亲相爱之情,这里指好容貌。羞:羞愧。消:一作芳。消魂,指美人的魂魄。到处:随处,各处。旧游:以往游览所经之处。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fú)人头。
多谢:一作“多见”,《全唐诗》、《西溪丛语》、《墨庄漫录》等本均作“多谢”。长条:指柳树下垂的枝条。似:好像。强:勉强,强迫。烟穗:形容柳树枝叶下垂为雾气笼罩的样子。穗,植物的花或果实聚生在茎的顶端,叫做穗。

此词调名于诸本二主词或作《柳枝》、或作《杨柳枝》。这首词于清《全唐诗》中有题作“赐宫人庆奴”。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江南李后主尝于黄罗扇上书赐宫人庆奴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想见其风流也。扇至今传在贵人家。”明顾起云《客座赘语》中亦云:“南唐宫人庆奴,后主尝赐以词云:‘……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书于黄罗扇上,流落人间,盖柳枝词也。”其他如《西溪丛话》、《六砚斋三笔》等本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可见,这首词当是李煜前期的作品。这首词是李煜代宫女庆奴书、书后赐与庆奴的,所以词中的主人公是宫女。

开篇“风情渐老”直写女主人公青春不再,人老色衰。“风情”本来是说男女欢爱的情怀,但这里指的是女人容貌和情态。“见春羞”是自觉羞于见春之意。春花盛开,春色明媚,是女子容颜娇美艳丽的映照,而此时不敢与之相比喻。说明了女子年华已逝,美艳不复当初的自伤自艾。诚如顾起元语:“‘见春羞’三字,新而警。”比喻生动,情怀毕现。“到处”是指女子原在宫中受宠时的恩爱欢情,处处都曾留下过她与他的足迹和影子。此处用来颇有深意,既表示对过去的无时无刻的怀恋,也喻示出如今处处见情伤心、触情生愁的感慨。“芳魂感旧游”,旧地重游,情已不再,怎能不黯然魂消。“多谢”句以柳枝相喻,“似相识”照应“感旧游”,正是女子怀思、处处生情的真实写照。“强垂”二字愁意渐深,柳枝本无“强垂”之意,但人总有邀宠之心,刻意求宠,而又因“风情渐老”而求宠不得,所以勉强不来的无可奈何之情让人感伤不已。

全词以第一人称口吻写成,既有直叙,也有妙喻,通过宫女的感伤情怀侧面地透露出她的不幸身世,虽是李煜代笔,但个中深情却真切动人。词中以柳枝喻人,以“强垂”喻境,喻象别致、生动,手法清新、自然,情景交合,颇为感人。不过,也正因是李煜代抒宫女之情,词中难免有以帝王之眼看宫女之色的庸俗感觉,格调相对不高。

fēng qíng jiàn lǎo jiàn chūn xiū
dào chù xiāo hún gǎn jiù yóu
duō xiè zhǎng tiáo xiàng shí
qiáng chuí yān tài rén tóu
五代李煜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十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江南也好江北也罢,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陵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此时不忍闲坐,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yuàn)宫闱(wéi)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吴苑:宫阙名

云笼远岫(xiù)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岫:峰峦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写诗人失国失家后的落魄景象和凄凉心境。山重水尽、绝望无依的兄弟四人,都已不堪愁苦闲坐,再仔细思量,更是令人窒息的绝望。直到国破家亡,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体味到了做俘虏任人宰割的痛苦。梦醒了, 国亡了, 思量追悔也无济于事了。与北宋誓死抵抗未必能取胜,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李煜尚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能发愤图强,还不知是谁做一统帝王。可恨的是他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只能坐在飘舟里“细思量”,去为自己家族的处境哀愁了。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和抒发,不粉饰,不矫造,有很强的感染力。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jiù jiā xiāng
sān shí nián lái mèng chǎng
yuàn shí wéi jīn lěng luò
guǎng 广 líng tái diàn 殿 huāng liáng
yún lóng yuǎn xiù chóu qiān piàn
guī zhōu lèi wàn háng
xiōng rén sān bǎi kǒu
kān xián zuò liàng
五代李煜李煜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这首诗描写了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和王粲烧毁自己的诗文,以免被朝廷发现而危及家族。他们用红绸包裹着牙签,将自己的诗文点燃并焚烧掉。同时,他们深感惋惜,因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没有流传下来,无法得到后人的欣赏和推崇。整首诗通过描写王之涣和王粲的行动,表达了他们在当时政治压力下的无助与无奈,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因不同原因而被遗失或消失的悲哀。

qiān wàn zhóu guǒ hóng xiāo
wáng càn shū tóng huǒ shāo
lóng liú miàn
piān dào jīn cháo
五代李煜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诗词描写了一个失意的人物,他曾经拥有珍贵之物和美好的春天,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消逝殆尽。他的心中仍然充满着未消散的悲恨情绪,同时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他曾经收藏的药材已经失去了它们的价值,香味也被尘土所染。他前面所经历的痛苦,让他无法抑制后续的感受并且无力流泪。与他相似的,像芳树一样美丽的女性,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上也变得渺小不堪。即使他还想挽回过去的辉煌,但春天的美好已经随雨水而流逝,她现在只能空虚地度日。最后,诗人表达出一种无助的感觉,他认为他的处境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希望或方向,只能默默地享受时间的流逝,谢绝东风。

zhū suì yǎn qián zhēn
huā diāo shì wài chūn
wèi xiāo xīn hèn
yòu shī zhǎng zhōng shēn
yóu cán yào
xiāng lián rǎn chén
qián āi jiāng hòu gǎn
lèi zhān jīn
yàn zhì tóng fāng shù
wēi dào luè tóng
zhèng bēi chūn luò shí
yòu shāng cóng
nóng jīn zài
piāo líng shì kōng
chén chén wèn chù
qiān zǎi xiè dōng fēng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