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丁仙芝介绍

丁仙芝
丁仙芝 ►28篇诗文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

 

 

  全诗以“望”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

 

 

  全诗以“望”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相关资料
相关作品
唐朝丁仙芝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
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部分,意思是: 我驶向横塘口,船行驶在急流之中。 请问您是否了解我的心意呢? 现在请帮我靠近岸边。 整首诗描绘的是作者从鹳雀楼向四周远望所见的景色和他自己的感受。这一节描述了作者乘船经过横塘口时希望得到帮助靠近岸边的情景。深层含义可能是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xiàng héng táng kǒu
chuán kāi zhí liú
zhī láng jiù shí
qiě qǐng lǒng chuán tóu
唐朝丁仙芝
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客愁当暗满,春色向明归。
玉斗巡初匝,银河落渐微。开正献岁酒,千里间庭闱。

这首诗描述了新年之夜的场景和氛围。人们点燃蜡烛守岁,防止灾祸降临;不能关闭房门,以便迎接到访的亲友;客人们感觉忧愁满怀,但随着时间过去,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他们也希望从忧愁中解脱出来。 玉斗巡回指北斗星在天空中旋转,银河逐渐消失表示夜晚逐渐过去,到了正式迎接新年的时候,人们敞开庭院大门,迎接客人,享受盛宴和喜悦的气氛。

shǒu suì duō rán zhú
tōng xiāo yǎn fēi
chóu dāng àn mǎn
chūn xiàng míng guī
dòu xún chū
yín luò jiàn wēi
kāi zhèng xiàn suì jiǔ
qiān jiān tíng wéi
唐朝丁仙芝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

桂楫(jí)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桂楫:用桂木做成的船桨。指船只。中流:渡水过半。指江心。空波:广大宽阔的水面。明:清晰。

林开扬子驿(yì),山出润州城。
扬子驿: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在长江北岸。属江苏省江都县。润州城:在长江南岸,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属江苏省镇江县。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shuò)吹生。
边阴静:指海边阴暗幽静。朔吹:指北风。吹读第四声,原作合奏的声音解,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

更闻枫叶下,淅(xī)沥(lì)度秋声。
淅沥:指落叶的声音。度:传过来。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此诗写的是秋景:船儿随波漂流,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枫树叶落,传来淅沥之声。从江北的“林开扬子驿”到江南的“山出润州城”,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末二句写船近江南,秋声淅沥,用一“度”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全诗以“望”字贯通全篇,情文并茂,画面清新,构思巧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年曹操在广陵(今扬州市)看到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直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宋朝以前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诗人也不例外。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没有情绪上的反应,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他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这是有原因的。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因此触景伤情,兴起无名的烦恼,这是受到“得失心”的影响。

guì zhōng liú wàng
kōng liǎng àn míng
lín kāi yáng 驿
shān chū rùn zhōu chéng
hǎi jìn biān yīn jìng
jiāng hán shuò chuī shēng
gèng wén fēng xià
qiū shēng
唐朝丁仙芝
平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院的景象,它位于平阳旧地,里面有荒芜的池塘和孤独的观景亭。作者感到寂寞,同时也让人感到忧伤。在这个庭院里,座榻上的黄色席卷着,白玉钩挂着窗帘。尽管庭院里有花朵,但它们无人问津,终究会枯萎凋零;门紧闭,水依然流淌。作者想到了当时吹箫的情景,觉得自己应该像仙鹤那样随意游走,来摆脱内心的孤独和愁苦。

píng yáng jiù chí guǎn
shǐ 使 rén chóu
zuò juàn liú huáng diàn
lián chuí bái gōu
tíng xián huā luò
mén shuǐ kōng liú
zhuī xiǎng chuī xiāo chù
yīng suí xiān yóu
唐朝丁仙芝
夜久闻羌笛,寥寥虚客堂。山空响不散,谿静曲宜长。
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虚然异风出,仿佛宿平阳。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寂静的景象,作者听到了来自远方的羌笛声,但周围却只有空旷的客堂。山间空气中充满着回响,而溪谷处则安静得宜,适合长时间漫步聆听曲调。 草木在城郊生长,散发出淡淡的气息,使城池在夜晚变得更加凉爽。仿佛异域之风吹过,给人以平阳古城的幻想感觉。整首诗描绘了一片深夜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清静夜晚、远古文化和传统风格的向往和喜爱。

jiǔ wén qiāng
liáo liáo táng
shān kōng xiǎng sàn
谿 jìng zhǎng
cǎo shēng biān
chéng chí fàn liáng
rán fēng chū
fǎng 仿 xiǔ 宿 píng yáng
唐朝丁仙芝
圣哲承休运,伊夔列上台。覃恩丹徼远,入贡素翚来。
北阙欣初见,南枝顾未回。敛容残雪净,矫翼片云开。
驯扰将无惧,翻飞幸不猜。甘从上林里,饮啄自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它被视为皇家的珍宝和吉祥物。圣哲把它带到了台上展示,这是一种向皇帝致敬和进贡的方式。孔雀在北阙(意为紫禁城)欢迎皇帝时很高兴,但当皇帝离开时,它回过头来看南枝(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孔雀的羽毛被描绘成像雪一样纯洁,同时也像云一样轻盈优雅。尽管孔雀是一个野生动物,但它已经受过训练并不再畏惧人类,而是自由地飞翔和徘徊,享受着在上林园里饮啄自由的日子。整首诗歌强调了孔雀作为宫廷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和美丽的自然生物。

shèng zhé chéng xiū yùn
kuí liè shàng tái
tán ēn dān jiǎo yuǎn
gòng huī lái
běi què xīn chū jiàn
nán zhī wèi huí
liǎn róng cán xuě jìng
jiǎo piàn yún kāi
xùn rǎo jiāng
fān fēi xìng cāi
gān cóng shàng lín
yǐn zhuó pái huái
唐朝丁仙芝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上人离开世俗,不再被琐事所纠缠,在中道上修行,自我忘却繁杂的事物。他远离尘嚣,在一处幽静的地方建造了自己的庐舍,并在那里种植了许多果药,享受着宁静和清凉。他以禅修为生活的核心,不断向内探索,洒下甘露和流香泉来祈求超越生死的解脱。他沉醉于禅宗的境界之中,经常整夜难眠。此外,他还听闻过庐山法和汉阳禅,虽然身处西山之外,但他的内心依旧感觉到虚舟的浩然气息。这首诗通过描写上人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shàng rén jiǔ shì
zhōng dào wàng quán
zhào chū qún yǒu
le xīn qīng zhòng yuán
suǒ
zhù guǎn kāi qīng lián
guǒ yào luó xià
yān hóng chuí qián
zhòu zhōng gān
zhǐ chù liú xiāng quán
chán yuǎn shì
qīng xiāo mián
zhǐ wén shān
sōng hàn yáng chán
zhěn 西 shān wài
zhōu cháng hào rán
唐朝丁仙芝
十年种田滨五湖,十年遭涝尽为芜。频年井税常不足,
今年缗钱谁为输。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
而我守道不迁业,谁能肯敢效此事。紫微侍郎白虎殿,
出入通籍回天眷。晨趋彩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
会应怜尔居素约,可即长年守贫贱。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种田的农民在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困难,由于频繁的洪涝造成他的收获变得十分微薄,征收的井税也常常不够支付。与此同时,他看到邻居们开始通过转换种植作物和贸易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农耕生活。 虽然他的生活很贫困,但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并没有被邻居的成功所吸引。他仍然守着自己的田地并继续种植谷物。他认为这是正确的道路,因此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方式。最后,诗人提及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职位,表达出对这个农民的敬意和同情,他们生活简单、清贫,但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过着平凡而有价值的生活。

shí nián zhǒng tián bīn
shí nián zāo lào jìn wéi
pín nián jǐng shuì cháng
jīn nián mín qián shuí wéi shū
dōng lín zhuǎn zhī
西 lín fàn zēng guì
ér shǒu dào qiān
shuí néng kěn gǎn xiào shì
wēi shì láng bái diàn 殿
chū tōng huí tiān juàn
chén cǎi bǎi liáng piān
zhòu chū diāo pán guān shàn
huì yīng lián ěr yuē
zhǎng nián shǒu pín jiàn
唐朝丁仙芝
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这首诗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长干行》。诗中讲述了女子离开故乡前往南方,经历了种种困难和风险。 首先,她在长干斜路北边,接近浦口处的儿家停留,并有意拜访那里的人;明天早上她打算出浣纱。船一到横塘口,就陷入了急流之中。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爱过的人,不由得停船向他打招呼。 然而,昨晚在逗留南陵时受到风浪阻碍,进入港口后竟然没有遇到一个人,回家的时候谁会相信她? 第二天清晨,她已经化好妆容,乘潮去往茫茫海面。她选择从京口渡河,向邵陵王报告之前的经历。终于,她从芙蓉楼下来,开始在琅邪岸上漂泊。她要赶快启程,但却恶意不愿被旁人看见。整个诗歌表达了女子孤身一人去往陌生地方的无助和感受。

zhǎng gàn xié běi
jìn shì ér jiā
yǒu lái xiàng fǎng 访
míng cháo chū huàn shā
xiàng héng táng kǒu
chuán kāi zhí liú
zhī láng jiù shí
qiě qǐng lǒng chuán tóu
zuó míng dòu nán líng
fēng shēng làng
féng rén
guī jiā shuí xìn
wèi xiǎo chéng zhuāng
chéng cháo máng máng
yīn cóng jīng kǒu
shǐ 使 bào shào líng wáng
shǐ xià róng lóu
yán láng xié àn
wéi chuán kāi
è bàng rén jiàn
唐朝丁仙芝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乌炉。重门启锁紫髯胡。
新披骢马陇西驹,头戴獬豸急晨趋。明光殿前见天子,
今日应弹佞幸夫。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高官贵族将出征的场景。他的家门被打开,为了欢送他离开,炭火被点燃供养神灵。他骑在新披的骏马上,戴着貂皮帽子匆忙赶路,最后到达皇宫,向皇帝请命出征。然而,诗中暗含了一些讽刺的意味,比如皇帝可能会受到谄媚者的误导,使得这位将领被选中出征,而不是因其真正的才能和能力。

fán shuāng xiǎo míng bǎi
dài shòu tàn rán
zhòng mén suǒ rán
xīn cōng lǒng 西
tóu dài xiè zhì chén
míng guāng diàn 殿 qián jiàn tiān
jīn yīng dàn nìng xìng
更多关于丁仙芝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