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刘子翚介绍

刘子翚
刘子翚 ►867篇诗文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朝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朝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相关资料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 ...展开阅读全文∨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辇(niǎn)毂(gǔ)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lǚ)衣檀(tán)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niǎn fán huá shì shāng
shī shī chuí lǎo guò xiāng
tán bǎn yán
dāng shí dòng wáng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辇(niǎn)毂(gǔ)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lǚ)衣檀(tán)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niǎn fán huá shì shāng
shī shī chuí lǎo guò xiāng
tán bǎn yán
dāng shí dòng wáng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您暂居在这福建山中的庙里已两年,如今忽然要离开,前往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您已经离去,深夜还是悄悄地照进您书房的小窗。

二年寄迹闽(mǐn)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寄迹:寄托踪迹,即暂时居住。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作者面对对朋友的离去,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即要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如今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二年寄迹闽山寺”,表面全写张巨山,实际上带出自己与张巨山在这两年中过往密切,引出对分别的依依不舍。次句写张巨山离开,用了“一笑翻然”四字,看上去很洒脱,其实是故作达语。张巨山离开福建去浙江,既非回乡,又不是仕宦升迁,此词离别,肯定愁多欢少,因此诗人写他洒脱,正带有不得已处,加强自己对离别的不快。

三、四句转换角度,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书房依旧,但是人走了,如果是直写,便索然无味。历来诗人都喜欢通过明月来寄寓自己的情思,如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也借明月来说,强调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自然界的风物,谁都知道是无情的,但由于诗人的观感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刘子翚这首诗就是如此,把明月拟人化,说它不知人已去,仍然多情地照着读书窗。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又如岑参《山房春事》云:“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其他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都是如此,刘子翚这首诗,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的表现手法。

èr nián mǐn shān
xiào fān rán xiàng zhè jiāng
míng yuè zhī jūn
shēn hái zhào shū chuāng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赠梅发言吾过矣,卫生无术谁之尤。
鲁兀游心聊自遣,乐春举足岂无忧。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在赠别梅花后的感受和情绪。其中,“吾过矣,卫生无术谁之尤”表明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自嘲自己无法避免的错误。而“鲁兀游心聊自遣”,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在游山玩水中消磨时间来缓解这种情绪。此外,“乐春举足岂无忧”,则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愉悦,也暗示着即使在快乐的时候,人们依然会有一些不安和忧虑。

zèng méi yán guò
wèi shēng shù shuí zhī yóu
yóu xīn liáo qiǎn
chūn yōu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傍舍植柔蔬,携锄理荒秽。
桔槔勤俯仰,一雨功百倍。
翰来绿映土,新叶摇肺肺。
牛羊勿践畦,肉食屠尔辈。
bàng shě zhí róu shū
xié chú huāng huì
gāo qín yǎng
gōng bǎi bèi
hàn lái 绿 yìng
xīn yáo fèi fèi
niú yáng jiàn
ròu shí ěr bèi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一岭无情阻面谈,鸣翰忽堕得双函。
抽黄对白虽云妙,刻朽嘘枯祗益惭。
小转只缘官带右,雄飞无复梦图南。
借留赖有天台侣,老矣真成七不堪。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 在山岭中,阻挡不了我表达心中话语的决心,但我的笔却突然断了。虽然把黄色和白色墨汁混搭起来写字很有趣,但刻薄老化的笔尖使我感到惭愧。我的职位虽然只是局部性质的,但也可以为官之道提供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然而我再也梦想不到能够在南方飞翔了。还好我的笔友在天台山陪伴着我,否则我这七十多岁的人真的就无法承受了。

lǐng qíng miàn tán
míng hàn duò shuāng hán
chōu huáng duì bái suī yún miào
xiǔ zhī cán
xiǎo zhuǎn zhī yuán guān dài yòu
xióng fēi mèng nán
jiè liú lài yǒu tiān tái
lǎo zhēn chéng kān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渡南渡北是长亭,沙上行人立马情。
回首若无烟树隔,只应犹望见高城。

这首诗是描写旅途中的游子眺望远方故乡的心情。诗人说南边和北边都是漫长的亭子,而行走在沙滩上的人们也时常在此驻足,感慨万千。当他回头一看,只见烟树隔绝了视线,但他依然不禁向高城仰望,盼望着最终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园。整首诗言简意赅,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nán běi shì zhǎng tíng
shā shàng háng rén qíng
huí shǒu ruò yān shù
zhī yīng yóu wàng jiàn gāo chéng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旋剪荆榛出旧蹊,架岩凿壁启幽栖。
已通邻圃尽栽竹,更搭飞桥南过溪。
莲社昔夸庐阜胜,渔舟空向武陵迷。
宦游若胜归田乐,肯把轩裳换一犁。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山中建造一座居所的经历。他砍伐荆棘、割除杂草,在陡峭的岩壁上凿出居所,并种植了许多竹子来装饰自己的居所。他还修建了一座飞桥,以便更方便地穿越溪流。 在过去,他曾在附近的园子里种植荷花,但现在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山间的房屋上。他可能曾经是一个游走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官员,但是他现在更愿意在山中过简单的生活,与大自然为伴。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不再将自己束缚于繁琐的宦途之中,而是像普通农民一样劳动耕作。

xuán jiǎn jīng zhēn chū jiù
jià yán záo yōu
tōng lín jìn zāi zhú
gèng fēi qiáo nán guò
lián shè kuā shèng
zhōu kōng xiàng líng
huàn yóu ruò shèng guī tián
kěn xuān shang huàn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老松寒不死,密壤聚流脂。
小斸凌苍翠。
深藏发怪奇。
应怜霜鬓客,为寄玉婴儿。
屑饵消残疢,同寻汗漫期。

这首诗的含义可能比较难以确定,因为它的表述非常抽象和隐晦。以下是我个人对它的理解: 这首诗描述了一棵老松树,它在寒冷的环境下仍然生存着,并且在密林中积聚了很多有营养的物质。在这个环境中,一些小动物也在它周围生活,他们对这棵老松产生了敬畏之情。老松树在深山中隐藏着一些神秘的力量或能量,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神奇的存在。诗人说应该同情那些已经年迈的旅客,他们需要像一个婴儿一样依靠这些神秘的力量来维持生命。最后,诗人提到了一些食物,它们可以帮助治疗疾病,并且他和其他人会一起去寻找这些草药。

lǎo sōng hán
rǎng liú zhī
xiǎo zhú líng cāng cuì
shēn cáng guài
yīng lián shuāng bìn
wéi yīng ér
xiè ěr xiāo cán chèn
tóng xún hàn màn
宋朝刘子翚刘子翚
野客分花入户间,此心今合付翛然。
平生费尽金鸦嘴,不负幽芳十七年。
fèn huā jiān
xīn jīn xiāo rán
píng shēng fèi jìn jīn zuǐ
yōu fāng shí nián
更多关于刘子翚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