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崔道融介绍

崔道融
崔道融 ►143篇诗文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崔道融,江陵人。唐末诗人。以征辟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令。累官至右补阙。后避居于闽,因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人称江陵才子。工绝句。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
相关资料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 ...展开阅读全文∨
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雨足高田白,披蓑(suō)半夜耕(gēng)。
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披蓑:披着草衣。 蓑:蓑衣。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俱:都。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gāo tián bái
suō bàn gēng
rén niú jìn
dōng fāng shū wèi míng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奸臣伯嚭使吴国走向灭亡,却反而让西施承担这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像在为西施述说身世的不平。

宰嚭(pǐ)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宰嚭:即伯嚭。春秋时,吴国太宰,又称太宰嚭。在吴国与越国的争战中,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及群臣,勾践贿赂了伯嚭获得了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陷:落得,这里指承担。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浣:洗。

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这首是不同于一般的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历史事实。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越王勾践因此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来终于灭掉吴国。这就是历史的真相。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诗人在为西施辩诬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的奔流,好像在为她所蒙上的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但是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是诗人的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感叹。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将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zǎi wáng guó
西 shī xiàn è míng
huàn shā chūn shuǐ
yǒu píng shēng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碰见人故意装得很神气。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放牧时卧在牛背上吹短笛,牛耕田时就在溪边田头玩耍。

牧竖持蓑(suō)笠(lì),逢人气傲(ào)然。
牧竖:牧童。持:穿戴。傲然:神气的样子。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他手持蓑衣和斗笠,在遇见行人时显得自信傲然。当他不在放牛时,他会吹奏着短笛。同时,他也会在田边耕种,就在溪流旁边。整首诗意味着牧童过的是自由而简单的生活,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与世无争地生活。

shù chí suō
féng rén ào rán
niú chuī duǎn
gēng què bàng tián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欲羡农家子,秋新看刈禾。
苏秦无负郭,六印又如何。

这首诗的含义可能是:作者羡慕农家孩子在秋天能够看到刚刚收割的庄稼,感叹自己虽然有苏秦那样杰出的才华,但并没有取得像六印一样的成就。 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因为农家孩子可以亲身体验田野的美景。第二句话提到苏秦,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和外交家,表示作者的自豪和自卑之情。第三句话则提到“六印”,指的应该是汉武帝使用管仲、乐毅、晏子、邹阳、苏秦和张良等人所制作的六个印章,表示作者认为即使拥有才华也不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xiàn nóng jiā
qiū xīn kàn
qín guō
liù yìn yòu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清猿啼不住,白水下来新。
八月莫为客,夜长愁杀人。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猿猴清晨嘶鸣声不绝,泉水在白天时新鲜活泼。在八月的长夜里,不要作为客人出门,因为漫长的夜晚会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和烦恼。

qīng yuán zhù
bái shuǐ xià lái xīn
yuè wéi
zhǎng chóu shā rén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蛟龙化为人,半夜吹笛声。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月亮在江心悬挂,海水涨潮时船只出海。然后,一种神话传说中的生物——蛟龙现身,并变成人形,开始在半夜吹笛子声。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和浪漫色彩,也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寓言故事,暗示着某种难以捉摸或超自然的事件。

jiāng xīn qiū yuè bái
tuó xìn cháo háng
jiāo lóng huà wéi rén
bàn chuī shēng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圆光照一海,远客在孤舟。
相忆无期见,中宵独上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在夜晚乘坐小船,来到海边。他望着海面上的圆圈光芒,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却无法预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聚。深夜里,他独自登上楼阁,思虑纷繁,心情孤寂。整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展现了一种无奈而又深刻的生命哲理。

yuán guāng zhào hǎi
yuǎn zài zhōu
xiàng jiàn
zhōng xiāo shàng lóu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田园景象,当蛤蟆的叫声逐渐靠近社区时,农人们忽然开始忙碌起来。邻居们在饱食了他们田地所生产的粮食后离开了,周围的百花也因为季节变化而消失了。整个诗歌表达了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和季节对大自然的影响。

shēng jìn guò shè
nóng shì máng
lín xiǎng tián guī
jiàn bǎi huā fāng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夜泊江门外,欢声月里楼。
明朝归去路,犹隔洞庭秋。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江门外的岸边停泊船只,欣赏月光下楼阁中的欢声笑语。作者经历过这样的夜晚,第二天要离开这个地方回家,但是洞庭湖等自然障碍物却依然分隔着他和家的路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无法避免的别离之感。

jiāng mén wài
huān shēng yuè lóu
míng cháo guī
yóu dòng tíng qiū
唐朝崔道融崔道融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
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人在夜晚赏月时的感受和情景。第一句描述了吴子热爱桃李花,但即使月色如此美好也不能使花开得更加灿烂。第二句说明虽然到了明天想要看花,但六宫女子却无法入睡,暗示了她们的忧思和焦虑。 第三句描述了主人公在凉轩等待月亮升起,看到了许多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舞,但心情依旧不佳,因为蛙声打乱了他的沉思。第四句进一步描述了虫鸣之声,在夜晚空气中传播,狂徒游荡街头而不回家,街道上空无一人,缺乏生机和活力。 最后两句描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寂寞。月光照在他的梦中,泪水湿润他的面颊,他的新婚之夜仍然感到冰冷,更何况远离家乡的北方关山。整首诗充满了孤独、思索和忧愁的氛围。

ài táo
yuè dào
míng cháo kàn huā
liù gōng rén shuì
liáng xuān dài yuè shēng
àn yíng fēi chū
huí chēng
míng luàn qīng
yuè míng zhòu
chóng shēng duō
kuáng guī
mǎn tiān
yín gāng zhào cán mèng
líng lèi zhān fěn
dòng fáng yóu hán
kuàng guān shān běi
更多关于崔道融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