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陶弘景介绍

陶弘景
陶弘景 ►7篇诗文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称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年少时好读书,钻研道术。年长以后博览群书,传说他「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隶,好著述。齐高帝作相,曾引他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辞官,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梁武帝即位后,屡次聘请他,他不肯出山。但国家每有大事,总要去向他求教,时人称他「山中宰相」。死后谥为「贞白先生」。有辑本《陶隐居集》。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称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年少时好读书,钻研道术。年长以后博览群书,传说他「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隶,好著述。齐高帝作相,曾引他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辞官,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梁武帝即位后,屡次聘请他,他不肯出山。但国家每有大事,总要去向他求教,时人称他「山中宰相」。死后谥为「贞白先生」。有辑本《陶隐居集》。
相关资料
陶弘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推崇葛洪的著作,其经历也和葛洪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 ...展开阅读全文∨
陶氏为世医出身,祖父及父亲皆习医术,且有武功。他自幼聪慧,约十岁时即读葛洪《神仙传》,深受影响,三十六岁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并遍历诸有名大山,访求仙药。当时,他深受梁武帝萧衍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 ...展开阅读全文∨
总述  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又和炼丹有关。化学方面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怡悦:取悦;喜悦。

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shān zhōng suǒ yǒu
lǐng shàng duō bái yún
zhī yuè
kān chí zèng jūn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俱:都。歇:消。乱:此起彼伏。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shān chuān zhī měi
lái gòng tán
gāo fēng yún
qīng liú jiàn
liǎng àn shí
jiāo huī
qīng lín cuì zhú
shí bèi
xiǎo jiāng xiē
yuán niǎo luàn míng
tuí
chén lín jìng yuè
shí shì jiè zhī xiān dōu
kāng lái
wèi yǒu néng zhě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俱:都。歇:消。乱:此起彼伏。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统观全文,语言精练。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少一字会断章离义,多一字便画蛇添足。一个景物,仅仅四字,便描绘恰当,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心声一句话,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颓”,势在必然。“沉鳞竞跃”,变化突然。分析文章结构,亦不失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shān chuān zhī měi
lái gòng tán
gāo fēng yún
qīng liú jiàn
liǎng àn shí
jiāo huī
qīng lín cuì zhú
shí bèi
xiǎo jiāng xiē
yuán niǎo luàn míng
tuí
chén lín jìng yuè
shí shì jiè zhī xiān dōu
kāng lái
wèi yǒu néng zhě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言昭阳殿,化作单于宫。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含义是在描述古代辽阔的草原上,夷甫和平叔都过着自由放荡的生活。他们无所顾忌地谈论各种话题,不关心世俗的纷扰,仿佛置身于单于的宫殿之中。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草原广袤壮美的景色以及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rèn sàn dàn
píng shū zuò tán kōng
yán zhāo yáng diàn 殿
huà zuò dān gōng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性灵昔既肇,缘业久相因。即化非冥灭,在理澹悲欣。
冠剑空衣影,镳辔乃仙身。去此昭轩侣,结彼瀛台宾。
傥能踵留辙,为子道玄津。

这首诗描述了人类的灵性与命运的交织和转化。我们的灵性早已在宇宙中得以开启,而我们的命运也源于前世因果。生死循环不是黑暗的消失,而是在自然法则的掌控下悄然进行。 诗人形容自己冠剑身披空衣,驾着神奇的镳辔,离开尘世、超越生死,成为了神仙,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天地。他希望能够留下一点踪迹,走过子道的玄妙之处,帮助后人有所领悟。 整个诗意深邃隽永,表达了对生命、轮回、道义的探究,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卑微与伟大。

xìng líng zhào
yuán jiǔ xiàng yīn
huà fēi míng miè
zài dàn bēi xīn
guàn jiàn kōng yǐng
biāo pèi nǎi xiān shēn
zhāo xuān
jié yíng tái bīn
tǎng néng zhǒng liú zhé
wéi dào xuán jīn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自戾飞天历,与夺徒纷纭。百年三五代,终是甲辰君。

这句诗的含义可能有些模糊,但是可以大致解释为: 历经多年的飞天征战,与许多人争夺。过了百年时间,最终成为了甲辰年间的君主。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诗没有明确指出谁是“自”、“徒”和“甲辰君”,它可能是一种古老的语言或者隐语,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背景进行理解。

fēi tiān
duó fēn yún
bǎi nián sān dài
zhōng shì jiǎ chén jūn
南北朝陶弘景陶弘景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馀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这句诗的含义是,作者已经有数年没有流泪了。但今天为了心爱的人,他终于流下了泪水,甚至将所有积压在心中的泪水都倾泻出来,在秋风中洒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某个特别重要的人或事情的深深情感,使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并最终释放出来。

yǒu shù háng lèi
luò shí nián
jīn wéi jūn jìn
bìng qiū fēng qián
更多关于陶弘景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