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李远介绍

李远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相关资料
相关作品
唐朝李远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
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红裙少女翩然来到黄陵庙前的湖上。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她唱歌而来,驾船而去,水面还飘散着她的一串歌声。只见小船渐去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qiàn)裙新。
黄陵庙:庙名,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亦称二妃庙,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的洞庭湖畔。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蒨: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红色。

轻舟短櫂(zhào)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短:一作“小”。櫂: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一作“楫”。唱:一作“随”。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娥皇、女英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诗中描写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诗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草如茵——这是黄陵女儿即将出现的具体环境。美丽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唤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碧绿,正好映衬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黄陵女儿蒨裙新”,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翩然而至,碧绿的莎草上映出了艳丽的红裙。“蒨裙”,本已够艳的了,何况又是“新”的。在莎草闪亮的绿色映衬下,不难想见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形体态。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是写女子驾船而去。而船后还飘传着她的一串歌声。诗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向着洞庭湖水面渐去渐远,直至消失。“水远山长”,形象地写出诗人目送黄陵女儿划着短桨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的情景。“水远山长”四字还像一面镜子,从对面照出了怅然迷茫、若有所失的诗人的形象。

《黄陵庙》使用了写意的白描手法。诗人完全摆脱了形似的摹拟刻画,忠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感受。绿草映出的红裙留给诗人的印象最深,他对黄陵女儿的描画就只是抹上一笔鲜红的颜色,而毫不顾及穿裙女子的头脚脸面。登舟、举桨与唱歌远去最牵动诗人的情思,他就把“轻舟”、“短櫂”、歌声以及望中的远水长山,一一摄入画面。笔墨所至,无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求花俏,文字不矫饰,朴实传神,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

huáng líng miào qián shā cǎo chūn
huáng líng ér qiàn qún xīn
qīng zhōu duǎn zhào chàng
shuǐ yuǎn shān zhǎng chóu shā rén
唐朝李远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当年根本就不用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都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暮雨潇(xiāo)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暮:一作“春”。潇潇:象声词,形容雨声。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时不用逃名姓:一作“他时不用相回避”,又作“相逢不必论相识”。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xiāo xiāo jiāng shàng cūn
绿 lín háo zhī wén
shí yòng táo míng xìng
shì shàng jīn bàn shì jūn
唐朝李远
人谁无远别,此别意多违。
正鹄虽言中,冥鸿不共飞。

玉京烟雨断,巴国梦魂归。
若过严家濑,殷勤看钓矶。

这首诗意味深长,主要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难免会产生情感上的遗憾和不舍。作者认为即使是在同一条路线上飞行的两只鸟,也可能最终分道扬镳,没有办法共同飞翔。另外,诗中还提到了玉京和巴国,暗示了离别之后无论是回到故乡还是前往新的地方,都有着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最后,作者提到严家濑和钓矶,似乎是要将自己的心思寄托在那里,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和希望。

rén shuí yuǎn bié
bié duō wéi
zhèng suī yán zhōng
míng hóng 鸿 gòng fēi
jīng yān duàn
guó mèng hún guī
ruò guò yán jiā lài
yīn qín kàn diào
唐朝李远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禁足已教修雁塔,
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他的爱人在一起,虽然处在一个苦难的空间中,但他们仍然喜欢彼此相伴。诗人说,在禁闭的环境中,他已经教会了他的爱人修建雁塔(指禅宗文化中的重要场所),而他自己则不想跟着下鸡山(指出家参禅)。他们透过窗户远望千里之外的景象,看到了无穷无尽的世界,也在床上倾听着百二关(《华严经》中的概念)的微风声。最后,他们共享了一壶香茗,但面对未来的离别,只能以“转蓬流水几时还”来表达无奈之情。整首诗充满了禅宗意味,描绘了诗人和他的爱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对生命的美好展望。

jūn tóng zài kōng jiān
jūn kōng mén ài xián
jìn jiāo xiū yàn
zhōng shēn xià shān
chuāng zhōng yáo zhǐ sān qiān jiè
zhěn shàng xié kàn bǎi èr guān
xiāng míng ōu cóng bié
zhuǎn péng liú shuǐ shí hái
唐朝李远
蜀客本多愁,君今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

杜魄呼名语,巴江作字流。
不知烟雨夜,何处梦刀州。

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旅行者的心境和所经过的景色。 首先,蜀客通常是指来自巴蜀地区(现在的四川省)的人,因为这个地方山高路险、气候湿润,人们生活在这里往往感觉孤独和忧愁。然而现在君已经胜利地旅行了,所以心情应该是愉快的。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碧蓝的天空下有参天的树木,在驿站边有一座楼房,红露映照其上,让人感到清新、宁静和舒适。 然后,作者提到了杜魄(唐代著名诗人),他在巴江之畔流连,用诗歌传承了自己的名声。这表明即使在旅途中,文学艺术也可以给人带来安慰和欣喜。 最后,作者提问道:不知何处是梦刀州,是否在那里的烟雨夜晚,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安宁?这句话暗示了旅行者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归属和目的地,希望最终能够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shǔ běn duō chóu
jūn jīn shì shèng yóu
cáng yún wài shù
hóng 驿 biān lóu
míng
jiāng zuò liú
zhī yān
chù mèng dāo zhōu
唐朝李远
谢公何岁掩松楸,双鹤依然傍玉楼。朱顶巑岏荒草上,
雪毛零落小池头。蓬瀛路断君何在,云水情深我尚留。
他日若来华表上,更添多少令威愁。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离别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之情。诗中的“谢公”指的是诗人与友人谢霆锷,他已经隐居不见多年。诗人在询问他的下落,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首句“谢公何岁掩松楸”,意为“谢公隐居多少年了,是否还在那棵松树和柏树旁”。接下来的两句“双鹤依然傍玉楼,朱顶巡岏荒草上”,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曾经与谢公赏鹤游玩的景象,现在虽然谢公已不在,但那些鹤仍然留在原地,并在空草丛中显得更加孤寂。 第三句“雪毛零落小池头”,暗示着时光荏苒,一切都在变化,过去的美好已逝去。第四句“蓬瀛路断君何在,云水情深我尚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希望他能够平安无事。 最后两句“他日若来华表上,更添多少令威愁”,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再聚首,并增添更多的感慨和思念。整首诗意充满怀旧情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深情的祝福。

xiè gōng suì yǎn sōng qiū
shuāng rán bàng lóu
zhū dǐng cuán wán huāng cǎo shàng
xuě máo líng luò xiǎo chí tóu
péng yíng duàn jūn zài
yún shuǐ qíng shēn shàng liú
ruò lái huá biǎo shàng
gèng tiān duō shǎo lìng wēi chóu
唐朝李远
花树杳玲珑,渔舟处处通。
醉销罗绮艳,香暖芰荷风。

野鸟翻萍绿,斜桥印水红。
子猷箫管绝,谁爱碧鲜浓。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水乡景象,花树苍茫,渔舟穿梭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似乎沉醉于繁华的世界之中,忘却了一切烦恼与争斗,只留下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的氛围。 诗人也描绘了一些细节,如暖香飘荡的芰荷、野鸟在萍绿的水面上翻飞、斜桥倒映的红色水面等,都增加了整个画面的浓郁感。 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清新素雅的生活情趣的赞美,针对那些喜欢奢华的人表示不理解。

huā shù yǎo líng lóng
zhōu chù chù tōng
zuì xiāo luó yàn
xiāng nuǎn fēng
niǎo fān píng 绿
xié qiáo yìn shuǐ hóng
yóu xiāo guǎn jué
shuí ài xiān nóng
唐朝李远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数州城郭藏寒树,
一片风帆著远天。猿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
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曾经居住在衡阳岳寺的情景,门前有江水和云彩相连,周围有许多城郭和寒树。远处有一艘风帆船只。猿猴在路边啸叫,客人来了都会在床前歇息。但现在诗人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沉浸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唯有怀念那些安静的日子,慨叹人生徒劳无功。

céng zhù héng yáng yuè biān
mén kāi jiāng shuǐ yún lián
shù zhōu chéng guō cáng hán shù
piàn fēng fān zhe yuǎn tiān
yuán xiào háng dào chù
lái jiē dào chuáng qián
jīn cháo chóu chàng hóng chén
wéi xián péi jìn mián
唐朝李远
西陵树已尽,铜雀思偏多。
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

影销堂上舞,声断帐前歌。
唯有漳河水,年年旧绿波。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西陵的情景和感受。西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许多古树。但现在,这些古树已经被砍伐殆尽,只剩下几株。铜雀是一种传说中的鸟,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思念。作者看到这些树被砍伐后,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下面两句描述了冬天的景色,楼阁上覆盖着白雪,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春天时,又是花儿盛开的季节,想象着绮罗般的美景。 接下来的两句描写了歌舞场所的景象。影销堂上的人跳舞,声断帐前的人们在唱歌,但这些都已经过去了,只有漳河水还在年复一年地流淌着,不曾改变。漳河水成为了作者心中唯一不变的存在,对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西 líng shù jìn
tóng què piān duō
xuě lóu
huā kāi xiǎng luó
yǐng xiāo táng shàng
shēng duàn zhàng qián
wéi yǒu zhāng shuǐ
nián nián jiù 绿
唐朝李远
高倚霞梯万丈馀,共看移步入宸居。晓随鹓鹭排金锁,
静对铅黄校玉书。漠漠禁烟笼远树,泠泠宫漏响前除。
还闻汉帝亲词赋,好为从容奏子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景象,作者高耸在霞梯上,俯瞰千万丈之外的宫殿,与他人共同观赏宫中美景。清晨时,随着鹭鸟的飞行,金锁银链相互碰撞,发出美妙的声响。此时作者静默地对着玉书阅读,感受到宁静的氛围。笼罩在远树上的禁烟形成淡淡的薄雾,宫殿里响起了宫漏声,莫不是为了提醒大家时间过去了。听说汉帝曾经在此处作词赋,作者也想在此留下自己从容的音乐作品。

gāo xiá wàn zhàng
gòng kàn chén
xiǎo suí yuān pái jīn suǒ
jìng duì qiān huáng xiào shū
jìn yān lóng yuǎn shù
líng líng gōng lòu xiǎng qián chú
hái wén hàn qīn
hǎo wéi cóng róng zòu
更多关于李远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