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皇甫冉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485篇诗文

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今存诗二卷。
皇甫冉(约717─770),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历任无锡尉、左拾遗、左补阙等。今存诗二卷。
相关资料
10岁便能作文写诗,张九龄呼为小友。皇甫冉于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无锡尉、左金吾兵曹、左拾遗、右补阙等职。为避战乱寓居义兴(今宜兴),据说他所住村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皇甫冉才华横溢,佳作颇多,留给后人的有《皇甫冉诗集》3卷、《全唐诗》收其诗2卷,补遗7首,共241首。诗歌多写离乱漂泊、宦游隐逸、山水风光。诗风清逸俊秀,深得高仲武赞赏。《全唐诗》 ...展开阅读全文∨
皇甫冉所作诗句精玄微妙,《全唐诗》言他“天机独得,远出情外。”唐高仲武评他:“可以雄视潘(岳)、张(协),平揖沈(约)、谢(灵运)。”清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评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龙堆路几千。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马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róng)窦(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勒燕然。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马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马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马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马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yīng yàn bào xīn nián
lóng duī qiān
jiā zhù céng chéng lín hàn yuàn
xīn suí míng yuè dào tiān
zhōng jǐn lùn zhǎng hèn
lóu shàng huā zhī xiào mián
wéi wèn yuán róng dòu chē
shí fǎn pèi yàn rá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宫女们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袅袅婷婷,鱼贯走出建章宫殿。昭阳宫里住着细腰美人赵飞燕,吹吹打打,在乐声中为王侍宴。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谁问承受帝王恩宠的宫女嫔妃,难道你们能超越我的双眉弯弯。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zhāo)阳。
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建章:宫名。昭阳:汉文帝所居之处。花枝:喻美丽的嫔妃宫女。凤管:乐器名。

借问承恩者,双蛾(é)几许长。
承恩:受皇上宠爱。双蛾:女子修长的双眉。借指美人。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得到皇帝宠爱的宫女的得意和欢乐情状。“花枝”喻写灿烂的春光,“凤管”喻指欢乐的歌舞。这两句叙事的角度为班婕妤自己。首句写出班婕妤所见:又一个美人出现在建章宫里。这在她心里,自然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次句写班婕妤所闻:赵飞燕所居的昭阳宫里,彻夜凤箫之声不歇。两句都是客观地平平叙出,实际上融入了班婕妤无尽的失意和孤独,新人的蒙宠和她的被弃损也在暗中作了强烈的对比。

后两句是模拟班婕妤的口气对皇帝宠爱宫女的质问。“双娥几许长”意即打扮得如何美丽?这是对“承恩者”乔装巧扮的讽刺。这两句问得很冷峻,同时又可以看出,所谓婕妤之“怨”并不在夺宠的宫女身上,而在喜新厌旧的汉成帝。在结构上不但突出异军,而且挖掘主题深意,见出诗人见识的高超。倘若班婕妤只是怨君王不来陪伴,或只是怨赵飞燕妖冶惑主,则仅为女人的拈酸吃醋,境界就要大相径庭了。

诗人借抒发失宠宫女的怨愤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是“言近旨远”之作。

huā zhī chū jiàn zhāng
fèng guǎn zhāo yáng
jiè wèn chéng ēn zhě
shuāng é zhǎng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轩车寻旧隐,宾从满郊园。
萧散烟霞兴,殷勤故老言。
谢公山不改,陶令菊犹存。
苔藓侵垂钓,松篁长闭门。
风霜清吏事,江海谕君恩。
祗召趋宣室,沉冥在一论。

这首诗主要描述的是作者乘坐豪华车辆寻找故友旧址,来到郊外游荡并与宾客们一起品尝美酒赏花。萧索的气氛和烟霞之美让他的情绪高涨,感慨起过去老友们的故事。谢公山的景象依然壮美,陶令菊仍然盛开,但时间已经过去了,藤蔓和青苔爬满了渔具,松篁树木遮挡着行人的视线。风霜使得政府工作更加清明,江海上的皇帝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恩宠。最后,作者接受了一个邀请,在殿堂中进行深入的讨论。

xuān chē xún jiù yǐn
bīn cóng mǎn jiāo yuán
xiāo sàn yān xiá xìng
yīn qín lǎo yán
xiè gōng shān gǎi
táo lìng yóu cún
tái xiǎn qīn chuí diào
sōng huáng zhǎng mén
fēng shuāng qīng shì
jiāng hǎi jūn ēn
zhī zhào xuān shì
chén míng zài lù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行当腊候晚,共惜岁阴残。
闻道巴山远,如何蜀路难。

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君有亲人术,应令劳者安。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时节,人们为岁末残余的日子感到惋惜。诗人听说巴山很遥远,蜀道十分艰险。在这样的环境中,荒林里积雪覆盖,不规则的石头引发急流,景象异常危险。然而,即便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也应该使劳动者能够安心工作,为家人谋生。

háng dāng hòu wǎn
gòng suì yīn cán
wén dào shān yuǎn
shǔ nán
huāng lín cáng xuě
luàn shí jīng tuān
jūn yǒu qīn rén shù
yīng lìng láo zhě ā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海峤微茫那得到,楚关迢递心空忆。夕郎善画岩间松,
远意幽姿此何极。千条万叶纷异状,虎伏螭盘争劲力。
扶疏半映晚天青,凝澹全和曙云黑。烟笼月照安可道,
雨湿风吹未曾息。能将积雪辨晴光,每与连峰作寒色。
龙楼不竞繁花吐,骑省偏宜遥夜直。罗浮道士访移来,
少室山僧旧应识。掖垣深沈昼无事,终日亭亭在人侧。
古槐衰柳宁足论,还对罘罳列行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夕郎的人在岩石之间画松树,他的画作描绘了松树树枝上千姿百态的叶子和形态各异的枝条,这些画作展现了他深奥的远见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这幅画作中,夕郎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并且通过他的艺术来表达这种感觉。 此外,这首诗也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如山峰的轮廓、云彩的变化、月亮和阳光的照耀等等。同时,这首诗还描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有古老的树木和清澈的水流,以及许多学问渊博的人物,如罗浮山道士和少室山僧。这些人物都是在这片美丽的山林中生活和工作的,他们共同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和灵感。

hǎi qiáo wēi máng dào
chǔ guān tiáo xīn kōng
láng shàn huà yán jiān sōng
yuǎn yōu 姿
qiān tiáo wàn fēn zhuàng
chī pán zhēng jìn
shū bàn yìng wǎn tiān qīng
níng dàn quán shǔ yún hēi
yān lóng yuè zhào ān dào
shī 湿 fēng chuī wèi céng
néng jiāng xuě biàn qíng guāng
měi lián fēng zuò hán
lóng lóu jìng fán huā
shěng piān yáo zhí
luó dào shì fǎng 访 lái
shǎo shì shān sēng jiù yīng shí
yuán shēn shěn zhòu shì
zhōng tíng tíng zài rén
huái shuāi liǔ níng lùn
hái duì liè háng zhí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能知出世法,讵有在家心。
南院开门送,东山策杖寻。

经年期故里,及夏到空林。
念远长劳望,朝朝草色深。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个出家人(僧人)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以下是可能的解释: 第一句,指出世法是指超越世俗、追求解脱的修行方法。作者在问,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些法则,为什么还会有“在家心”,也就是追求物质享受、沉迷于世俗之中的思想。 第二句,描述了作者外出游历的场景。南院开门,送行的人可能是他生活中的亲友,东山策杖则是指拿着手杖徒步寻访名胜古迹或者灵修。 接下来两句,表现了作者长期离开家乡的感受。经年期故里,说明他已经离开了家乡多年;及夏到空林,说明他来到了一个荒凉僻静的地方。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新环境的探索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对远方的渴望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通过朝朝草色深的描写,再次突出了离家在外的孤独感。作者长期漂泊,未必有归程,只能不断地劳碌和追求。

néng zhī chū shì
yǒu zài jiā xīn
nán yuàn kāi mén sòng
dōng shān zhàng xún
jīng nián
xià dào kōng lín
niàn yuǎn zhǎng láo wàng
cháo cháo cǎo shē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江南近别亦依依,山晚川长客伴稀。
独坐相思计行日,出门临水望君归。

这首诗是描述江南地区的一位游客与自己的朋友分别时的离情别绪。诗人在江南地区游玩期间与当地的朋友结交,但由于旅途的必要性而不得不分别。诗人感到离别的痛苦,山已入夜,江水汹涌,此时他的朋友也很少出现在他身边。诗人独自思念着朋友,并期待早日再次相聚,在江边等待着他的朋友归来。

jiāng nán jìn bié
shān wǎn chuān zhǎng bàn
zuò xiàng háng
chū mén lín shuǐ wàng jūn guī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年千。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年千里的疆边。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龙堆路年千。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róng)窦(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勒燕然。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yīng yàn bào xīn nián
lóng duī qiān
jiā zhù céng chéng lín hàn yuàn
xīn suí míng yuè dào tiān
zhōng jǐn lùn zhǎng hèn
lóu shàng huā zhī xiào mián
wéi wèn yuán róng dòu chē
shí fǎn pèi yàn rá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新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yì)龙堆路几千。
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
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苑:这里指行宫。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论:表露,倾吐。

为问元戎(róng)窦(dòu)车骑,何时返旆(pèi)勒燕然。
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将。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良辰美景,未必便能带来欢乐;温柔乡里,最易惹动离情。“家住秦城邻汉苑”,秦城指咸阳,汉苑指长安。诗中的女主人公虽然目睹京畿的繁华与和平,却是“心随明月到胡天”,早巳飞到丈夫的身边。关河万里,能隔断人的形体,却隔不断心灵的呼唤,而作为心灵交通媒介的,大概只有那普照万方的明月了。

为了寄托无穷的思念,女主人公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仿照古人故事,为远方的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回文诗循环可读,无始无终,思妇的离恨也缠绵不尽,地久天长。“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上句一个“论”字。下句一个“笑”字,都是拟人化的写法。锦字回文诗的内容。无非离情别恨。锦字诗有多长,恨便有多长,锦字诗无穷,恨也无穷。楼上花枝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很像是在嘲笑独眠之人。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提出一个意义深远的问题:“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不问别人而问元戎,因为他是军中主帅:你什么时候才能得胜班师,勒石而还?女主人公对亲人的思念是痛苦而深挚的,然而她也深明大义。她当然懂得,只有彻底战胜了敌人,才会有不光自己,同时也包括普天之下所有离散家庭的重新团聚。就这样,诗中女主人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这首诗以比较积极的社会意义。

yīng yàn bào xīn nián
lóng xīn qiān
jiā zhù céng chéng lín hàn yuàn
xīn suí míng yuè dào tiān
zhōng jǐn lùn zhǎng hèn
lóu shàng huā zhī xiào mián
wéi wèn yuán róng dòu chē
shí fǎn pèi yàn rán
唐朝皇甫冉皇甫冉
由来咏团扇,今已值秋风。
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
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
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这首诗是在咏古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团扇,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画面,但现在已经到了秋末,时间匆匆而过。事物都在按照时光的脚步往前走,而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里,恩惠可能不会再次降临。早上鸟儿飞向皇宫,在深秋寒露的洗礼下,颜色逐渐凋谢,而佳人相比,写作功夫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呢?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来传达他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yóu lái yǒng tuán shàn
jīn zhí qiū fēng
shì zhú shí jiē wǎng
ēn zài zhōng
zǎo hóng 鸿 wén shàng yuàn
hán xià shēn gōng
yán nián nián xiè
xiàng gōng
更多关于皇甫冉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