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高鼎介绍

高鼎
高鼎(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咸丰(1851-1861)前后,字象一,又字拙吾,今浙江杭州人。
高鼎(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咸丰(1851-1861)前后,字象一,又字拙吾,今浙江杭州人。
相关资料
相关作品
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这首描绘春天风光的小诗,是诗人闲居农村时的即景之作。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清朝高鼎
虚堂独自掩疏棂,久客天涯醉亦醒。廿载江湖双眼白,五更风雨一镫青。
艰危已觉尘心淡,魂梦犹惊战血腥。祇为深恩酬未得,琴书何暇叹飘零。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在一个空荡的房间里闭上窗户和门,他已经在江湖漂泊了二十年,双眼已经变成白色。他曾经醉过,也曾经清醒过,但是他依然被梦魇困扰着,不能忘记过去的战争场景。虽然他想要回报对他深恩的人,但是他一直无法做到,他只能叹息琴书如同他自己的身影一样的飘零。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孤独、沉重的情感,揭示了江湖生活的残酷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在追求自由与理想的路上所付出的代价。

táng yǎn shū líng
jiǔ tiān zuì xǐng
niàn 廿 zǎi jiāng shuāng yǎn bái
gèng fēng dèng qīng
jiān wēi jiào chén xīn dàn
hún mèng yóu jīng zhàn xuè xīng
wéi shēn ēn chóu wèi
qín shū xiá tàn piāo líng
清朝高鼎
一叶西风里,催程曙色微。水流残梦急,帆带落星飞。
宿鸟未离树,寒潮欲上矶。江湖无远近,莫问几时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归期的疑虑。他在西风中行舟,天色微明,流水奔涌,帆影如落星。虽然宿鸟还没有飞离树枝,但寒潮即将来临,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家乡。此诗意境清新,又显深情厚意。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以及渴望回家的无限眷恋。

西 fēng
cuī chéng shǔ wēi
shuǐ liú cán mèng
fān dài luò xīng fēi
xiǔ 宿 niǎo wèi shù
hán cháo shàng
jiāng yuǎn jìn
wèn shí guī
清朝高鼎
吴苑文章客,余溪落拓身。一生惟爱酒,万语不言贫。
依隐常安拙,相交只率真。记从分短袂,又度两重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诗人自称是个文学家,但他却过着流浪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他一生只爱酒,虽然内心有很多话要说,但由于贫穷,他不能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诗人表示自己的交友标准很简单,只愿与那些真实坦诚的人为伍。他在常安住得很朴素,不追求奢华享乐,而是注重友情。 诗人曾经送别了一位好友,他们一起分别时,诗人穿着短袖衣服,在两次春天之间度过。这里也体现了诗人落拓不羁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由的向往。

yuàn wén zhāng
luò tuò shēn
shēng wéi ài jiǔ
wàn yán pín
yǐn cháng ān zhuō
xiàng jiāo zhī zhēn
cóng fèn duǎn mèi
yòu liǎng zhòng chūn
清朝高鼎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田园风光的场景。在牧笛声的陪伴下,诗人漫步在浅沙之上,来到一个被竹篱环绕的深处。黄昏时分,远处升起了许多烟雾。 接着,村中一位年轻的女孩子悄悄地走过来,向诗人倾述她的感受。她告诉诗人,在那个草地上,燕子又开始筑巢了。 整首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丽、宁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景色之中。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shēng zhōng qiǎn shā
zhú shēn chù yān duō
chuí tiáo cūn shuō
yàn jīn cháo yòu zuò
清朝高鼎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乡客思乡的心情和对秋夜景色的感慨。诗人在夜晚看到树影斜落在西墙上,残月照耀着草堂,此时秋景最为清冷,非常美丽。尽管客居也有其好处,但仍然念念不忘故乡。诗人还描述了他游览延青水榭、饮渌山庄的情景,但他心中仍然难以消除孙卢之死所带来的悲痛,悲愤之情如风燃烧着干枯的杨树枝,发出凄厉的啸声。整首诗表达了人在外乡漂泊时所感受到的孤独、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xiāo shū shù yǐng guò 西 qiáng
cán yuè róng róng dào cǎo táng
qiū jǐng zuì qīng yóu zài
suī hǎo zǒng huái 怀 xiāng
yán qīng shuǐ xiè yín shī fǎng
yǐn shān zhuāng dòu jiǔ chǎng
sūn róu lìn hòu
bēi fēng lín huǒ xiào yáng
清朝高鼎
高楼人去碧天长,点点帆迎落日黄。敢冀舟中逢谢尚,漫劳市上识韩康。
丧家毕竟非秦赘,悯世何曾是楚狂。二十年来尤守拙,白云沧海总茫茫。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作者处在高楼之上,观赏着远方的帆影和夕阳的余晖,心中渴望能与名儒谢尚相遇,在市井中认识有才华的人韩康。虽然他曾经历过家庭的丧失和社会的不公,但他并不愤世嫉俗,也不陷于狂妄自大之中,而是以平凡的姿态度过二十年的岁月。最后,他把自己置身于白云和沧海之中,表达了对生命和未来的茫然与向往。整篇诗意蕴含着对知识、情感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gāo lóu rén tiān zhǎng
diǎn diǎn fān yíng luò huáng
gǎn zhōu zhōng féng xiè shàng
màn láo shì shàng shí hán kāng
sàng jiā jìng fēi qín zhuì
mǐn shì céng shì chǔ kuáng
èr shí nián lái yóu shǒu zhuō
bái yún cāng hǎi zǒng máng máng
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草木生长鸟儿飞舞的杨春二月时节,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般的水汽之中。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燕山出版社,2009年:48.106.156.269.332
2、 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草长莺(yīng)飞二月天,拂堤(dī)杨柳醉春烟。
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燕山出版社,2009年:48.106.156.269.332
2、 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参考资料:

1、 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11年:16-18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更多关于高鼎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