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杜审言介绍

杜审言
杜审言 ►87篇诗文

杜审言(约645─708),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朝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有《杜审言集》。
杜审言(约645─708),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朝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有《杜审言集》。
相关资料
杜审言,字必简,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作品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迟日:春日。悲昔游:作者旧游之地,因放逐再次经过感到悲伤。边愁:流放边远地区产生的愁绪。

独怜京国人南窜(cuàn),不似湘江水北流。
京国:指长安。

诗的首句“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而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想起当时的游乐,就更觉得当前处境之可悲。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这一句诗是用现在的情移过去的境,为昔日的欢乐景物注入了此时的悲伤心情。

诗的第二句“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昔游的回忆写到今春的边愁。一般说来,鸟语花香是令人欢乐的景物;可是,这些景物却使诗人更想起自己正在流放去边疆的途中。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这一句诗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如果就艺术手法来说,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与杜审言的这句诗有些近似的有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司马光的《续诗话》评这一联诗说:“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这里,以花鸟可娱之物来写“感时”、“恨别”之情,采用的也是反衬法。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对杜甫有直接影响。“花溅泪”、“鸟惊心”一联,可能就是从“花鸟作边愁”这一句化出的。

诗的第三句“独怜京国人南窜”,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作用。上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但这一句还没有点到《渡湘江》这个题目。最后一句“不似湘江水北流”,才提到湘江,点破诗题,而以“水北流”来烘托“人南窜”,也是用反衬手法来加强诗的中心内容。

杜审言渡湘江时,正值春光明媚,绿水映青山,秀丽的异乡风光撩人意绪,使被贬迁异地的诗人缅怀过去,遐想未来,心中怅惘、失落。因此诗的起句感情深沉地直诉:“迟日园林悲昔游”。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从前在这春光晴丽的大好时光里,尽情游赏园林景色的乐趣,间或还有朋友与他一同饮酒赋诗,赏春惜春,好不痛快。如今只身南迁,心中之悲不难想象。“迟日园林”与“昔游”之间加一“悲”字,使句意曲折而丰富,语势跌宕而劲健。对句:“今春花鸟作边愁”。“今春”指出渡江的时间。“花鸟”概括春景,虽没有直接描绘声色,而鸟语花香的境界已在眼前。“作边愁”,是说今春的花和鸟不同往年,它们也含愁带恨。这里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以比兴表达诗人的愁思。一个“作”字,语意双关。既象说花鸟,又是说人,亦可理解为人与花鸟同说,婉曲而有机趣。

这句诗色彩清淡,情意浓挚,七个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远游伤春的情怀。“独怜京国人南窜”,是这首诗的中心所在,从前两句的忆春、伤春转入叙事抒情,感慨自己从京都流贬到荒僻的南地。“独”字下得有力,使全句生神,激活全篇。“不似湘江水北流”,紧承第三句点题作结,出语自然。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说:“初唐七绝,味在酸咸之外,‘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所谓“味在酸咸之外”,即指诗中蕴含的情感复杂丰富余味无穷。这些诗句的妙处,不仅在于融情于景,而且还通过时间、空间、景物的不同对比,形成一种杳邈迷茫的意境,仿佛有万般的游丝争惹人的离愁,读者细细体味就能感受其巨大的感染力。“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初读似常语,并无警策之处,仔细品味,就可看到诗人怅惘的形象。他独立舟头,思悠悠,无限离愁,正如一江春水向北流。杜审言性格爽朗轩豁,喜直抒胸臆,这自是其诗的特色之一。《载酒园诗话》说他“即作磊砢语,亦犹苏子瞻坐桄榔树下食芋饮水,略无攒眉蹙额之态。”这段形象的评语,可帮助我们从多方面去感受欣赏杜审言诗的风格。

胡应麟对这首诗的评价很高,他说:“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七言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初唐时期是七绝初创的阶段,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是有相当影响的,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chí yuán lín bēi yóu
jīn chūn huā niǎo zuò biān chóu
lián jīng guó rén nán cuàn
xiāng jiāng shuǐ běi liú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性的心情。她在草色绿长的门前掩着,蜡绿色的苔藓覆盖着幽静的巷子。她的宠爱被抢走了,而她留恋着旧情,流下泪水。啼鸟惊醒了她残存的梦境,飘落的花瓣扰乱了她孤独的心绪。她自怜着春天的美好已经过去,而现在只能用团扇迎接即将到来的秋天。这首诗表达了女性对逝去的恋情的悲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cǎo 绿 zhǎng mén yǎn
tái qīng yǒng xiàng yōu
chǒng xīn ài duó
lèi luò qíng liú
niǎo jīng cán mèng
fēi huā jiǎo chóu
lián chūn
tuán shàn yíng qiū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独有宦(huàn)游人,偏惊物候新。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
淑气:和暖的天气。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巾:一作“襟”。

这首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这首诗造语警策。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yǒu huàn yóu rén
piān jīng hòu xīn
yún xiá chū hǎi shǔ
méi liǔ jiāng chūn
shū cuī huáng niǎo
qíng guāng zhuǎn 绿 pín
wén diào
guī zhān jīn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上林思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上林思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今年游寓(yù)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游寓:寓寄他乡。秦:指长安。

上林思(yuàn)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màn)新。
上林思: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思址上扩建而成的宫思,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徒:徒然。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这里借指军营。漫:随意,没有约束。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诗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jīn nián yóu yóu qín
chóu kàn chūn dāng chūn
shàng lín yuàn huā
liǔ yíng qián màn xīn
gōng nán qiáo yīng jìn xìng
jiāng jūn 西 liú bīn
luò chéng fēng dào
míng nián chūn bèi hái rén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āi)。
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平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sān qiū zhì
céng chéng wàng kāi
chǔ shān héng chū
hàn shuǐ jiē tiān huí
guàn gài fēi xīn
zhāng huá jiù tái
chí fēng jǐng
guī mǎn chén āi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忽然听到你歌吟古朴的曲调,勾起归思情怀令人落泪沾襟。

独有宦(huàn)游人,偏惊物候新。
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

云霞出海曙(shǔ),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pín)。
淑气:和暖的天气。绿蘋:浮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巾:一作“襟”。

这首一首和诗,作者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

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礼记·月令》),风已暖而水犹寒。而江南水乡近海,春风春水都暖,并且多云。所以诗人突出地写江南的新春是与太阳一起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的,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

“梅柳”句是写初春正月的花木。同是梅花柳树,同属初春正月,在北方是雪里寻梅,遥看柳色,残冬未消;而江南已经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正如诗人在同年正月作的《大酺》中所形容的:“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所以这句说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接着,写春鸟。“淑气”谓春天温暖气候。“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礼记·月令》),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西晋诗人陆机说:“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悲哉行》)“淑气催黄鸟”,便是化用陆诗,而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然后,写水草。“晴光”即谓春光。“绿苹”是浮萍。在中原,季春三月“萍始生”(《礼记·月令》);在江南,梁代诗人江淹说:“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咏美人春游》)这句说“晴光转绿苹”,便是化用江诗,也就暗示出江南二月仲春的物候,恰同中原三月暮春,整整早了一个月。

总之,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方惊。惊新由于怀旧,思乡情切,更觉异乡新奇。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末联。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前人欣赏这首诗,往往偏爱首、尾二联,而略过中间二联。其实,它的构思是完整而有独创的。起结固然别致,但是如果没有中间两联独特的情景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贯通而别有情趣,也不切题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首诗的精彩处,恰在中间二联。

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这首诗造语警策。体例上韵脚分明,平仄和谐,对仗工整,已是成熟的律诗作品。结构上,首联一个意群,颔联颈联一个意群,尾联又一个意群,并且首尾呼应、中间展开。这种行文方式是初唐律诗乃至此后的唐律中常用的格式。因此,这首诗可谓初唐时期完成近体诗体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开源辟流的意义。

yǒu huàn yóu rén
piān jīng hòu xīn
yún xiá chū hǎi shǔ
méi liǔ jiāng chūn
shū cuī huáng niǎo
qíng guāng zhuǎn 绿 pín
wén diào
guī zhān jīn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圣后乘乾日,皇明御历辰。
紫宫初启坐,苍璧正临春。
雷雨垂膏泽,金钱赐下人。
诏酺欢赏遍,交泰睹惟新。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圣后在皇帝的陪同下参加隆重庆典的场景。阳光明媚,天气宜人,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圣后坐在紫宫中,皇帝正式启动仪式,并且授予民众金钱,以示他们的荣耀和祝福。庆典期间,人们欢呼雀跃,士女们共同分享这个盛大的时刻,而战鼓和钟声则惊扰了海上的船只。整个国家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每个地方都感受到了新纪元的到来。最后,诗人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即这种繁荣景象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shèng hòu chéng qián
huáng míng chén
gōng chū zuò
cāng zhèng lín chūn
léi chuí gāo
jīn qián xià rén
zhào huān shǎng biàn
jiāo tài wéi xīn
líng zhèn jiǔ zhōu tōng
shì huān wàn guó tóng
zhuàng zhōng jīng hǎi shàng
xīn zhuāng xuàn zhào jiāng dōng
méi huā luò chù cán xuě
liǔ kāi shí rèn hǎo fēng
guān féng dào tài
tiān zhǎng jiǔ shǔ nián fēng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涨海积稽天,群山高嶪地。
相传称乱石,图典失其事。
悬危悉可惊,大小都不类。
乍将云岛极,还与星河次。
上耸忽如飞,下临仍欲坠。
朝暾赩丹紫,夜魄炯青翠。
穹崇雾雨蓄,幽隐灵仙閟。
万寻挂鹤巢,千丈垂猿臂。
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
观此得咏歌,长时想精异。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神秘的山峰,它高耸入云,似乎没有尽头。传说中这座山上有很多奇石,但是当人们想要记录这些石头的时候,却发现图典失踪了。这座山峰很险峻,令人叹为观止,不论大小。在云层和星河之间,它显得格外雄伟,让人感到惊叹。山峰的颜色也非常美丽,早上时是赤红色的,晚上则是蓝绿相间的。它笼罩在云雾之中,仙气缭绕,令人神往。在这座山上,有鹤巢悬挂万丈高空,还有猿猴在树枝上荡秋千。过去的风景已经消逝,而来到这里的人则会被这座山的奇异所吸引,产生深深的追思和赞叹之情。

zhǎng hǎi tiān
qún shān gāo
xiàng chuán chēng luàn shí
diǎn shī shì
xuán wēi jīng
xiǎo dōu lèi
zhà jiāng yún dǎo
hái xīng
shàng sǒng fēi
xià lín réng zhuì
cháo tūn dān
jiǒng qīng cuì
qióng chóng
yōu yǐn líng xiān
wàn xún guà cháo
qiān zhàng chuí yuán
jǐng fēng shè
jīn lái zhì
guān yǒng
zhǎng shí xiǎng jīng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使出凤凰池,京师阳春晚。
圣朝师边策,诏谕兵戈偃。
拜手明光殿,摇心上林苑。
种落逾青羌,关山度赤坂。
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

这首诗是表达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祈愿。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景象,凤凰池、阳春晚景、明光殿、上林苑等都是皇家园林,暗示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而“圣朝师边策”,“诏谕兵戈偃”,则说明这是在战争期间写的诗歌,但是诗人希望通过战争能够带来和平,让百姓生活安定,“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希望和平常驻。最后一句“宁独锡和戎,更当封定远”则是表达了希望能够在和平下永久禁锢住战争,远离纷争。

shǐ 使 chū fèng huáng chí
jīng shī yáng chūn wǎn
shèng cháo shī biān
zhào bīng yǎn
bài shǒu míng guāng diàn 殿
yáo xīn shàng lín yuàn
zhǒng luò qīng qiāng
guān shān chì bǎn
jiāng chǎng shì
ér cān fàn
níng róng
gèng dāng fēng dìng yuǎn
唐朝杜审言杜审言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间。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蓬莱三殿:唐人皇宫里的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合元三殿,统称蓬莱三殿。侍宴:陪侍皇帝宴乐。宴,酒席,以酒食款待宾客的宴会。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敕,帝王诏令。终南山:也称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长江和黄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长安城南。主峰太白山,积雪六月天,为长安八景之一,山高约3767公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高山。唐时吕洞宾曾修道于终南山,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北斗:七颗星在北天排列,状似舀酒的斗,又称北斗七星。今属大熊星座一部分。南山:指终南山。《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亏损、毁坏)不崩。”后世用以象征长寿。

云标金阙(què)迥(jiǒng),树杪(miǎo)玉堂悬。
云标:云端。标,本为树梢,此指云层表面。金阙:天子居住的宫殿。阙,宫门前供瞭望的塔楼。迥:远。杪:树梢;树枝末端。玉堂:此为宫殿的美称,指终南山上精美的建筑。悬:挂、系。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佳气:指吉祥的气象。瑞烟:祥瑞的云气。瑞,吉祥的。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小臣:诗人对自己的谦称。持献寿:指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用《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寿”句意。戴尧天:头顶尧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统治之下。《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尧,黄帝传帝位给尧,国号唐。

此诗一开始就气度不凡。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这是借北斗、南山来歌颂长安城的壮观。“北斗挂城”还有一层隐意。据《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修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隋唐长安城虽然对秦汉都城的设计作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使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重相依,由北向南同用一道北城垣这一点并没有变。这样就突出了皇帝所居之处,宫城象征北极星周围的紫薇垣,皇城则象征着地平线上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而郭城则象征着周天之内。这种以群星环拱北极星的设计思想,是皇权和专制思想在建筑学上的形象反映。所以,作者说“北斗挂城边”不仅是一个夸张性的描写,而且也是对长安城形制的一个象征性说明。

中间两联接着说,皇宫高耸,穿破云层,整个终南山中都缭绕着祥云瑞烟。颔联正面写终南山的宫观殿宇高入云表的壮观。颈联以终南山瑞云缭绕,和朝廷的兴旺之气相通,进一步以终南山景物来加以歌颂。

尾联直接颂扬皇帝寿比南山,治国有如尧舜。有了前面的描写,最后的称颂赞美就水到渠成。这一联连用两个典故,但从文意上看都很贴切,没有生硬拉扯的感觉。

诗人以北斗、南山、金阙、玉堂写宫殿的高峻雄伟、金玉满堂,以终南山的瑞气、祥云,如在仙境,形容皇宫有如天上宫阙,最后祝圣上寿比南山,愿永受圣王统治。诗人的这种赞颂,在战乱频仍、祸患不绝、人命危浅的古代社会实际上是一种很善良的愿望。而作者所生活的唐代前期,国力强大,声威远播,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理想。但是,这种颂歌自古迄今几被所有的文人唱过,已成为陈套陋习,近于套话、门面话,凝定为一个迄今仍被沿用的歌颂模式,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杜审言写出这样虽富丽堂皇而无真挚个性的作品,实是功力和才情的一种浪费。

běi dòu guà chéng biān
nán shān diàn 殿 qián
yún biāo jīn què jiǒng
shù miǎo táng xuán
bàn lǐng tōng jiā
zhōng fēng rào ruì yān
xiǎo chén chí xiàn shòu 寿
zhǎng dài yáo tiān
更多关于杜审言的古诗>>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