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过许州

朝代:清朝 作者:沈德潜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dào chù bēi táng jué jué liú
chuí yáng bǎi yǎn píng chóu
háng rén biàn 便 jiào méi 绿
chán shēng guò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过许州时,诗人身处绵延百里的柳荫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绿的垂杨,周围一片绿色,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胡须、眉毛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染绿了,这使他感到十分赏心悦目。而一路知了的欢快叫声,更增添了他的愉悦之情,使他非常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许州。

这首诗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都是些类乎村夫野老之语从心底自然流出,没有丝毫雕琢痕迹。但只要静气按节,密咏恬吟,就会涵濡深悟其妙,真可谓是“语淡而味终不薄”。第一句“到处陂塘决决流”,是从听觉角度写池塘美妙的流水声。“决决”,流也,见《广雅释训》,王念孙疏证:“《说文》:‘决,行流也。’重言之则曰‘决决’;‘决决’,水貌也。”韦应物的《县斋诗》有“决决水泉动”之句,范成大的《喜雨诗》有“流渠决决绕幽居”之句。诗人用“决决”一词来攀写潺潺的流水声,不仅穷其声音,而且形神毕现,那种水流的状态,如一群孩童你追我逐,如几十只鸭子争相戏水,哗哗的水声和欢声笑语相互融合,那的确是一幅非常绚丽的图画。而后两句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诗,也是画,足以引人扬首展眉、心旷神怡。末尾一句,表达了诗人轻快的心情,听着蝉声好像忘掉了旅途的劳累。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池塘里流着清水,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陪伴我走过许州。

到处陂(bēi)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平畴(chóu)。
决决:流水声。陂塘:池塘。罨:覆盖。平畴:平整的田地。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行人:出行人。此处指自己。

相关翻译

过许州译文及注释

池塘里流着清水,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陪伴我走过许州。注释⑴许州:今河南许昌。⑵决决:流水声。陂(bēi)塘:池塘...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过许州创作背景

沈德潜在朝期间,他的诗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这一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诗作,曾风靡一时,影响颇大。诗人路过许州(北周于颖川郡置许州,即今河南许昌),风光宜人,诗兴勃发,写下《过许州》一...展开阅读全文∨

过许州鉴赏

过许州时,诗人身处绵延百里的柳荫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绿的垂杨,周围一片绿色,他甚至觉得连自己的胡须、眉毛也被这美好的景色染绿了,这使他感到十分赏心悦目。而一路知了的欢快叫声,更增添...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过许州创作背景

沈德潜在朝期间,他的诗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这一特殊地位使他的诗论和诗作,曾风靡一时,影响颇大。诗人路过许州(北周于颖川郡置许州,即今河南许昌),风光宜人,诗兴勃发,写下《过许州》一首。

作者介绍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朝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详情
相关作品
清朝沈德潜沈德潜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月光照在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眼前一片光亮,船行江面犹如置身仙境,破空而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江天隐约模糊吞没了镇江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身影,洪波卷起六朝的千年古音在回荡。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影更。
鱼龙等水族潜水的响声打破这寂静夜空,牛斗二星转移,沉沉夜色未央。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长风破浪,瞬间已渡过镇江,我却仍心系着那里,情意绵长。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夜月:即月夜。金波:指月光照映水面时的波光。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微茫:隐约模糊。三山:江苏镇江的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六代:即六朝,建都于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鱼龙:泛指水族。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京口:即镇江。楚尾吴头:楚、吴均为春秋时古国名,镇江处于两国交界处,故称。

此诗写在镇江渡江时所见所感,宛如一幅清幽淡远的月夜渡江图。首联直接进入诗题,写满天的月色、波涛翻滚的大江和扯满风帆的行船;颔联承前景而展开,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及联想;颈联则展示了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两幅图画;尾联写船过镇江后诗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全诗几乎都是写景,只有后一句最后三个字才落实到言情上,但景中都渗透着情感。

首句“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白帆十幅,点缀于天空与水面之间。“破空行”三字下得极妙,堪称神来之笔。水天一色,眼空无物,船行江面犹如天上,置身仙境,和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意境很相似。

接下来的“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两句承前景而展开,气象显得十分雄阔,写眼中所见,是现实。随着船行,诗人放眼望去,一切都笼罩在夜幕之中。“欲没”二字用得准确,写出夜中景物隐约难辨的特点。对句写耳中所闻,含有想象成份。这一句不仅写出了长江的声势,也写出了长江生命。尽管六朝金粉早已荡涤罄尽,人事几经沧桑,而长江依然不舍昼夜,流向大海。诗人取杜甫“不废长江万古流”之意,含有一种寓意影刻的理趣。

三联遥应诗题“月夜”,向人们再展示两幅画图:“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影更。”这两句在写法上,都是以动衬静,通过水底鱼龙和天上星斗的“惊”和“转”,暗示夜晚的宁静,使得两幅画面呈现出安谧、和谐之美,蕴含着微观的“变”与宏观的“不变”的道理。

尾联“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融叙述、写景、抒情为一体,结得言有尽而意无穷。“长风”一词,颇受诗家的青睐,不论是在北朝萧悫的口中,还是在唐代李白的笔下,都是宏图大志的象征。因此,作者在这里是语兼双关,既用它形容疾风送舟的快速,又用它表现自身亢奋的心情。而“无限情”三字,则是对这次夜月渡江心态的总概括。

wàn jīn zhào yǎn míng
fān shí kōng háng
wēi máng méi sān shān yǐng
hào dàng hái liú liù dài shēng
shuǐ lóng jīng jìng
tiān biān niú dòu zhuǎn shēn gèng
zhǎng fēng shùn guò jīng kǒu
chǔ wěi tóu xiàn qíng
清朝沈德潜沈德潜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续篇,主要描写了诗人夜宿扬州时的离愁别绪。 第一句“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表达了诗人离开扬州前往真州的心情,路旁种满了垂柳,景色优美,但也隐含了诗人将要远离家乡、离别亲友的伤感。 第二句“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描写了诗人在路途中经过野店,闻到了店里的酒香味道,看到了船只停泊的景象,同时也看到了飞翔的白鹭,这些景象给人以温馨和感慨。 第三句“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暗示了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他看到了早晨的风和残月,以及边上的屯田墓地和远处的魏帝台遗址,心中不禁想起自己的父母、亲友和家乡的事情。 最后一句“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夜晚临江而站时,想起了故乡的美景和亲人,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而旁边的白沙亭传来的悲凉笛声,则更加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心灵,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

yáng zhōu 西 zhēn zhōu
wàn shù chuí yáng rào àn zāi
diàn jiǔ xiāng fān jìn luò
hán táng sàn chū huí
xiǎo fēng cán yuè tún tián
líng yún wèi tái
lín jiāng dòng
bái shā tíng pàn shēng āi
清朝沈德潜沈德潜
夫差曾报阖闾仇,宋室南迁事竟休。
和议有人增岁币,偏安无诏复神州。
中朝已洒苌弘血,塞北空闻杜宇愁。
莫上凤凰山顶望,冬青谁认旧陵邱?

这首诗描述了楚国君主夫差曾经报复阖闾的仇恨,但最终宋国南迁后和解了。虽然有人提议增加岁币来维持和平,但偏安于一方并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最终这个神州仍然不够完整。中朝之间也发生了战争,苌弘流血牺牲,而在塞北地区杜宇因战乱而悲伤。最后,诗人告诫读者不要上凤凰山顶去观望,也不要忘记陵邱的历史,以示对过往的缅怀和珍惜。

chà céng bào chóu
sòng shì nán qiān shì jìng xiū
yǒu rén zēng suì
piān ān zhào shén zhōu
zhōng cháo cháng hóng xuè
sāi běi kōng wén chóu
shàng fèng huáng shān dǐng wàng
dōng qīng shuí rèn jiù líng qiū
清朝沈德潜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
展开阅读全文V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但是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天气不能阻止我前往。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登上石径,就可到达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非常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对着张开,像门这样分开【关,门闩,指门,见《信陵君窃符救赵》】,像刀刃这样直立,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立了很久,但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 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隐藏着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阴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而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
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而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为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

这篇文章写虞山之景,无论描摹近石远山,还是写苍烟渺霭,都具有诗情画意,体现了作者状物写景的功力。这篇文章抓住了不同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刻画逼真,文末写回望虞山:“令人欲反棹复至。”表现余味未尽,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shān chéng cái bǎi
yóu
wèi guǒ
xīn chǒu qiū
jiāng zhī jiāng yīn
zhōu háng shān xià
wàng jiàn mén yún
wèi dēng
bǐng chūn
jiāng yīn
zhōu shān
bǎng rén guǐ yún jiàn mén èr shí
réng wèi dēng
rén zhèng yuè
xié zhāng shǎo shēng zhōng wǎng yóu
xiǔ 宿 táo shì
míng chén
tiān
wǎng
zhì qióng
néng
chéng běi yán 沿 yuán liù
shān
táng cháng jiàn yǒng shī chù
jīn tán míng kōng xīn
shī zhōng
suí cóng lóng jiàn ér shàng
shān chè
zhě
更多关于沈德潜的古诗>>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