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报刘一丈书

朝代:明朝 作者: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shù qiān wài
zhǎng zhě shí shū
wèi zhǎng xiǎng
shèn xìng
zhì gèng kuì
cái jiāng bào yān
shū zhōng qíng shèn yīn
zhǎng zhě zhī wàng lǎo
zhī lǎo zhī niàn zhǎng zhě shēn
zhì shàng xià xiàng
cái chēng wèi cái
cái yǒu shēn gǎn yān
cái chēng
zhī zhī
zhì zhī bìng
yóu cái wéi shèn
qiě jīn zhī suǒ wèi zhě
zāi
hòu quán zhě zhī mén
mén zhě
gān yán mèi
zuò rén zhuàng
xiù jīn zhī
mén zhě chí
ér zhǔ rén yòu chū jiàn
jiù zhōng zhī jiān
è xiù
hán rěn
qián suǒ shòu zèng jīn zhě
chū bào yuē xiàng gōng juàn
xiè
qǐng míng lái
míng
yòu gǎn lái
zuò
wén míng
guàn zhì
zǒu mén
mén zhě yuē wéi shuí
yuē zuó zhī lái
yòu yuē zhī qín
yǒu xiàng gōng shí chū jiàn
xīn chǐ zhī
qiáng rěn ér yán yuē wáng nài
róng
mén zhě yòu suǒ zèng jīn
ér zhī
yòu xiàng suǒ jiù zhōng
xìng zhǔ zhě chū
nán miàn zhào jiàn
jīng zǒu jiē xià
zhǔ zhě yuē jìn
zài bài
chí
shàng suǒ shàng shòu 寿 jīn
zhǔ zhě shòu
qǐng
zhǔ zhě shòu
yòu qǐng
rán hòu mìng zhī
yòu zài bài
yòu chí
liù shǐ chū
chū mén zhě yuē guān rén xìng
lái
xìng
mén zhě
bēn chū
shàng suǒ jiāo shí
yáng biān yuē shì xiàng gōng jiā lái
xiàng gōng hòu
hòu
qiě yán zhuàng
suǒ jiāo shí
xīn wèi xiàng gōng hòu zhī
xiàng gōng yòu shāo shāo rén yuē mǒu xián
mǒu xián
wén zhě xīn jiāo zàn zhī
shì suǒ wèi shàng xià xiàng
zhǎng zhě wèi néng zhī
qián suǒ wèi quán mén zhě
suì shí
zhī wài
jīng nián wǎng
xián dào jīng mén
yǎn ěr
yuè zǒu guò zhī
ruò yǒu suǒ zhuī zhú zhě
zhī biǎn zhōng
zhǎng jiàn zhǎng
měi yán yuē rén shēng yǒu mìng
wéi yǒu mìng
wéi shǒu fèn ér
zhǎng zhě wén zhī
yàn wéi
xiāng yuán duō
néng dòng zhī chóu
zhì zhǎng zhě zhī bào cái ér kùn
yòu lìng chuàng rán yǒu gǎn
tiān zhī xiān shēng zhě shèn hòu
wáng lùn zhǎng zhě qīng zhī
tiān zhǎng zhě zhī qīng zhī
xìng níng xīn z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报刘一丈书》是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一”,表排行居长,即老大。“丈”,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排行老大。也是江苏兴化人,与宗臣家有世交,与宗臣父亲厚交4余年。因宗、刘两家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所以在《报刘一丈书》中,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大胆揭露了相府中的丑事,真正表达了对刘一丈的深情厚意。《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优秀散文,全文四段,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书信的开头部分,写的是客套话,作者以晚辈的身份、恭敬的口气,感谢刘一丈的来信、馈赠,并对其念及老父深表谢意。“数千里之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长者”,年纪大的长辈,指刘一丈。“馈遗”,指馈赠的礼物。“不才”,无才,自谦之词。(我在几千里外,常收到您的来信,以安慰我长久的思念之情,这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何况又承蒙你赠送我礼物,这样我更不知如何报答您了。)“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殷”,深厚的意思。“即”,由此可见。(您信中情谊十分深厚,由此可见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我也理解我父亲深深怀念您了)。这里清楚交待了宗臣老父亲与刘一丈的深厚情谊。正因如此关系密切,宗臣在信中才能对刘一丈无一保留地尽吐激愤。

第二部分(第2、3、4自然段)是信的中心部分。作者针对刘一丈来信中“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八个字来发议论,引出自责,借题发挥,字字矢弊。第2段,“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孚”,信用、融洽。“称”,符合,配得上。“上下相孚,才德称位”,是刘一丈在信中勉励、劝慰宗臣的话。(上下级互相信任,才与德与自己的地位符合。)刘一丈希望宗臣能上下相孚和称位,勉励宗臣做一个称职的好官,并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此宗臣有深切的感受。(他谦虚地说,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很不相称,这一点我本来就知道。至于上下互不信任的毛病,我身上表现的就更为严重。)这里表面上是作者自责,实际上是为讽刺时弊预设伏笔。一涉及到这个问题,作者就不禁联想到官场的情况--奸臣当道,贪官满朝,谄媚之徒青云直上,正直之士仕途艰涩。这哪里还谈得上“上下相孚”呢?于是文章很自然的由说自己“不孚”之病,转而为揭露官场的腐朽丑恶架起了桥梁。第3段,揭露上下相孚的真相,这是全文重点。“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紧承上文。“且”,提携连词,相当于“再说”、“那么”。“何哉”,反诘嘲讽语气,表现作者不屑一谈,不吐不快的心情。他要把丑恶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让人们看看现在的所谓“上下相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文章对此没有空发议论,是用漫画形式勾画出官场现形图。作者以典型化的手法作了形象化的回答。作者描写了客求相公这一组镜头。“客”是下级,是一个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小官僚。而作为上级的“相公”,又是喧赫一时的权相严嵩。通过“客求相公”的描写,作者揭示出了这上下互相信任的内幕实质。干谒求见的这一组镜头写的非常精彩。第一个镜头写客见相公之难。先看下级求见时的丑恶姿态。有这么一个下级小官僚“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从早到晚打马奔走,恭候在权贵的门口。“策”,马鞭,这里作动词用,指鞭打。可是“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当守门人故意刁难不肯让他进去的时候,他便甜言蜜语装作女人的媚态,(可看出客者为个人仕途而不择手段)并把袖里藏着的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求守门人帮他一把。“袖”,名词作状语,在袖子中;“私”,偷偷地赠送。“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其实守门人得了他的贿赂拿他的名片进去通报了,主人也不会出来立即接见他。“即”,即使。“刺”,名片。“即”,立刻、马上。于是他只好“立厩中仆马之间”,任凭恶气侵袭衣襟,即使饥寒毒热不可忍,他也不肯离开。“抵暮,则前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把他折腾了一天,至到傍晚,那个先前得了贿赂的人才出来告诉他,相公今天累了,谢绝今天会客。请你明天再来吧。“暮”,晚上。到了第二天又不敢不来,他在家里心神不安“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通宵披衣坐着,一听鸡叫赶紧起来梳洗,再骑马赶去敲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反问修辞)?’”这个人已利令智昏,半夜三更去叫门,守门人大为关火,厉声问道:谁?他小声答道:昨天那个客人又来了。守门人更加怒气的说:你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勤快呢?那有相公这个时候出来见客的吗?这里写到“相公倦,谢客矣”“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这里的“相公”是什么意思,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相公”是对宰相的尊称,作者在这里故意把权贵们说成“相公”,旨在巧妙地讽刺权奸—宰相严嵩。受到这番冷落,“客心耻之”,他心里也感到耻辱。“耻”,以……为羞耻。但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达到目的“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他强忍着对守门人说:实在没有法子,您姑且放我进去吧!“亡”,通无。“姑容”,姑且。于是“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门者再次得了他所赠的银子,才起来放他进去。他“又立向所立厩中”,又站到他昨天站的马厩里。我们看,一个下级小官僚为了巴结大官吏,以图升官发迹,不得不厚颜无耻的买通把门官,先以甜言蜜词,后以袖内屯金,还要忍受冷遇和侮辱,“立厩中仆马之间”,尝饥寒毒热之苦,尽管碰壁而归,仍不罢休,继续坐而达旦,第二天鸡叫即起,继续走马抵门,门者再次刁难,他始而强忍,继则哀求,最后只得再行贿赂。既使得其进门,仍立厩中仆马之间。这里,作者以传神之笔,把那个下级小官僚的卑劣伎俩,丑恶灵魂刻画的淋漓尽致,唯妙唯肖。展示出一个封建社会上骄下臾的群丑图,这里把门者写得盛气凌人,怒呵怒斥;客者却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其用意是:表现客者为求谒于主者自愿受之的丑态;也是映衬主者跋扈,不可一世)第二个镜头写“客见相公”,请看权者召见时的卑鄙行径。经过两天的努力,两次贿赂,忍受了两次马棚之苦,终于感动了上帝。“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谢天谢地,幸亏主人出来,坐北朝南召见他,他诚惶诚恐地跑上前去爬在台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听得一声主人“进”,他连忙拜了几拜,仍爬在地下故意不起来,起来后马上奉上贿赂的银子。“主者故不受”,而主者故意推托,“则固请”,他就坚持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主人故意坚决不受,他就再三坚决请求。“故”,故意、含假装意。第一个“固”,坚持。第二个“固”,仍是坚持(故固不受,这是故意装出一付清高以遮盖他那贪财之心)。如此诚恳,盛情难却,主人这才“命吏纳之”,叫手下收了银子。他如释重负,大喜过旺,“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他忙又爬下再三拜谢,又故意迟迟不起来。他知道主人即已收下他的银子,一定帮他的忙,他能不感恩吗!“起则五六揖始出。”爬下作了五六个揖才慢慢起来。这段文字最富讽刺意味和喜剧色彩,“南面召见”本是国君召见丞相,这里喻指奸相严嵩专权。那个小官僚听说召见,受宠若惊,立即故作恭谨惶恐之态“惊走”“匍匐”“再拜”“固请”“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步步推进,层层渲染,一个可卑可鄙的小丑形象如在目前,呼之欲出,令人忍隽不掬。更于权者,虽寥寥数字,但声威俱全,一览无余。他自恃为尊,金口难开,只一个字“进”,足见他骄横跋扈,赫赫威势。对“所上受金,故不受”,“故固不受”,故作姿态,虚伪奸诈,令人肉麻。这段话描写刻画出“干谒者”和“权贵者”怎样的丑态?干谒者的丑态:极尽谄媚贿赂之能事;权贵者的丑态:极其贪得而故作清廉。作者主要通过何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主要是行为描写,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人物的丑态。文中连用了三个“故”字,四个“固”字,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使用这几个字及其艺术效果。“故”,是故意,虚情假意。“固”,是坚决。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人的态度是矛盾对立的,作者放到一起,并反复使用,是为了强调“干谒者”和“权贵者”的坚决,实质都是极虚伪的。愈坚决就愈虚伪,愈要掩盖虚伪也就愈坚决,因而也就更显其虚伪,这就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们极其丑恶的心态。第三个镜头写客见相公后的得意样子。那个小官僚被召见之后,如愿以偿,摇身一变又是一幅面孔。“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笑揖,大喜,奔出。”他出来对门人作揖道:幸蒙大官人照顾我,希望下次再来不要阻挡我。受门人向他还了一个礼,他便欣喜若狂地跑了出去。“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他骑在马上遇见相识的人,就扬起马鞭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很赏识我,很赏识我。并虚假地说了相公厚待的情况,即便是了解他底细的人,也在心里敬畏相公而厚待他了。“所交识”,所与交游熟识的人。“适”,刚才。“厚”,厚待、看重、赏识。相公因得了他的贿金“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相公稍微伺机跟人说一下,某人不错,某人不错!“闻者亦心计交赞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着这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一齐称赞他。这里“相公厚我,相公厚我!”“某也贤”“某也贤!”两个反复手法的运用,简直出神入化,把官僚的狐假虎威,奸相的信口雌黄,揭露的淋漓尽致。而那些势利之徒,鹦鹉学舌之状也不唯妙唯肖。文章至此顺势而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与这一段开头写奸者“所谓浮者何哉?”紧相呼应,可谓画龙点睛之笔。这里通过上门者、客者、权者三人丑态栩栩如生的刻画,十分形象的刻画了官场中十分黑暗。所谓“上下相孚”,只不过是上下勾结,欺世盗名的代名词而已。在这种情况下“长者谓仆能之乎?”(您老人家说我能够这样做吗?)这冷言一语,力发千钧,问的有力,表明作者不同流俗的态度和激愤之情。文章转为叙述自己,洁身自好,不肯向权贵们低头的作风。第4段,写作者自己自恃高洁之权贵的品质。“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岁时”,一年的四时节令,指逢年过节。“伏腊”,指夏、冬祭祀的日子,指重要节日。(前面所说的权贵之家,除了逢年过节、伏腊祭祀递一张名帖以示祭祀外,常年不相往来。)从时间上说,在漫长的一年中,作者只有在夏天伏日、冬天腊日这些节日投上名片,以祭名节,整年都不登权贵之门,这和“客,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是一个对比。“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偶尔经过他家门口,我则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加鞭催马快跑过去,好像有谁追赶似的。)“间”,间或,偶尔。“疾”,快、迅速地。从态度上说,作者见到或经过权者之门时,他捂着耳朵、闭着眼睛,急忙跑过去,这样的急速行走,表现了作者唯恐沾染上臭气的清高气节,和“客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惊走”匍匐阶下”,“大喜,奔出”这样的描写,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照。“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唯守分尔矣!’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这就是我心胸狭隘的胸怀之处吧!,因此常常不被长官所喜欢,我却更加不理会这些。,不仅如此,而且还常常大言不惭地自我安慰:“人生祸福,命中注定,我只有谨守本分就行了!”恐怕要讨厌我太过迂腐了吧?)运用了反问修辞。从结果上说,作者这种正直、清廉的作风,导致了“长不见悦于长吏”,权贵们的提拔那就更提不上了。但作者不以此畏矣。这一段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照,作者把正邪、洁污、直曲区分的经纬分明,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污浊现实的反抗态度,这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不顾廉耻的情况下,那是难能可贵的。诘句“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意在言外,余味无穷。一则总结了所谓和当时的时尚是大相径庭。这诘句深刻揭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风气,满怀作者的无限愤慨。以上是第二部分,这是全文主体。作者借用刘一丈来信所写“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大加发挥,通过具体的形象真实地尽情地描绘了“客”鉆营拍马屁的丑态,并衬托了相公的淫威虚假。写的夸张形象,穷形尽现。写自己处处和时尚作对比,并以反诘句明确表现自己,不能“上下相孚”,写的光明磊落,肝胆照人。这些现实弊端和自己的现实,在内容上是一邪一正,风格上是一谐一庄,恰当的反映了现实中的两种风气及作者的鲜明态度。在这封信中,作者借对方来信中提到的“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这句话展开议论,但整篇文章却只议论“上下相孚”一个方面,为什么?刘一丈的来信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告诫作者。作者在回信中着重谈了“上下相孚”的看法,而没有谈“才德称位”,这是因为“上下相孚”和“才德称位”是互为因果的,是互相依存的,讲明当时社会根本不能“上下相孚”,才德不能称位也就不论自明了。抓住“上下相孚”一点来做文章,这是一种集中笔墨,切中要害的写法。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以劝慰之语作结,回应书信开头。“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家乡常受倭寇侵扰。“客子”,身在异乡之人,指作者本人。作者时刻思念着家乡,当然也时刻思念着刘一丈。“至于长者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则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你怀才而遭困顿,就更使我感到悲伤,天公赐给您博学多才,且莫说你自己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您轻易抛弃这些呀!希望你心情能够平静下来。)这段话表明了几层意思?主要有三层:其一、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怀念;其二、对刘一丈抱才而困的不平和愤慨;其三、对刘一丈的劝慰,回应开头刘一丈对自己的关心。说明这一部分和文章主题的关系?这段文字是全篇不可分割的部分,用刘一丈抱才而困的处境进一步揭露了“上下相孚”的虚伪性。说明其在结构上的关系。回应文章开头,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这并非一般客套话,仍然紧扣“上下相孚”这个中心。从上面所言,作者自己尚且“不见悦于长吏”,何况刘一丈这样德高学广之人呢?既是对他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也希望他能洗身持洁,以展抱负之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散文《报刘一丈书》有较高的思想性,它具有尖锐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批判性。作者敢冒政治的风险,以鲜明的立场和大无畏的精神把矛头指向严嵩,揭露官场中权者持骄纳贿,谒者拍马求宠的真实情态和丑恶本质,大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和现象,把明代官场的丑恶内幕以及罪恶,予以淋漓尽致地描写,揭示了当时是怎样社会现象。我们说这书信不仅有揭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中所针对的虽然是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情、具体的社会现象,但是却启迪人们该如何对待不良社会风尚上做一些规律性的思考,什么样的思考呢?那就是启发我们要从品德和节操的高度去对待社会不良风气。在强大的恶劣社会风尚面前,要站稳脚步,坚守节操,保持品德的完美,不能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我们要相信是非曲直、功过,历史都会给予公允的评论。代表恶势力的严嵩,曾经是那么的不可一世,但终究身败名裂;而品德高洁的宗臣为后人所传颂,这些都具有规律性。因此我们说这篇文章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新蒂。

总结《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两方面展开,但对后者只是一笔带过,而对前者却作了详细的描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露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文章在讽刺鞭挞丑恶的同时,也表达出作者不屑巴结权贵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 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 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 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 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 其为迂乎?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 ,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 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 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 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 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 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 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 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相关赏析

报刘一丈书赏析

《报刘一丈书》是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刘一丈”,名介,字国珍,号墀石。“一”,表排行居长,即老大。“丈”,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排行老大。也是江苏兴化...展开阅读全文∨

报刘一丈书写作特点

一  《报刘一丈书》虽是书信体的记叙文,但它的形象性和讽刺性是很突出的。作者痛斥时弊,开始提出“上下相孚”,接着就画出了官场现形记的漫画,展示出一个封建社会上骄下臾的群丑图,给人以...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宗臣
宗臣(1525~1560)明朝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兴化)人。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详情
相关作品
宋代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生的哲理。黄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候应黄钟动指的是时节的更替,白葭灰是冬日里炊火所用的松枝和竹篾。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则暗示着严寒的天气和大自然的力量。 诗人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表达了对希音妙寂的向往,同时也赞美了嶰竹雄鸣合凤的美妙声音和九寸律初裁的高深技艺。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探究宇宙奥秘的渴望,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则是对于人生的期许和对于未来的希冀。

hòu yīng huáng zhōng dòng
chuī chū bái jiā huī
yún zhòng tóu
qián zhé zhōng léi
dào shēng miào
jiè zhú xióng míng fèng
jiǔ cùn chū cái
shí tiān xīn chù
qǐng wèn xué yán huí
lěng zhōng wēn
qióng shí
xìn rán zāi
cǎi yún shān wài huà
sòng shàng jiān lái
xiān tōng guān qiào
wàn xuán shēng tóu jiǎo
shuí yòu shuí kāi
guān chūn guāng zǎo
xiāo luò shù zhī méi
宋代汪宗臣
年去年来来去早。
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
知过谁家翻别调。
家家望断飞踪窅。

千里潇湘烟渺渺。
不记雕梁,旧日恩多少。
匝近清明檐外叫。
故巢犹在朱檐晓。...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物的离去。第一句“年去年来来去早”,强调时间的飞逝,岁月匆匆而过。接着描述了家庭的变化,“怪底不来,庭院春光老”,形容庭院里的景象凄凉苍老,也许是因为亲人已经离开或者去世了。 之后提到了别调,“知过谁家翻别调”,表示当年曾与朋友相聚,但如今他们都已经散落天涯各处,生活轨迹已不相交。再往后,“家家望断飞踪窅”,家家户户都在寻找故乡的踪迹,但却只能望眼欲穿、空留想象。 然后,诗人描述了潇湘千里、烟雾缭绕的景色,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记雕梁,旧日恩多少”则是回忆过去,感慨岁月无情,人事已非。最后一句,“故巢犹在朱檐晓”,表示故乡的家还在那里,但家人却已经不在,令诗人倍感孤独和思绪万千。

nián nián lái lái zǎo
guài lái
tíng yuàn chūn guāng lǎo
zhī guò shuí jiā fān bié diào
jiā jiā wàng duàn fēi zōng yǎo
qiān xiāo xiāng yān miǎo miǎo
diāo liáng
jiù ēn duō shǎo
jìn qīng míng yán wài jiào
cháo yóu zài zhū yán xiǎo
宋代汪宗臣
白蛇宵断,逐鹿人、交趁罾鱼群起。
赤帜雄张军缟素,龙种天生大器。
堪鄙猴冠,自为狼藉,楚帐多尘素。
胆寒垓下,一鞭东窜休矣。

亭长空舣扁舟,范增群辈,尽涂脂流...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战乱时期的故事。第一句描写了白蛇夜行,追逐鹿群,但被渔民的罾网所困。接下来的几句话则描述了两军交战的场面,其中赤帜和军缟是指敌对双方的旗帜和军服。 然后诗人转向了另一个场景,描写了一些政治精英和权贵聚集在亭子里涂抹脂粉,虚荣心强烈,却对国家的命运漠不关心。接着是一个思念故国的场景,描述了望断秦关的悲苦以及对江东山水的惆怅。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石炉灰冷指的是没有人温暖的家庭,而美人魂落烟翠则指的是失去了爱情的痛苦。整首诗揭示了战乱、政治黑暗和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展现出诗人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bái shé xiāo duàn
zhú 鹿 rén jiāo chèn zēng qún
chì zhì xióng zhāng jūn gǎo
lóng zhǒng tiān shēng
kān hóu guàn
wéi láng jiè
chǔ zhàng duō chén
dǎn hán gāi xià
biān dōng cuàn xiū
tíng zhǎng kōng biǎn zhōu
fàn zēng qún bèi
jìn zhī liú suǐ
wàng duàn qín guān xiàn hèn
xiū miàn jiāng dōng shān shuǐ
gòu shǒu qiān jīn
ruò wéi míng
àn àn xié yáng
shí huī lěng
měi rén hún luò yān cuì
宋代汪宗臣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
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
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沈云黑。
那东君、忒煞没网维,春无力。

燕忙甚,泥浑湿。
蜂愁甚,脾无密...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但却充满了忧愁和沉闷。作者描述了一个连续阴雨的春天,元宵节也没有晴天。虽然郊原仍然绿草如茵,但山丘和谷地却笼罩在黑云之下。田间的燕子也因泥浆而忙碌,蜜蜂则因柿蜜不足而愁眉苦脸。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和梨花盛开,但这些美景似乎无法让作者感到快乐。最后,作者望向村庄,看到一些白鹭在红霞中飞翔,他试图找到一丝晴朗的迹象。整个诗歌传达了作者对于春季的失落情感和压抑心情。

jiǎn diǎn chūn guāng
yīn guò sān fèn zhī
cóng tóu shù yuán xiāo dēng
dōu qíng
ài jiāo yuán féi cǎo 绿
dàn màn qiū shěn yún hēi
dōng jūn tuī shà méi wǎng wéi
chūn
yàn máng shèn
hún shī 湿
fēng chóu shèn
gèng liǎng xún yòu shì
huā hán shí
niān hóng yīn táo jiào
kān jìn làn dōng chóu mài
wàng qián cūn bái chèn xiá hóng
tàn qíng
宋朝汪宗臣
稼穑病多雨,芜菁种待晴。
垒空惊燕去,池净襯鸥明。
野碓鸣秋杵,风簷响夜筝。
山中凉意早,蚊蚋已无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季的田园景象。由于多雨的天气,农作物的收成不太好,稻谷和麦子没能及时收割,而芜菁等蔬菜也需要晴朗的天气来种植。在这个环境下,人们会感到一些寂寞和孤独,只能听到风声、鸟声和虫声,但是这些声音都不能掩盖山中的凉意。

jià bìng duō
jīng zhǒng dài qíng
lěi kōng jīng yàn
chí jìng chèn ōu míng
duì míng qiū chǔ
fēng yán xiǎng zhēng
shān zhōng liáng zǎo
wén ruì shēng
宋朝汪宗臣
秋来春去雁宾熟,秋去春来燕子忙。
寒暑自分人事信,不须禽类互炎凉。

这首诗表达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变化,同时也暗示着人类应该适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与之抗争。雁和燕子是代表秋季和春季的候鸟,它们的行踪跟随着季节的变化。作者认为夏天和冬天的寒暑应该由自然界来决定,而不是人类的干预,因此不需要让动物受到我们的调节影响。

qiū lái chūn yàn bīn shú
qiū chūn lái yàn máng
hán shǔ fèn rén shì xìn
qín lèi yán liáng
宋朝汪宗臣
有鹤在林,翙翙其鸣。
风所漂摇,求其友生。
不狩不猎,麾之以肱。
宛其死矣,宁莫之懲。
英英白云,毋金玉尔音。
如可赎兮,实劳我心。
...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深奥,可能需要结合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来理解。以下是我个人的理解: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观察到一个孤独的鹤在林中高声鸣叫的情景,并表达了一些感悟。 首先,作者用“有鹤在林,翙翙其鸣”来形容这只鹤的存在和鸣叫声。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只鹤比较关注,并认为它的鸣叫声相当美妙。 然后,作者说“风所漂摇,求其友生”。这句话似乎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心境,他可能觉得自己也像那只孤独的鹤一样,面对着无尽的漂泊和孤独,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伴侣。 接着,作者说“不狩不猎,麾之以肱”。这句话比较难懂,可能是在暗示作者并不是一个喜欢打猎的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引导这只鹤,使它远离危险,保护它的生命安全。 接着,作者说“宛其死矣,宁莫之懲”,这句话也比较难懂。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那些不尊重生命、残忍对待动物的人的不满和谴责。 最后,作者用“英英白云,毋金玉尔音。如可赎兮,实劳我心”来形容这只鹤的美丽和高贵。这句话似乎表达了作者对这只鹤的钦佩和爱慕,并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去拯救它,让它摆脱孤独和危险。 总体来说,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作者对生命、自然、友情和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鹤的一些象征意义和价值观。

yǒu zài lín
huì huì míng
fēng suǒ piāo yáo
qiú yǒu shēng
shòu liè
huī zhī gōng
wǎn
níng zhī chéng
yīng yīng bái yún
jīn ěr yīn
shú
shí láo xīn
宋朝汪宗臣
净值香来水北,残蝉声度桥东。
清沚金鳞漾绿,夕阳白鹭翻红。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夏日景象。第一句描述了清凉的香气从北方传来,第二句则传达了残蝉的声音从桥东传来。第三句描绘了金鳞在清澈的水中闪闪发光的美景,最后一句描写了夕阳下白鹭翩翩起舞的壮丽景象。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然声音,表达了夏季美好的感受和情感。

jìng zhí xiāng lái shuǐ běi
cán chán shēng qiáo dōng
qīng zhǐ jīn lín yàng 绿
yáng bái fān hóng
宋朝汪宗臣
黑云压垒骓嘶风,荆轲聂政粗豪同。
舞筵闪动青蛇影,焉知火帝生真龙。
一剑剡剡匹夫勇,一剑翼翼随西东。
壮士长戈气罥虹,扫开霾曀曦光融。
尊前张胆不为屈,生彘脔割...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豪情壮志的战斗场面。在黑云笼罩下,一匹快马骤然嘶鸣;荆轲和聂政两位勇士并肩而立,舞筵上闪烁着青蛇影子,似乎有着不祥的预感。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将会出现一个真正的英雄——火帝生的真龙。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其他勇士的决心和英勇行为。他们用剑挥砍,扫开迷雾和暴风雨,展现了非凡的气概。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也毫不屈服,一心向着胜利前进。 最后,诗人提到项庄和秦琼的事迹,并且描绘了金刀赫灵和汉剑奋、乌江落日和楚剑空等场景,突出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惊心动魄。然而,在这个充满着英雄主义的时代中,美女也常常遭遇困境,例如美人没草骓没水,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悲剧。

hēi yún lěi zhuī fēng
jīng niè zhèng háo tóng
yàn shǎn dòng qīng shé yǐng
yān zhī huǒ shēng zhēn lóng
jiàn yǎn yǎn yǒng
jiàn suí 西 dōng
zhuàng shì zhǎng juàn hóng
sǎo kāi mái guāng róng
zūn qián zhāng dǎn wéi
shēng zhì luán tūn qún xiōng
fáng xiào zhǐ qǐng
chì tuō chē shēn nào zhōng
píng yáng yán jīng dòng
wān yán dāng fēng
qín guān huǎng tāng chū
chì zhì zhāng tiān xià xióng
jīn dāo líng hàn jiàn fèn
jiāng luò chǔ jiàn kōng
měi rén méi cǎo zhuī méi shuǐ
xiàng zhuāng chù míng qiū qióng
宋朝汪宗臣
蜂迷蜜瓮术丝香,蚁泛花甆碧玉浆。
县僻人稀寒日晚,古松樛翠出危墙。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农村的景象,蜂群忙着收集花蜜、存储在蜜罐中,散发出阵阵丝绸般的芳香;蚂蚁也在采集花粉,让花蜜变成甘美的翡翠色浆。在一个人烟稀少的乡村,当寒冷的夜晚来临时,一棵古老的松树从危墙中探出它翠绿的枝条。整首诗描绘出一个自然恬静而美好的画面。

fēng wèng shù xiāng
fàn huā jiāng
xiàn rén hán wǎn
sōng liáo cuì chū wēi qiáng
更多关于宗臣的古诗>>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交赞之。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