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与东吴生相遇

朝代:唐朝 作者: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shí nián shēn shì píng
bái shǒu xiàng féng lèi mǎn yīng
lǎo zhī huā yǒu tài
luàn lái wéi jiào jiǔ duō qíng
pín lòu xiàng chūn piān shǎo
guì xiǎng háo jiā yuè zuì míng
qiě duì zūn kāi kǒu xiào
wèi shuāi yīng jiàn tài jiē p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不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不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不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不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不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00-1301页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态明。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态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yīng)。
十年: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擢第,历十二年。此举成数。身事:指人的经历和遭遇。一作“身世”。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乱:指唐末战乱。

贫疑陋(lòu)巷(xiàng)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态明。
陋巷:简陋的巷子。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且对:一作“独对”。开口笑:欢乐貌。泰阶: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创作背景

与东吴生相遇创作背景

此诗题下有注:及第后出关作。这说明此诗是诗人进士及第后,一次出潼关路遇友人所作。当时作者已年近六十岁。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韦庄韦庄
夜倚临溪店,怀乡独苦吟。
月当山顶出,星倚水湄沈。
雾气渔灯冷,钟声谷寺深。
一城人悄悄,琪树宿仙禽。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孤独在一家临溪店倚着窗户,思念乡愁并发出悲苦的吟声。在月亮升起时,它照耀在山顶之上,并且星星闪耀在水边。同时,雾气弥漫着,钓鱼灯显得十分冷清,寺庙的钟声隐约传来,整个城市都很安静。最后,作者提到一棵琪树下有仙禽宿留,为夜晚增加了一份神秘感。整个诗歌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lín diàn
huái 怀 xiāng yín
yuè dāng shān dǐng chū
xīng shuǐ méi shěn
dēng lěng
zhōng shēng shēn
chéng rén qiāo qiāo
shù xiǔ 宿 xiān qín
唐朝韦庄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人人都说江南好,来到这的游人只想在江南慢慢变老。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 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垆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rén rén jìn shuō jiāng nán hǎo
yóu rén zhī jiāng nán lǎo
chūn shuǐ tiān
huà chuán tīng mián
biān rén yuè
hào wàn níng shuāng xuě
wèi lǎo hái xiāng
hái xiāng duàn cháng
唐朝韦庄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书织蟏蛸。
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夏夜的景象。翠色的席子已经凉爽,微风拂过,像是有松树的声音在送来清风。莎草铺成的庭院湿润,琴书上的露水闪闪发光。山峦和城郭在月光下清晰可见,砧杵敲击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这时,园中的绿苔上响起了蟋蟀的叫声,红色的书蛾绕着屋檐飞舞。作者说不需要再写更多悲秋的赋文,因为时间已经匆匆流逝,人们也不可避免地会老去,就像王粲一样。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岁月无情、生命短暂的主题。

cuì diàn chū qīng shǔ bàn xiāo
piě lián sōng yùn sòng qīng biāo
shā tíng yǒng qín shū rùn
shān guō yuè míng zhēn chǔ yáo
bàng 绿 tái míng shuài
rào yán hóng shū zhī xiāo shāo
gèng zuò bēi qiū
wáng càn jiā bìn diāo
唐朝韦庄韦庄
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
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这首诗的含义是:旅途中驻足在黄藤山下,一夜听到猿猴的号声,回忆起旅途的离别情感。那猿猴的声音只要一听就会让人产生百般的愁苦和伤心,何必等到三声呢?这座山上的宿处很难遇见人,当听见月光下猿猴的啼叫声时,因为兔子形影相映,更增添了几分悲怆之意。诗人觉得五陵年少的游客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壮志梦想会有多少困难与挑战,但他们却仍然容易被美好的前景所吸引。

huáng téng shān xià zhù guī chéng
hào yuán diào qíng
ěr biàn 便 néng shēng bǎi hèn
duàn cháng dài sān shēng
chuān 穿 yún xiǔ 宿 chù rén nán jiàn
wàng yuè shí zhèng míng
hǎo xiào líng nián shǎo
zhuàng xīn shì zhān yīng
唐朝韦庄韦庄
夕阳滩上立裴回,红蓼风前雪翅开。
应为不知栖宿处,几回飞去又飞来。

这首诗描写了裴回站在黄昏的滩上,看到一只红蓼前风中展开雪白的翅膀,却不知道它的栖息之所在,于是它飞来飞去,徘徊不定。这首诗通过描绘小鸟的无依无靠和迷茫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无处安放的感叹和思考。

yáng tān shàng péi huí
hóng liǎo fēng qián xuě chì kāi
yīng wéi zhī xiǔ 宿 chù
huí fēi yòu fēi lái
唐朝韦庄韦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
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
断肠君信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忧郁的春日景象。黄莺在绿槐树阴里啼叫,但深院内却无人相伴。花鸟画帘下,金凤舞动,但此景却没有人来欣赏。夜晚时分,绿窗外风雨交加,思念之情让人心如刀割。诗人与恋人已经分别半年,音信全无,心中万般牵挂,难以言表。思念之情浓烈,泪水滴落在红袖上。整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对于缘分的无奈与哀怨,体现了他对于爱情的执着与真挚。

绿 huái yīn huáng yīng
shēn yuàn rén chūn zhòu
huà lián chuí
jīn fèng
xiù píng xiāng zhù ¤ ¤ tiān yún
dìng chù
kōng yǒu mèng hún lái
绿 chuāng fēng
duàn cháng jūn xìn fǒu
bié lái bàn suì yīn shū jué
cùn cháng qiān wàn jié
nán xiàng jiàn
xiàng bié
yòu shì lóu huā xuě ¤ ¤ àn xiàng
chù shuō
chóu chàng lái yān yuè
xiǎng shí qíng qiē
lèi zhān hóng xiù . .
唐朝韦庄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登鹳雀楼》中的一段,诗意描绘了作者在西塞山前的美景和自己的心境。 首先,诗中描述了西塞山前的水色宛如蓝宝石一般清澈明亮,而乱云则像是一团团白色的棉絮飘荡在澄潭上。 接着,孤峰渐渐映入眼帘,那是湓城的北边。片月斜挂在天空中,照耀着梦泽南。 然后,诗中出现了一些具体的物品,如晓烟熏香的紫蕨和露水滴落的香蒂还有摘下来的黄柑。这些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让整个诗篇更加细腻动人。 最后,诗人把自己未来的情景展望了一下,表示他将来会乘扁舟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寻找新的人生经历,但他最终会回到芦花丛中建造一间茅屋,度过余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命以及追求自由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西 sāi shān qián shuǐ lán
luàn yún mǎn chéng tán
fēng jiàn yìng pén chéng běi
piàn yuè xié shēng mèng nán
cuàn dòng xiǎo yān pēng jué
xiāng zhāi huáng gān
nián què zhào biǎn zhōu
zhōng bàng huā jié ān
唐朝韦庄韦庄
独寻仙境上高原,云雨深藏古帝坛。
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碧团团。
参差郭外楼台小,断续风中鼓角残。
一带远光何处水,钓舟闲系夕阳滩。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独自前往高山寻找仙境的人物的经历。他来到一处古老的祭坛,被云雨所笼罩。在天边,晚霞映照着青色的峰峦,而在槛前,春天的树木呈现出碧绿的颜色。 郭外楼台错落分布,风中不时传来残响的鼓声和角声。远方水域闪现迷人的光芒,可以看到有人在静静地钓鱼,享受自然美景下的宁静时刻。 这首诗意境深远,描绘出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追求。

xún xiān jìng shàng gāo yuán
yún shēn cáng tán
tiān pàn wǎn fēng qīng
kǎn qián chūn shù tuán tuán
cān chà guō wài lóu tái xiǎo
duàn fēng zhōng jiǎo cán
dài yuǎn guāng chù shuǐ
diào zhōu xián yáng tān
唐朝韦庄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mǎn táng qiū shuǐ hóng chéng
shí líng huā wǎn jìng qīng
jǐng dòng xīn qiáo héng dài dōng
àn fāng cǎo shuì
chán tóu dāng luò
yuè dǎo qiū lián làng shēng
chù zuì tiān shī xìng
huáng hūn yān luàn shēng
唐朝韦庄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田园般的景象,绿色的蔓藤盘绕在门前,一条小路沿着墙壁蜿蜒而过。由于雨水的充足,院子里的果树已经熟透了,湖中的鸟类也变得肥硕了。他们正在庆祝新年,准备酿制美味的葡萄酒。在这个黄昏时分,可以听到牛儿的低鸣和笛声,预示着农民们快要返回家中享受晚餐了。

绿 màn yìng shuāng fēi
xún qiáng jìng wēi
duō tíng guǒ làn
dào shú zhǔ qín féi
niàng jiǔ yíng xīn shè
yáo zhēn sòng huī
shù shēng niú shàng
chù xiǎng tián guī
更多关于韦庄的古诗>>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