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讽刺
唐朝
形式
白居易
不限写景咏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写雨写雪写风写花梅花荷花菊花柳树月亮山水写山写水长江黄河儿童写鸟写马田园边塞地名抒情爱国离别送别思乡思念爱情励志的古诗哲理闺怨悼亡写人老师母亲友情战争读书惜时婉约豪放诗经民谣节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忧国忧民关于咏史怀古的古诗词宋词精选小学古诗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小学文言文初中文言文高中文言文古诗十九首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关塞乡思饮酒抒怀乐府宴饮相思宫怨湖水辞赋精选游记生活组诗音乐年华感伤故事踏青历史感物兴怀迁谪情怀隐居孤独美人慰勉女子悲秋写鬼和诗归隐登高言志谢绝祭祀伤怀愿望忠君自强瀑布工作梨花君主札记庐山月光妇女怀人回忆寂寞寺庙叙梦怀念友人登楼抱负柳絮竹子寓言怜悯神话别离羁旅思亲美女感叹人生宴会劝勉农民志向狩猎赞美祷词吊古伤今长诗亲情悼念怀才不遇贬谪哀叹岁月哀伤垂钓关怀讽刺怨情失意思归祈盼愤懑钓鱼惜花植物典故凄凉志士生命借景抒情民歌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咏剑惜春溪水写茶赠别死亡寻访赞颂赠诗怅惘议论景点季节人民弃妇叙事军人歌女感恩大雁豪迈山村梦游想象月宫感时忧患忧伤看花无奈托物寄情时光乐歌惜别嘲讽命运品格婚姻写雷即景寓情同情乡村艺术文学重逢书法日出池塘旅途父亲治国除夕游历山林悲愁夜晚豪爽江南山乡劳动歌谣观点寓理落寞楚辞年老生死道德修养襟怀联想写湖古体儿歌理论青春清丽早春即景抒情知识分子人生观忧愁伤春向往祝福怨刺规劝新婚考试牡丹启示自传骚体苦难父母游春寓志离恨忧愤喜悦英雄桃花拜访闺情沙漠军旅身世颂歌咏怀行军艰难传记孝道托古讽今忧思坚贞肖像喝酒农村壮志将士故国闲适莲花怀远怀旧边疆士卒感慨西湖社交地点情人旷达暮春哀思讽喻故乡悲愤绝命民生春游农事劝慰官吏敬爱母爱乐曲心理憧憬山驿黄昏景色荷叶杨柳春雨海棠待客松树歌咏伤今感昔品质纪游渡江题诗借古寄怀橘子风俗伤今追昔赠言学习少女记梦忠义闺思大自然表演祝寿望月民族劝诫自由理想豪情访友燕子夜雨写景状物调笑留恋少年讽谏宿命离愁书信江水批判秋夜遣怀题画寓人春愁豪壮秋雨写景怀古个性战士月夜表文咏志写草写友情怀恋追悔悲哀惆怅悼惜不满借古讽今史论散文忆旧对月热爱哀怨赏花男子追忆退隐勉励征人爱慕祝愿惜人腊梅赋税伤别落花行舟托志游子抒己水乡寒夜望远感激家乡伤感梦境深秋拟古赠答追求惋惜触景生情感悟隐士唱和赏月援引写梅话旧期望抚今忆昔恋情题咏写桥乡风早朝忠贞道士怀春少妇写云宫廷时事哀愁归乡酬赠白菊贫困迎春盼春述志仕途桂花悲凉怨愤杜鹃愤慨纪行苦闷春闺国事忧郁游赏雨后眷恋题赠凭吊悔恨演习送春感时伤事图画思国怨别寻花愁苦赏春丰收船夫闻声谪居月下夕阳邀客歌妓咏古劳作渴望和平秋千序文宽慰鼓励团聚佛法酬答壮志难酬愁思郊游习俗长城借古论今渔人忠告壮志未酬祈祷禅隐贞洁喜爱告诫螃蟹艳情盼望行路写鱼雨夜伤悼暮归往事孤单山峰怀乡祝贺竞渡聚会寄语情思游玩怀古伤心画竹叹恨童谣咏叹江峡愉悦依恋写塔叹息恋人宦游赞扬江河选官制度游仙相聚凭吊古迹舞蹈隐逸悲歌自白即景抒怀洞庭奴隶公文写羊写酒求贤对话分别不舍早教最美月份小学生必背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乡情友谊孤寂行旅建功立业儿女时间感怀困苦抒情早教离情漂泊关心愁绪揭露社会亲人奔放触景伤情以古讽今春景猖狂歌颂修行长安咏颂写景抒情女性感情骚体赋隐喻警示记游南方秋游说理悲伤写竹态度歌曲思慕寓言诗写燕别情离家美德言怀用人坚强遗憾积极委婉劝学春夜幽怨遗恨天气写树兄弟兴衰念旧声音愁情愤恨乐观禅意朋友分手悲苦托物言志愁闷思妇地方功名亡国托物抒怀写景,隐喻,抒怀心情悲叹秋思冬至秋风应举落第现实遭遇写莲外交争论赠友淡泊写狗写琴自勉艰辛风情宋词精选,写景,怀念,忧愤妻子赞语山水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晚上珍惜太阳写物劝谏哀歌以景结情国家寓情于景归家朋党登山优美赠序江边居民感昔伤今弹琴酬和关切写剑解释劝告杂诗游仙诗神仙侠客道理抒志人格困难邀请怨妇新乐府牧童祝酒舟中企盼墓志铭哀悼檄文婚恋抚今追昔愁恨情歌答谢留别古小学古诗游侠咏柳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帝王借凭吊屈追怀奏议乐舞传说秋景钱塘江情郎杯古原野暮色怀古伤今拟人避讳黑暗谋略夫妻哲学激动思怀宫中祭文抒愤相逢谴责边将碑记策略写柳蝴蝶眷念政治厌恶史评悼古伤今碑文用兵祭奠策论感想散曲推崇儒道荐书借古伤今夜景美学叙旧铭文顶真诗坎坷飘泊月色百姓美景怀今离思丈夫荔枝春光借古抒怀消极集句旅客论诗生日寿词追悼借古喻今胜利悲壮忧虑忆往古人应制思想风雨宴游洛阳即事贫穷怀友回文记事咏梅春意悲剧兄妹愉快胞弟游园知己春情客人初夏公子艺妓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爱人亡妻伤痛悲切宋初中古诗戍边豪侠残春祈雨渔父写狼闺妇比喻技艺写松水仙志气闲居答别抚事唱歌抒情思乡以景衬情颂扬游猎矛盾恨别复仇自述舒怀留客知音乐器约会名利写灯恩师留念食物懊悔泰山写虎山居流放侠义诚信写诗高尚应制诗山寺萧瑟感概杂剧胸襟旅人交友砚石农业将军民俗渡河认知小品童年胸怀动物杂言暮年饮宴叙志四季采莲地震种树郊外郁闷祝辞哀痛别愁春天|写人渔夫出征送人思索春江游览假日批评豁达饮茶家人田园诗亲友女童汤圆精神青年湖泊夏至洞庭湖安慰明月怨恨寻春悲痛写画西施厌倦抚昔伤今悠闲教育山河题画诗意境浪漫远游赠酬痛苦建筑落魄组曲晚年冬季隐者打鱼夜市花草叙述宫人自嘲战乱折柳军队抒情感激乡愁写江小岛寂寥媳妇婆婆茶叶相遇写笋希望登上长篇苦痛思夫爱民艰苦积怨凄苦新年豪强美好春社缅怀他乡故人才女屈原艳遇悲观小令好友异乡幻想礼教国破家亡追思湖光山色悼忆亡妓艳词酒宴歌辞评论游说仁政文集送葬写鼠客愁秋日散心迁徙喻人星星怜惜荷塘修身立志赋别对弈冬日愁病出游愤怒科举傍晚湖山奏章杏花思友悲惋演奏花落春残纳谏同僚前途忧心抚今思昔励志咏史怀古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chóu)直看花数。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灼(zhuó)灼百朵红,戋(jiān)戋五束素。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巴篱护。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织:编。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wēng),偶来买花处。
田舍翁:农夫。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深色花:指红牡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chéng chūn
xuān xuān chē
gòng dào dān shí
xiàng suí mǎi huā
guì jiàn cháng jià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g
jiān jiān shù
shàng zhāng
páng zhī
shuǐ fēng
lái
jiā jiā wéi
rén rén
yǒu tián shě wēng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tóu zhǎng tàn
tàn rén
cóng shēn huā
shí zhōng ré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卖炭翁,伐薪(xīn)烧炭南山中。
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shang)口中食。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使人怜悯。愿: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晓:天亮。辗: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困:困倦,疲乏。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骑马的人。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把:拿。称:说。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mài tàn wēng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
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mài tàn qián suǒ yíng
shēn shàng shang kǒu zhōng shí
lián shēn shàng zhèng dān
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lái chéng wài chǐ xuě
xiǎo jià tàn chē niǎn bīng zhé
niú kùn rén gāo
shì nán mén wài zhōng xiē
piān piān liǎng lái shì shuí
huáng shǐ 使 zhě bái shān ér
shǒu wén shū kǒu chēng chì
huí chē 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chē tàn
qiān jīn
gōng shǐ 使 jiāng
bàn hóng shā zhàng líng
xiàng niú tóu chōng tàn zhí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清晨去游览紫阁峰,傍晚投宿在山下农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村老见了我,十分欣喜,为我设宴,打开了酒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刚端起酒杯,还未沾唇,一群横暴的士兵冲进大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为首的身穿紫衣,带着刀斧,乱嘈嘈地约有十几个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他们夺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抢走我盘中的美飧。

主人退后立,敛入反如宾。
当主人的反而退后站立,恭敬地拱着入,好像来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院子里长着一株珍奇的树,种下它已有三十个秋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主人虽然爱惜它,也救它不得,看着他们拿斧头砍断树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他们口称是为皇上伐木营造的人,隶属皇上的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主人啊,你千万沉住气,不要开口,神策军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宠信任。

晨游紫阁峰,暮(mù)宿山下村。
紫阁峰:终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陕西西安南百余里。暮宿:傍晚投宿。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余:我。开一尊:设酒款待的意思。“尊”同“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zú)来入门。
暴卒:横暴的士兵。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军头目。挟:用胳膊夹着。草草:杂乱粗野的样子。

夺我席上酒,掣(chè)我盘中飧(sūn)。
掣:抽取。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主人退后立,敛(liǎn)入反如宾。
敛入:双入交叉,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奇树:珍奇的树。此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采造家: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派出的人员。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神策军:中唐时期皇帝的禁卫军之一。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中尉:神策军的最高长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宠信。

此诗开头两句对宿紫山北村的缘由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诗人之所以要“晨游”,是为了欣赏山峰上的美景。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作者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作者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他自己毕竟是个官吏,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暗示了暴卒敢这样“暴”的原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表明主人对树有特殊感情。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主人当然会“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作者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唐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唐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身份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唐宪宗年号,86—82)初年,皇帝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唐宪宗的时候,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唐元和四年(89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留下悬念,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家伙究竟凭什么这样暴戾。但究竟凭什么,作者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chén yóu fēng
xiǔ 宿 shān xià cūn
cūn lǎo jiàn
wéi kāi zūn
bēi wèi yǐn
bào lái mén
jiā dāo
cǎo cǎo shí rén
duó shàng jiǔ
chè pán zhōng sūn
zhǔ rén tuì 退 hòu
liǎn shǒu fǎn bīn
zhōng tíng yǒu shù
zhǒng lái sān shí chūn
zhǔ rén
chí duàn gēn
kǒu chēng cǎi zào jiā
shēn shǔ shén jūn
zhǔ rén shèn
zhōng wèi zhèng chéng ē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清晨去游览紫阁峰,傍晚投宿在山下农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村老见了我,十分欣喜,为我设宴,打开了酒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刚端起酒杯,还未沾唇,一群横暴的士兵冲进大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为首的身穿紫衣,带着刀斧,乱嘈嘈地约有十几个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他们夺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抢走我盘中的美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当主人的反而退后站立,恭敬地拱着手,好像来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院子里长着一株珍奇的树,种下它已有三十个秋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主人虽然爱惜它,也救它不得,看着他们拿斧头砍断树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他们口称是为皇上伐木营造的人,隶属皇上的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主人啊,你千万沉住气,不要开口,神策军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宠信任。

晨游紫阁峰,暮(mù)宿山下村。
紫阁峰:终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陕西西安南百余里。暮宿:傍晚投宿。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余:我。开一尊:设酒款待的意思。“尊”同“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zú)来入门。
暴卒:横暴的士兵。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军头目。挟:用胳膊夹着。草草:杂乱粗野的样子。

夺我席上酒,掣(chè)我盘中飧(sūn)。
掣:抽取。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主人退后立,敛(liǎn)入反如宾。
敛入:双入交叉,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奇树:珍奇的树。此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采造家: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派出的人员。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神策军:中唐时期皇帝的禁卫军之一。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中尉:神策军的最高长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宠信。

此诗开头两句对宿紫山北村的缘由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诗人之所以要“晨游”,是为了欣赏山峰上的美景。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作者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作者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他自己毕竟是个官吏,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暗示了暴卒敢这样“暴”的原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表明主人对树有特殊感情。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主人当然会“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作者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唐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唐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身份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唐宪宗年号,86—82)初年,皇帝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唐宪宗的时候,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唐元和四年(89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留下悬念,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家伙究竟凭什么这样暴戾。但究竟凭什么,作者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chén yóu fēng
xiǔ 宿 shān xià cūn
cūn lǎo jiàn
wéi kāi zūn
bēi wèi yǐn
bào lái mén
jiā dāo
cǎo cǎo shí rén
duó shàng jiǔ
chè pán zhōng sūn
zhǔ rén tuì 退 hòu
liǎn shǒu fǎn bīn
zhōng tíng yǒu shù
zhǒng lái sān shí chūn
zhǔ rén
chí duàn gēn
kǒu chēng cǎi zào jiā
shēn shǔ shén jūn
zhǔ rén shèn
zhōng wèi zhèng chéng ē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八骏图,君莫爱。

穆王八骏天马驹,后人爱之写为图。

背如龙兮颈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壮。

日行万里速如飞,穆王独乘何所之?

四荒八极踏欲遍,三十二蹄无歇时。

属车轴折趁不及,黄屋草生弃若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

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

《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白云》、《黄竹》:均为歌名,传说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唱和之作。

周从后稷至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

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

由来尤物不在大,能荡君心则为害。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

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

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
房星之精:二十八宿中的房宿,又叫天驷,主车驾。古人认为它掌管人间皇帝的车马。

八骏图,君莫爱。

本诗为托物讽咏之作。

据古籍记载,周穆王驾八骏马西游,到西王母处游宴很久。而唐德宗西逃时亦驾八马,与周穆王事迹相似,当时人常以为作者此诗暗指德宗。但据副题,其主旨实为托古事讽刺唐宪宗。

“瑶池西赴王母宴,七庙经年不亲荐。璧台南与盛姬游,明堂不复朝诸侯。”直指周穆王玩物丧志,刺当时帝王,文锋犀利。

“文帝却之不肯乘,千里马去汉道兴。穆王得之不为戒,八骏驹来周室坏。至今此物世称珍,不知房星之精下为怪。”句,在批评周穆王玩物丧志同时,寄希望于明君兴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

穆王八骏:赤骥、飞黄、白义、骅骝、騄耳、騧騟、渠黄、盗骊 。

wáng jùn tiān
hòu rén ài zhī xiě wéi
bèi lóng jǐng xiàng
sǒng jīn gāo zhī ròu zhuàng
háng wàn fēi
wáng chéng suǒ zhī
huāng biàn
sān shí èr xiē shí
shǔ chē zhóu shé chèn
huáng cǎo shēng ruò
yáo chí 西 wáng yàn
miào jīng nián qīn jiàn
tái nán shèng yóu
míng táng cháo zhū hóu
bái yún huáng zhú shēng dòng
rén huāng wàn rén chóu
zhōu cóng hòu zhì wén
lèi gōng shì qín
zhī cái dài sūn
xīn qīng wáng huī
yóu lái yóu zài
néng dàng jūn xīn wéi hài
wén què zhī kěn chéng
qiān hàn dào xìng
wáng zhī wéi jiè
jùn lái zhōu shì huài
zhì jīn shì chēng zhēn
zhī fáng xīng zhī jīng xià wéi guài
jùn
jūn ài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喧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喧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chóu)直看花数。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灼(zhuó)灼百朵红,戋(jiān)戋五束素。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巴篱护。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织:编。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wēng),偶来买花处。
田舍翁:农夫。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深色花:指红牡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chéng chūn
xuān xuān chē
gòng dào dān shí
xiàng suí mǎi huā
guì jiàn cháng jià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g
jiān jiān shù
shàng zhāng
páng zhī
shuǐ fēng
lái
jiā jiā wéi
rén rén
yǒu tián shě wēng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tóu zhǎng tàn
tàn rén
cóng shēn huā
shí zhōng ré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清晨去游览紫阁峰,傍晚投宿在山下农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村老见了我,十分欣喜,为我设宴,打开了酒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刚端起酒杯,还未沾唇,一群横暴的士兵冲进大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为首的身穿紫衣,带着刀斧,乱嘈嘈地约有十几个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他们夺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抢走我盘中的美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当主人的反而退后站立,恭敬地拱着手,好像来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院子里长着一株珍奇的树,种下它已有三十个秋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主人虽然爱惜它,也救它不得,看着他们拿斧头砍断树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他们口称是为皇上伐木营造的人,隶属皇上的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主人啊,你千万沉住气,不要开口,神策军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宠信任。

晨游紫阁峰,暮(mù)宿山下村。
紫阁峰:终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陕西西安南百余里。暮宿:傍晚投宿。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余:我。开一尊:设酒款待的意思。“尊”同“樽”。

举杯未及饮,暴卒(zú)来入门。
暴卒:横暴的士兵。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
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军头目。挟:用胳膊夹着。草草:杂乱粗野的样子。

夺我席上酒,掣(chè)我盘中飧(sūn)。
掣:抽取。飧: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主人退后立,敛(liǎn)手反如宾。
敛手:双手交叉,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奇树:珍奇的树。此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采造家: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派出的人员。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神策军:中唐时期皇帝的禁卫军之一。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中尉:神策军的最高长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宠信。

此诗开头两句对宿紫山北村的缘由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诗人之所以要“晨游”,是为了欣赏山峰上的美景。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作者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作者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他自己毕竟是个官吏,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暗示了暴卒敢这样“暴”的原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表明主人对树有特殊感情。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主人当然会“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作者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唐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唐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身份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唐宪宗年号,86—82)初年,皇帝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唐宪宗的时候,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唐元和四年(89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留下悬念,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家伙究竟凭什么这样暴戾。但究竟凭什么,作者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chén yóu fēng
xiǔ 宿 shān xià cūn
cūn lǎo jiàn
wéi kāi zūn
bēi wèi yǐn
bào lái mén
jiā dāo
cǎo cǎo shí rén
duó shàng jiǔ
chè pán zhōng sūn
zhǔ rén tuì 退 hòu
liǎn shǒu fǎn bīn
zhōng tíng yǒu shù
zhǒng lái sān shí chūn
zhǔ rén
chí duàn gēn
kǒu chēng cǎi zào jiā
shēn shǔ shén jūn
zhǔ rén shèn
zhōng wèi zhèng chéng ē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慈乌失其母,哑(yā)哑(yā)吐哀音。
哑哑:形容乌鸦的叫声。哑,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经年:终年、整年。故林:旧林,指往日与母亲所栖息的树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jīn)。
夜夜夜半啼:每晚在半夜里啼叫。夜夜,每天晚上。沾襟:眼泪沾湿衣襟。襟:上衣的前幅。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bǔ)心。
反哺:慈乌初生的时候,母亲餵养它,等它长大了,便捕取食物来餵养母亲,这叫做反哺;引申是说:报答父母的恩情。哺,音 ,餵养。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尔 :你。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不任:不能承受悲痛。不任,不堪、不能承受。任,因为押平声韵的关系,音。

昔有吴起者,母殁(mò)丧不临。
吴起:战国时鲁国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殁: 死亡。丧不临:即「不临丧」,不奔丧的意思。古代习俗,父母或尊长过世,从外地赶回料理丧事或祭拜,称奔丧。

嗟(jiē)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嗟哉:叹词。嗟,音。斯徒辈:这一类的人。斯,此、这。徒、辈都是类的意思。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复:这里是加强语气。曾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是当时有名的孝子。

诗中用大量笔墨刻画慈乌鸟“失其母,夜半啼”的情状,意在倾吐“母慈重”,而自己“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

shī
āi yīn
zhòu fēi
jīng nián shǒu lín
bàn
wén zhě wéi zhān jīn
shēng zhōng gào
wèi jìn fǎn xīn
bǎi niǎo
ěr āi yuàn shēn
yīng shì zhòng
shǐ 使 ěr bēi rèn
yǒu zhě
sàng lín
jiē zāi bèi
xīn qín
niǎo zhōng zhī céng cā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帝城春欲暮,喧(xuān)喧车马度。
帝城:皇帝居住的城市,指长安。喧喧:喧闹嘈杂的声音。度:过。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chóu)直看花数。
无常价:没有一定的价钱。酬直:指买花付钱。直:通“值”。

灼(zhuó)灼百朵红,戋(jiān)戋五束素。
灼灼:色彩鲜艳的样子。戋戋:细小,微少的样子;一说“委积貌”。五束素:五捆白绢,形容白花的姿态;一说指花的价钱。

上张幄(wò)幕庇,旁织巴篱护。
幄幕:篷帐帘幕。一作“帷幄”。织:编。巴:一作“笆”。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移来:从市上买来移栽。一作“迁来”。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习为俗:长期习惯成为风俗。迷不悟:迷恋于赏花,不知道这是奢侈浪费的事情。

有一田舍翁(wēng),偶来买花处。
田舍翁:农夫。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喻:知道,了解。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深色花:指红牡丹。中人:即中户,中等人家。唐代按户口征收赋税,分为上中下三等。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五。下面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霍松林先生对此诗是赏析。

与白居易同时的李肇在《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召铺宫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值数万者。”这首诗,通过对“京城贵游”买牡丹花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矛盾的某些本质方面,表现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买花处所发现了一位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完成了独创性的艺术构思。

全诗分两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写京城贵游买花;以下六句,写田舍翁看买花。

京城的春季将要过去,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奔驰着喧闹不已的车马。都说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地赶去买花。一开头用“帝城”点地点,用“春欲暮”点时间。“春欲暮”之时,农村中青黄不接,农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长安城中,却“喧喧车马度”,忙于“买花”。“喧喧”,属于听觉:“车马度”,属于视觉。以“喧喧”状“车马度”,其男颠女狂、笑语欢呼的情景与车马杂沓、填街咽巷的画面同时展现,真可谓声态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是对“喧喧”的补充描写。借车中马上人同声相告的“喧喧”之声点题,用笔相当灵妙。

这四句写“买花去”的场面,为下面写以高价买花与精心移花作好了铺垫。接着便是这些驱车走马的富贵闲人为买花、移花而挥金如土。“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戋戋”,委积貌,形容二十五匹帛堆积起来的庞大体积。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五束素”,即二十五匹帛。《新唐书·食货志》:“自初定两税时钱轻货重,······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当时正行“两税法”,一匹绢为三千二百,那么“五束素”便为钱八万。一株开了百朵花的红牡丹,竟售价八万,其昂贵的确惊人。那么“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其珍惜无异珠宝,也就不言而喻了。

家家以弄花为习俗,人人执迷不悟。以上只作客观描绘,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仍有待于进一步点明。白居易的有些讽谕诗,往往在结尾抽象地讲道理、发议论。这首诗却避免了这种情况。当他目睹这些狂热的买花者挥金如土,发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时,忽然发现了一位从啼饥号寒的农村“偶来买花处”的“田舍翁”,看见他在“低头”,听见他在“长叹”。这种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热闹喧哗的买花场景中,诗人不失时机地摄下了“低头独长叹”的特写镜头,并以极其鲜明强烈的对比,从“低头”的表情与“长叹”的声音中挖掘出全部潜台词:仅仅买一丛“灼灼百朵红”的深色花,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揭示了当时社会“富贵闲人一束花,十户田家一年粮”的贫富差距。最后这一警句使读者恍然大“悟”:那位看买花的“田舍翁”,倒是买花钱的实际负担者!推而广之,这些“高贵”的买花者,衣食住行,都是来源于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的“赋税”。诗人借助“田舍翁”的一声“长叹”,尖锐地反映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诗歌创作谱写人民的心声,这是十分可贵的。

chéng chūn
xuān xuān chē
gòng dào dān shí
xiàng suí mǎi huā
guì jiàn cháng jià
chóu zhí kàn huā shù
zhuó zhuó bǎi duǒ hóng
jiān jiān shù
shàng zhāng
páng zhī
shuǐ fēng
lái
jiā jiā wéi
rén rén
yǒu tián shě wēng
ǒu lái mǎi huā chù
tóu zhǎng tàn
tàn rén
cóng shēn huā
shí zhōng rén
唐朝白居易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调的旋律,手随着鼓点舞动。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鼓乐声中舞动双袖,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世上万物都无可比拟,她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开口褒奖。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大臣和女子都学这种飞快旋转的胡旋舞。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其中宫中的杨贵妃和外镇安禄山,两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杨贵妃因善歌舞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安禄山则在宫中画金鸡为饰的坐障前被杨贵妃收为义子。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安禄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让他分不清是非。以至叛军度过了黄河他还不信安禄山已反叛。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从这以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五十年来胡旋舞却一直延续下去。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请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这首歌唱给贤明的君主听让他领悟。

胡旋(xuán)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胡旋女:跳胡旋舞的舞女。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传来的民间舞。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yáo)转蓬舞。
回雪飘飖转蓬舞:形容表演者在急速的旋转,像流风中飘飖的廻雪和旋转着的蓬草。回雪,同“廻雪”; 飘飖,风吹飘荡之状;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kāng)居(qú),徒劳东来万里余。
康居:古西域国名。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huán)转。
天宝季年时欲变:天宝末年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变化。“天宝”,唐玄宗年号,从天宝元年(742)到天宝十四年(755)。“时欲变”,指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圜转:旋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太真:贵妃杨玉环号。禄山: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zhàng)下养为儿。
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兵过黄河疑未反: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幽州(今北京市)发动叛乱,好大军已渡过黄河,消息传来,唐玄宗仍不相信,还认为是诬陷安禄山。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wéi)念更深。
死弃马嵬念更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十四日,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念更深”,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兹地轴(zhóu)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地轴天维转:指安史之乱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五十年来制不禁:指胡旋舞从康居国传入中原后一直很流行。从玄宗天宝年间到白居易写此诗的宪宗元和年间(806—819)约五十多年。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在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天子为之微启齿”,共十句。主要是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作者调动夸张、比拟、想象、渲染等多种艺术手法来描绘胡旋女的舞蹈场面,从开始“弦鼓一声双袖举”,一直到结束“曲终再拜谢天子”。其中主要突出快速旋转这个胡旋舞的主要特征。胡旋女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其旋转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而且飞快地来回的旋转根本不知疲倦,转啊转啊,“千匝万周无已时”。 有人将诗中形容胡旋舞舞动速度之快的“奔车轮缓旋风迟”,误解为在车轮上跳舞。从现存史料看,胡旋应是在地面上进行的,方能做到“疾如风焉”。

许多历史记载也多突出这点,如杜佑《通典》说胡旋舞 “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 《旧唐书·安禄山传》说 安禄山“作胡旋舞疾如风焉”。元稹的《胡旋女》描绘这一特点甚至比白居易《胡旋女》中更形象:“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转得那么快,观众几乎不能看出她的脸和背,这种描写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点。此段的最

后一句“天子为之微启齿”是个过渡,由描绘胡旋舞的主要特点,以及胡旋女在跳胡旋舞时出色的惊人技艺过渡到批判君王对胡旋舞的沉溺,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从而导致祸乱,唐帝国由盛转衰。

第二层从“胡旋女,出康居”到“死弃马嵬念更深”。主要写玄宗对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的宠爱,由此导致的安史之乱。先交代胡旋女是从西域的康国。说她们是被小国之君作为贡品献给大唐天子千里迢迢来到长安。然后,诗人笔锋一转,指出从康居来的胡旋女无法与中原的胡旋者“斗妙争能”。“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是说天宝末年社会风气逆转,百官和民间皆以学胡旋舞为时尚。“中有太真外禄山”以下八句则点出君主的喜爱是导致这种喜习胡风胡舞习尚的根源。特别点出玄宗宠爱善舞胡旋的杨玉环和安禄山:“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是导致国家由治变乱造成安史之乱的根源。其中“死弃马嵬念更深”的“念更深”的含义更为深刻:它不仅暗示玄宗赐死杨贵妃是迫于无奈,也道出玄宗沉溺于歌舞的结局是既误国又害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对这“念更深”过形象的描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这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即探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批判当年曾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沉溺于胡旋舞导致安史之乱。

第三层,从“从兹地轴天维转”到结尾四句诗人认为,胡旋舞的盛行是“天宝季年时欲变”的征兆,因为它只能“迷君眼”、“惑君心”,使得唐王朝遭受了一次大劫难,“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接着,点破创作主旨,劝诫胡旋女不要只顾着跳舞;也来唱一唱我写的这首诗,给天子一些启示,让明君领悟这个历史教训。作者不直接劝诫宪宗,而是对胡旋女发话,这是一种婉曲的表达方式。比起元稹的《胡旋女》结尾直接谴责玄宗和直接告诫宪宗:“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表现手法要婉曲一些。

xuán
xuán
xīn yīng xián
shǒu yīng
xián shēng shuāng xiù
huí xuě piāo yáo zhuǎn péng
zuǒ xuán yòu zhuǎn zhī
qiān wàn zhōu shí
rén jiān lèi
bēn chē lún huǎn xuán fēng chí
zhōng zài bài xiè tiān
tiān wéi zhī wēi chǐ 齿
xuán
chū kāng
láo dōng lái wàn
zhōng yuán yǒu xuán zhě
dòu miào zhēng néng ěr
tiān bǎo nián shí biàn
chén qiè rén rén xué huán zhuǎn
zhōng yǒu tài zhēn wài shān
èr rén zuì dào néng xuán
huā yuán zhōng zuò fēi
jīn zhàng xià yǎng wéi ér
shān xuán jūn yǎn
bīng guò huáng wèi fǎn
guì fēi xuán huò jūn xīn
wéi niàn gèng shēn
cóng zhóu tiān wéi zhuǎn
shí nián lái zhì jìn
xuán
kōng
shù chàng míng zhǔ
古诗文网©赣ICP备18007976号-1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