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朝代:清朝 作者:项鸿祚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lán shān xīn
zuì 绿 qín xiàng bàn zhù
zhěn xīn chóu
cán huā xiāng yuè mǎn lóu
fán shēng cuì guǎn
chuī jǐn píng chūn mèng yuǎn
zhī yǒu chuí yáng
fàng qiū qiān yǐng guò qi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太依恋春天的美好,也太担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们比平常人感受着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从阑珊的春意写起,为读者描绘了—幅春夜愁思图。开头两句写作者感到春意阑珊,心绪惆伥。在酒醉后漫倚绿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绿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地点。时间已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春花开始凋落,面对阑珊的春意,作者内心不禁涌起万般惆怅。项鸿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说的“生幼有愁癣”。故“其情艳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因此,在这样一个寂寥宁静的春夜,作者万般的愁绪无处排遣,只好借酒浇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为伴,暂且用琴声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以琴排忧,却又心绪皆无的情景。“一枕新愁”二句,写作者夜深难眠,满腹愁绪。“残夜’’正是人们熟睡之际,而作者却嗅着庭院花香,看见满楼月色。这“残夜花香月满楼”句,暗示了作者难以成眠,使读者好像看到作者睁眼不寐沉思忧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动地勾出作者愁绪绵绵,辗转反侧之状。“新愁”到底是什么,这里没有说,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笔法暗示出来。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笔墨道出了这种“新愁的由来。“繁重绝管,吹得锦屏春梦远”,终于道出了是隔墙邻居家繁杂的管弦乐声,把自己难成的春梦吹向了遥远的地方。从句子表面来看,似乎是比邻的弦管乐声搅得自己难以入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作者的托词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对隔墙佳人的思恋,才使得他卧不安席。这一点在结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打秋千的女子,这才是作者为之辗转反侧而产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静,作者因相思而产生的种种愁绪却无法传递绐对方。因此,只好把这种哀怨发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杨上,仿佛那静静的垂杨也不解人意,偏偏挡住了作者的视线,从而使他连荡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达了作者对佳人深深的爱恋,却又无法向对方表达的惆怅与哀怨。

总之,这首词以其清新幽怨的风格,缠绵委婉的笔调,以情写景,景中寄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思想感情,读来令人感到真挚自然。

参考资料:
1、田军,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第1309页
2、周笃文红袖添香婉约词: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第201页
3、徐育民赵慧文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出版社,1982:第304页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屏夜花香月满楼。
心情惆怅心绪低落,醉后倚靠着绿绮之琴独自愁苦。满枕新愁无处倾诉,长夜将尽花香袭人月光照遍小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隔壁不知是谁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这锦屏美梦相思之情吹走。只有这绿荫匝地的垂杨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过墙头。

参考资料:
1、孙文光,彭国忠明清词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0页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第698页

阑珊(shān)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互换。歌吹:歌唱和吹奏。词中偏指吹奏。阑珊:纷乱的样子。此处形容人物情绪。绿琴:绿绮琴,传说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后即用以指琴。残夜:夜将尽。

繁笙(shēng)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繁笙:谓笙声繁密。脆管:清脆的笛声。锦屏:鲜艳华美的屏风。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此处代指华贵的卧房。“只有垂杨”二句:指垂杨挡住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张先《青门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此处反用其意。秋千:一种体育活动用具。此处代指荡秋千的女子。

参考资料:
1、孙文光,彭国忠明清词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0页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第698页
相关翻译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注释

①阑珊:哀残。此处形容人物情绪。②残夜:夜将尽。...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评解

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一枕新愁,心绪阑珊。而繁笙脆管,隔墙传来,使人难于入梦。结句“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含蓄地透露了诗人“一枕新愁”辗转反侧的忧郁情怀。这...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这首词收于《忆云词》甲稿,是项鸿祚二十五岁前所写,为夜闻隔墙歌吹声有感而作之词。

作者介绍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朝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详情
相关作品
清朝项鸿祚项鸿祚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是。
偏是好春是,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正值杏花开放,燕子也飞来飞去的忙碌,这一切都显出春景的美。偏偏就因为春光绚丽,这几日中,风的号子是那么的凄凉,雨打在身上也是那么的冷。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杨柳的枝叶四处飘散,桃树与银杏树上的花苞、叶儿依旧玲珑娇小。我独自一人站在这景中想自己的心事。刚刚等到我停止了心头的思绪,风将叶儿吹起一片,那吹萧的箫声,也随着风晃荡过墙头,飘向远方。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者:犹“这”。

杨枝飘泊(bó),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杨枝:唐诗人白居易侍妾樊素,因善歌《杨柳枝》得名。桃根:晋代王献之妾桃叶之妹。

项鸿祚被人称为“别有怀抱者”,其词往往一波三折,“辞婉而情伤”。此词上片先写杏放燕飞,春光大好,继以“偏是”转至“风凄雨凉”;下片写柳飘桃小,独自思量,继以“刚待”折入“箫声过墙”;委婉曲折,乍断又继。末三句意与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同。

xìng huā kāi le yàn fēi máng
zhèng shì hǎo chūn shì
piān shì hǎo chūn shì
zhě fēng liáng
yáng zhī piāo
táo gēn jiāo xiǎo
liàng
gāng dài liàng
chuī piàn xiāo shēng guò qiáng
清朝项鸿祚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水天一色一片清静凉爽气息,庭院中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纳凉消夏。门帘高卷清风摇动着室内的蜡烛,竹影婆娑映照墙上就像一幅美丽的写竹图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醉后躺卧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轻罗纨扇微微煽动凉气徐发。荷塘里骤雨一下子就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是秋风萧杀。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清话:清新美好的意思。销夏:消除暑气,即纳凉。销一作“消”。蜡炬:蜡烛。

醉来扶上桃笙(shēng),熟罗扇子凉轻。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桃笙:竹簟。据陈鼎《竹谱》载,四川阆中产桃笙竹,节高皮软,制成竹席,暑月寝之无汗,故人呼竹簟为桃笙。熟罗:丝织物轻软而有疏孔的叫罗。织罗的丝或练或不练,故有熟罗、生罗之别。一霎:一会儿。

词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二句,勾画出一幅夏夜宁静、清幽的画面。描写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无声,只有词人在池畔乘凉。“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是写在庭院乘凉的词人所看到的室内的情景。根据下片词首句“醉来”二字判断,词人此时是在以酒销夏,边饮酒边观赏院中的景色,夜风吹来,室内的蜡烛光炬被风吹得摇晃不定,门帘也随风摇动;室外,月光将竹林映照在墙壁上,竹影依风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这里,词人是以动写静,那被风吹动的烛光,飘乎不定的门帘和那半墙如画的竹影,更显出夏夜的宁静,虽不一字月,却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优美的夏夜图便可在眼前浮现。

词的下片着意描写词人乘凉时的心情。“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二句,是写人的动作。词人醉酒后扶墙走到床边,躺在竹席上,手执熟罗扇,轻轻的扇风虽使人略感清凉,但却难解词人的醉意,在朦胧的醉意中,词人由凉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眼前池塘正是莲叶碧青,荷花争奇之时,然而瞬间雨过,一夜间便花凋叶残,明朝醒来,庭院里便是一片秋声。最后两句着似写景,实则是借写醉意中的幻觉,寄托词人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全词勾勒出一幅常见的池边消夏图,传递了一种闲适、安逸、祥和的气息。水天清话,夜深入静,是小令的基调,但不时有风中烛曳、墙上竹动、席上人晃、手中扇摇、水中波兴,来打破这种静谧。以动衬静,对比分明。项鸿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触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忧情苦绪。这首词就是词人以传神的笔墨,抓住刹那间的愁情描绘出的如画的境界。

shuǐ tiān qīng huà
yuàn jìng rén xiāo xià
fēng yáo lián xià
zhú yǐng bàn qiáng huà
zuì lái shàng táo shēng
shú luó shàn liáng qīng
shà táng guò
míng cháo biàn 便 shì qiū shēng
清朝项鸿祚项鸿祚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这首诗表现了一个幽静清凉的夜晚景象。水清天凉,院子里静谧无声。蜡烛在风中摇晃,帘子不肯落下,墙上竹影随风舞动,仿佛是一幅画卷。诗人喝醉了,需要别人搀扶着走,手里还拿着桃木笙管,扇子轻轻地拂过,给夜晚增加了凉爽感。突然下起阵雨,荷塘被雨淋湿,随着雨声,这个夜晚也逐渐进入秋天的气息。整篇诗句表达了对优美自然环境以及宁静的追求和享受。

shuǐ tiān qīng huà
yuàn jìng rén xiāo xià
fēng yáo lián xià
zhú yǐng bàn qiáng huà
zuì lái shàng táo shēng
shú luó shàn liáng qīng
shà táng guò
míng cháo biàn 便 shì qiū shēng
清朝项鸿祚项鸿祚
西风已是难听,如何又著芭蕉雨?
泠泠暗起,澌澌渐紧,萧萧忽住。
候馆疏,高城断鼓,和成凄楚。
想亭皋木落,洞庭波远,浑不见,愁来处。
此际频惊倦旅,夜初长,归程...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凄凉和旅途的疲惫。西风刮得十分凌乱,雨水不断地落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自然显得更加寂静和凄凉。作诗人感到非常孤独和疲惫,而他所到之处也都是冷落和荒凉。回想起过去美好的经历,现在却只有空虚和无助。即使有些声音还在耳边响起,但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整个景象仿佛在诉说着一个道理:秋天如此,生命就像一滴水滑入万顷黄芦之中,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感到无尽的哀伤。

西 fēng shì nán tīng
yòu zhe jiāo
líng líng àn
jiàn jǐn
xiāo xiāo zhù
hòu guǎn shū
gāo chéng duàn
chéng chǔ
xiǎng tíng gāo luò
dòng tíng yuǎn
hún jiàn
chóu lái chù
pín jīng juàn
chū zhǎng
guī chéng mèng
qióng tàn
biān hóng 鸿
jiǎn dēng shuí
gèng shāng xīn
lián qiū dào
shēng gèng
mǎn hán jiāng shèng yǒu
huáng wàn qǐng
juàn hún
清朝项鸿祚项鸿祚
阖闾城下漏声残,别愁千万端。
蜀笺书字报平安,烛花和泪弹。
无一语,只加餐,病时须自宽。
早梅庭院夜深寒,月中休倚阑。

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一位在阖闾城下等待重要消息的人(可能是军人或家人),他听到了漏声,黄昏时分感到别离之苦。但最终他收到了来自蜀地的平安书信,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然而,他仍面临病痛的困扰,需要好好休息调养身体。夜晚,他在庭院里看着早梅,倚在栏杆上静静思考。整篇诗抒发的是等待、离别、相聚和思念的情感。

chéng xià lòu shēng cán
bié chóu qiān wàn duān
shǔ jiān shū bào píng ān
zhú huā lèi dàn
zhī jiā cān
bìng shí kuān
zǎo méi tíng yuàn shēn hán
yuè zhōng xiū lán
更多关于项鸿祚的古诗>>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