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塞下曲·其六

朝代:唐朝 作者: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běi fēng diāo bái cǎo
qīn qīn
hòu shù lóu yuè
qiū lái biān jiāng xīn
tiě shuāng zhòng
zhàn suì nián shēn
yǒu lóng sāi
yān chén fēi zhì j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744~800)唐朝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 五言律诗 。此题一作《塞上曲》 ,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 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 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 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 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白草为北风所凋 ,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 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 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 ,军情非常紧急。 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 。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 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 露重,战马岁年深 。”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 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 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 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 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 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 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 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 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 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 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 ,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 。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 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 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 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 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 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 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之后 ,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 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 ,互相补充, 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 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句法富有变化,而且用字也特别凝炼、 准确、形象。动词“凋”字,用以表示北风对白草的 强大威力 ,“飞”字用来说明烟尘的接连不断和弥漫 无际,都极为有力、准确。形容词“重”字、 “深” 字,更具有双重含义 ,不仅写出霜重、年深的情况, 而且进一步表示出边将内心的深重痛苦,十分形象而 又含蓄。前人评价昱的诗“滥觞晚唐 ”,就是指其 遣词造句严整工稳而言,但诗人的“匠心”表现在诗 中却堪称羚羊挂角不着痕迹。

běi fēng diāo bái cǎo
qīn qīn
hòu shù lóu yuè
qiū lái biān jiāng xīn
tiě shuāng zhòng
zhàn suì nián shēn
yǒu lóng sāi
yān chén fēi zhì jīn
唐朝戎昱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
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思念之情。江边的柳树已经被风吹得断了,枝条上的黄色绸带还未整齐地垂下来。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想起自己多少次的失意、失恋和伤心。一只小鸟停留在枝头,它的姿态虽然低垂,却让人觉得它在欣赏着这样一种美丽。 诗人本人也是处于离乡别亲的状态中,离开家园,眼泪正要落下。与挚爱分别又要解开相互携手的手,但他们的思念之路却有万里之遥,春天逝去,夕阳西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别苦痛的感慨。

jiāng liǔ duàn cháng
huáng chuí wèi
rén kàn zhòng hèn
niǎo zhī
xiāng lèi zhèng kān luò
jūn yòu jiě xié
xiàng wàn dào
chūn yáng 西
唐朝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yīng)久住浑相识,欲别频(pín)啼四五声。
浑:全。频啼:连续鸣叫。

这首诗作于搬家时,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这是因为戎昱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

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

hǎo shì chūn fēng shàng tíng
liǔ tiáo téng màn qíng
huáng yīng jiǔ zhù hún xiàng shí
bié pín shēng
唐朝戎昱
暂作宜阳客,深知太守贤。政移千里俗,人戴两重天。
旧郭多新室,闲坡尽辟田。倘令黄霸在,今日耻同年。

这首诗来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它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离别地方宜阳县太守卫八的敬重和赞赏。 首先,诗人表示自己只是暂时作为宜阳县的客人,而太守卫八则是一位真正的领袖英才,深知其才能超群。然而,由于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千里之外的俗世品味与宜阳大相径庭,这使得太守的才华难以被广泛认可,成为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物。 接着,诗人描绘了宜阳县的变化:原本的城郭已经被新的房屋所替代,而原本外面的空旷山坡也都被开垦成了农田。这种发展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传统的文化和历史遗迹。 最后,诗人想到了黄霸这个历史上的名臣,他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的人,如果他在场的话,肯定会感到今天的时代与他那个年代相比,已经变得明显衰落和低劣。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代社会的失望和忧虑。

zàn zuò yáng
shēn zhī tài shǒu xián
zhèng qiān
rén dài liǎng zhòng tiān
jiù guō duō xīn shì
xián jìn tián
tǎng lìng huáng zài
jīn chǐ tóng nián
唐朝戎昱
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这首诗描写的是三月江城柳絮飞舞的景象,以及五年流浪的游客最终要离开并送别一个人回家。在分别之际,诗人把自己的眼泪和乡愁的泪水混合在一起,湿润了被送别者的衣袖,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sān yuè jiāng chéng liǔ fēi
nián yóu sòng rén guī
jiāng bié lèi xiāng lèi
jīn lán gàn shī 湿
唐朝戎昱
江东万里外,别后几凄凄。峡路花应发,津亭柳正齐。
酒倾迟日暮,川阔远天低。心系征帆上,随君到剡溪。

这首诗是表达了离别后的悲苦之情以及对远方友人或亲人的眷恋之情。诗人置身于万里之遥的江东,望着峡路两旁的花草和津亭边的柳树,庆幸自己曾经来过这个地方,但此时却倍感凄凉。诗中的“心系征帆上”,表示诗人将自己的心系在征帆上,随着船只漂流在江水之上,想要与友人再次相聚。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离别后未知归期的切切盼望。

jiāng dōng wàn wài
bié hòu
xiá huā yīng
jīn tíng liǔ zhèng
jiǔ qīng chí
chuān kuò yuǎn tiān
xīn zhēng fān shàng
suí jūn dào yǎn
唐朝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这首诗的含义是作者夜晚听到了寒江水流的声音,窗外竹影摇曳,在月光的映照下形成了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景象。在回忆自己渡过的种种经历时,他感叹人生如梦,难以预料未来,即使是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也会产生无限遐想。

hán jiāng jìn màn liú shēng
zhú yǐng lín chuāng luàn yuè míng
guī mèng zhī shuǐ kuò
lái hái dào luò yáng chéng
唐朝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shē)。
赊:遥远。

雪声偏傍(bàng)竹,寒梦不离家。
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晓角分残漏(lòu),孤灯落碎花。
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碎花:喻指灯花。

二年随骠(piào)骑,辛苦向天涯。
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zuò dào sān gèng jìn
guī réng wàn shē
xuě shēng piān bàng zhú
hán mèng jiā
xiǎo jiǎo fèn cán lòu
dēng luò suì huā
èr nián suí biāo
xīn xiàng tiān
唐朝戎昱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愁人不愿听,自到枕前来。
风起塞云断,夜深关月开。平明独惆怅,飞尽一庭梅。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思乡之情的感受。诗人入夜后,听到了哀怨悠远的笛声。尽管他心中愁苦,但其他人并不想听他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风吹起沙尘和云雾,在深夜中月色明亮。早晨来临时,诗人仍然忧虑,看着梅花凋谢,寄托了一份无限的思恋之情。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因离乡而感到孤独和悲伤,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深沉而真挚。

guī qiē
shēng qīng gèng āi
chóu rén yuàn tīng
dào zhěn qián lái
fēng sāi yún duàn
shēn guān yuè kāi
píng míng chóu chàng
fēi jìn tíng méi
唐朝戎昱
草草还草草,湖东别离早。何处愁杀人,归鞍雪中道。
出门迷辙迹,云水白浩浩。明日武陵西,相思鬓堪老。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离别之情。他匆匆忙忙地草草告别,早早地离开了东湖。他不知道自己将去何处,因此心中充满了愁苦。当他驾着马车穿过白茫茫的雪原时,他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明天,他将到达武陵的西部,但他的相思之情已经让他的头发变得花白了。

cǎo cǎo hái cǎo cǎo
dōng bié zǎo
chù chóu shā rén
guī ān xuě zhōng dào
chū mén zhé
yún shuǐ bái hào hào
míng líng 西
xiàng bìn kān lǎo
更多关于戎昱的古诗>>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