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爱莲说

朝代:宋朝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shuǐ cǎo zhī huā
ài zhě shèn fān
jìn táo yuān míng ài
táng lái
shì rén shèn ài dān
ài lián zhī chū ér rǎn
zhuó qīng lián ér yāo
zhōng tōng wài zhí
màn zhī
xiāng yuǎn qīng
tíng tíng jìng zhí
yuǎn guān ér xiè wán yān
wèi
huā zhī yǐn zhě
dān
huā zhī guì zhě
lián
huā zhī jūn zhě
zhī ài
táo hòu xiān yǒu wén
lián zhī ài
tóng zhě rén
dān zhī ài
zhò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资料:
1、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编辑部邮箱,1983年Z1期
2、陈振鹏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253-1255
3、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924-927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参考资料:
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228-22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71-172
3、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编辑部邮箱,1983年Z1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参考资料:
1、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1981:228-22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71-172
3、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编辑部邮箱,1983年Z1期
相关翻译

爱莲说爱莲说翻译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爱莲说爱莲说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爱莲说创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作者介绍
周敦颐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详情
相关作品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V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shuǐ cǎo zhī huā
ài zhě shèn fān
jìn táo yuān míng ài
táng lái
shì rén shèn ài dān
ài lián zhī chū ér rǎn
zhuó qīng lián ér yāo
zhōng tōng wài zhí
màn zhī
xiāng yuǎn qīng
tíng tíng jìng zhí
yuǎn guān ér xiè wán yān
wèi
huā zhī yǐn zhě
dān
huā zhī guì zhě
lián
huā zhī jūn zhě
zhī ài
táo hòu xiān yǒu wén
lián zhī ài
tóng zhě rén
dān zhī ài
zhòng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这首诗来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赠李儋元参军》。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白居易作为一个道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第一句“老子生来骨性寒”意为白居易具有谦虚、勤俭和清高的性格特点。第二句“宦情不改旧儒酸”说明白居易即使做了官也没有迷失自己,仍然保持着儒家的传统思想。第三句“停杯厌饮得醪味,举筋常餐淡菜盘”表现出他简朴的生活方式。第四句“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则表示他在官场中能够平心静气地处理繁琐的政务,官场风险不影响他内心的平静。最后一句“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则表明他认为自己遵循的是道家思想,不仅是为了自身修行,也希望对别人有所帮助。

lǎo shēng lái xìng hán
huàn qíng gǎi jiù suān
tíng bēi yàn yǐn láo wèi
jīn cháng cān dàn cài pán
shì rǒng zhī jīn juàn
guān qīng yíng mèng hún ān
rén wèn kuàng
wéi dào chōng líng zhī bān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斯须暮云合,白日无馀晖。
金波从地涌,宝燄穿林飞。
僧言自雄夸,俗骇无因依。
安知本地灵,发见随天机。

这首诗的含义是: 一时间日落西山,乌云密布,天色渐暗;太阳已经完全隐没,天空上没有余晖。但突然间,从地下涌出了黄金色的波浪,像火焰一样穿过树林,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有些僧人说这是因为自己修行高深而引起的奇异现象,而一些世俗的人则感到惊慌不安,不知所措。谁知道这里的土地灵气旺盛,自然界的奇妙变化也许是随着它的天命而来的。

yún
bái huī
jīn cóng yǒng
bǎo yàn chuān 穿 lín fēi
sēng yán xióng kuā
hài yīn
ān zhī běn líng
jiàn suí tiān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
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日夜流。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古老的渡口听着落叶和蝉鸣声,准备乘船离开。他的别离之情就像长江一样悠长流淌,无论远近都会一直存在。

luò chán shēng tóu
tóu rén yōng háng zhōu
lìng qíng zhǎng jiāng shuǐ
yuǎn suí gōng liú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
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

这首诗所表达的含义是,像风一样谦虚自持而不张扬,即使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也要保持警觉和谨慎。同时,它也提到了开关门的便利以及大千世界的存在。整体来说,这首诗词强调了处事应该保持低调和小心谨慎,并且要明白自身在整个宇宙中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

yǒu fēng hái yǎn
shì zhòu cháng guān
kāi cóng fāng biàn 便
qián kūn zài jiān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这首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一个人在书房中静坐思考的境界和感悟。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安静地坐在书房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优美的草色景象,体现出他对自然的爱好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二千年远事”可能指历史上的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仍然可以通过书籍留存下来,并且随时可以被人们所了解和学习。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推崇,认为阅读是一种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和启迪的方法。 总之,这首诗歌倡导了一种深入书卷、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以及对于历史和知识的珍视态度。

shū fáng zuò wàn xiū
nuǎn fēng cǎo yōu
shuí dào èr qiān nián yuǎn shì
ér jīn zhī zài yǎn qián tóu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元子溪曰瀼,诗传到于今。
此俗良易化,不欺顾相饮。
庐山我久爱,买田山之阴。
田间有流水,清泚出山心。
山心无尘土,白石磷磷沈。
潺湲来数里,到此始澄深。
有...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是元子溪自我介绍的一首诗歌。他首先提到了自己的家乡——瀼(音:yǎng)河,这个地方在唐朝时期就有著名的诗人所传颂。他指出这里的文化良好,易于感化教化人民,并且人们彼此相见不会欺骗。 接着他谈到了庐山,他长期爱慕这座山并且购置了山下的田地。他的土地上有一条流水从山心涌出,清澈透亮,没有尘土。流水经过他的土地后变得更加清澈。田间的龙和岸边的树木都显得非常神秘而美丽。他在山上建了一座书堂,坐在隐几上观看山间云雾,或倚梧树欣赏风月之美,或吟诗或弹琴,也可能陷入凝思或喝酒。 他曾阅读过许多经典古籍,但现在只留下了数十本黄卷轴,感慨伟大圣贤的言论已经无声无息。他的窗外是菜园,园外是桑麻林,他在这里种芋头和蔬菜,做成布料可以够衣食之需。他感到自己现在非常幸福,拥有丰足的财富却不会被世俗之物所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表达了元子溪对于自然、文化和智慧的热爱,以及他对于简朴生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yuán yuē nǎng
shī chuán dào jīn
liáng huà
xiàng yǐn
shān jiǔ ài
mǎi tián shān zhī yīn
tián jiān yǒu liú shuǐ
qīng chū shān xīn
shān xīn chén
bái shí lín lín shěn
chán yuán lái shù
dào shǐ chéng shēn
yǒu lóng
àn hán sēn sēn
shū táng gòu shàng
yǐn kàn yún cén
huò zhěn
fēng yuè yíng zhōng jīn
huò yín huò míng
huò jiǔ huò míng qín
shù shí huáng juàn zhóu
shèng xián tán yīn
chuāng qián chóu yòu
yòu wài sāng lín
shū suì
juàn qīn
bǎo xuān guì
kāng níng jià jīn
gài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一日复一日,一杯复一杯。
青山无限好,俗客不曾来。
往事已如此,朱颜安在哉。
寄语地上客,厉乱竟谁催。

这首诗的意思是: 时间就像一天又一天,酒杯也是一杯接着一杯。青山美丽无限,但平常人很少来游览。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了过去,曾经红颜如花的人现在何在呢?作者寄语那些还在世上漂泊的人,战争和动荡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bēi bēi
qīng shān xiàn hǎo
céng lái
wǎng shì
zhū yán ān zài zāi
shàng
luàn jìng shuí cuī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
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这首诗词的含义可能是: 退居山林的人自称像孔子一样谦虚,因为他深刻地理解了道教的思想,并排斥了世俗的挂念。虽然他不知道大颠(也许是指佛教的涅槃)是什么样的,但他仍然珍视着一些书籍,以便继续磨砺自己的修行之路。同时,他也意识到,他的衣服和物质财富对于内心的成长来说并不重要,因此他愿意放下这些东西,专注于自我提升。

tuì 退 zhī wèi
yuán dào shēn pái shì lǎo fēi
shí diān zhě
shù shū zhēn zhòng gèng liú
宋朝周敦颐周敦颐
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间。
此亦有君吾茂乐,不辞高远共跻攀。

这首诗表达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不容易,因为许多人更注重自己的私利和名声而忽视了情感交流。然而,即使在崎岖高远的山水之间,有些人像作者君吾茂乐一样愿意一起攀登。作者与他们共同追求高远的目标,愿意与他们分享这段旅程,不会因为艰难险阻而放弃。

xún shān xún shuǐ yóu nán
ài ài míng xīn shǎo jiān
yǒu jūn mào
gāo yuǎn gòng pān
更多关于周敦颐的古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