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朝代:唐朝 作者:贾至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禁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yín zhú cháo tiān zhǎng
jìn chéng chūn xiǎo cāng cāng
jìn tiáo ruò liǔ chuí qīng suǒ
bǎi zhuàn liú yīng mǎn jiàn zhāng
jiàn pèi shēng suí chí
guàn shēn xiāng
gòng ēn fèng chí shàng
cháo cháo rǎn hàn shì jūn w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

这首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全诗用比较贴切的文字描写场面,虽说用到一些褒义的修辞,但是却没有出了早朝大明宫这个场面,用字很集中,并没有用使读者有更多题外思索的字眼,说白了就是意境上苍白,虽然有词藻的堆叠,可是还是落在俗套里。不过或许是场面过于宏大,诗人作为一名官员,能如此下笔已是难能可贵了。

用紫陌形容甬道,前人的诗里就有,不新鲜;对青琐的描写,也很平常;建章殿是汉代的宫殿,这里因为避讳而代指唐朝的宫殿,走了一般的路子;大臣受皇恩而得以站于凤凰池上,这更是封建社会千年的传统;至于朝朝协助君主,古代三纲中臣以君为纲讲了好几千年了,写出来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也是因为这首诗记载的场面在那个时代日日重演,所以诗还是有了历史见证一样的作用。

政治色彩浓厚的诗通常因为要表达主观上的尊重及客观上的严肃,诗写出来个性却不突出在所难免。当然这不是说写宫廷生活一定不能加入个人色彩,而是说封建社会里的诗人写宫廷生活就会免不了有如此的缺憾,在当时政治局面是不允许他们那样的,和现在写诗不一样。现在讲民主,批评起时事来可以酣畅淋漓得加进自己的感情。可是那个时代写诗却是不兴这样的,一旦如此,就会被人另眼相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写一个宫廷生活的场面,不是为了让人躲着自己,在这里诗人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这种场面,从而了解自己也是个本分的臣子,要不然这首诗不会写得如此直白。

读者如果能体谅贾至不能免俗的原因,那就会明白诗里那些臣子为什么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就会较为容易得理解在那座华丽的宫殿上演出着一幕什么样的大戏。

参考资料:
1、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
2、莫砺锋,《唐诗三百首》佳作解读——四首《早朝大明宫》诗的优劣[J],《文史知识》.2011,04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共受皇恩同职凤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

参考资料:
1、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
2、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
3、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银烛:蜡烛,有银饰的烛台。此指百官早朝时擎的灯火。朝天:一作“熏天”。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紫红泥铺的路,指京城长安的路。禁城:宫城。晓苍苍:拂晓时暗青色的天空。

禁条弱柳垂青琐(suǒ),百啭(zhuàn)流莺满建章。
弱柳:嫩柳。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代指宫门。百啭:鸣声婉转多样。建章:汉代宫名,代指大明宫。

剑佩声随玉墀(chí)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剑佩:百官在朝见时必须佩带的宝剑和玉佩。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惹:沾染。御炉:御用的香炉。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zhāo)朝染翰(hàn)侍君王。
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上:一作“里”。朝朝:天天;每天。染翰:写文章。翰,笔。

参考资料:
1、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77-178
2、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7-138
3、包和平书画千家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65
相关翻译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翻译

银烛朝天光照京郊路长,禁城宫阙春色拂晓苍苍。 千条嫩柳枝条垂拂青琐,百啭黄莺鸣叫声绕建章。 剑佩声随早朝登阶趋步,衣裳冠带身沾御炉檀香。 共受皇恩同职风凰池上,日日执笔染墨侍候君王。...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赏析

这是描写百官上朝场面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政治色彩很浓。皇宫豪华的气派以及百官上早朝时严肃隆重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三年(758)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表面上的中兴局面已经形成。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下这首诗,描写皇帝回朝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

作者介绍
贾至
贾至(718-772)字幼邻(邻,一作麟)。洛阳人。明经出身。天宝初任校书郎、单父尉等职。天宝末为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出为汝州刺使。次年贬为岳...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贾至贾至
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
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江边停留的夜晚,欣赏着江水奔腾向东,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月色清朗,衬托出江边的景色更加美丽,此刻芦苇随风摇曳,仿佛比竹子更加幽静优美。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借助月色和微风描绘出了江边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西 jiāng wàn xiàng dōng liú
jīn jiāng biān zhù zhōu
yuè gèng tiān chūn hǎo
fēng shèng zhú fēng yōu
唐朝贾至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风寒冷的天气中,独自行走在楚水和吴山之间的道路上的情景。他与朋友相聚,今天要尽情畅饮,明天则将分别,不知何时再见,未来的路途漫长无尽。这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意境深远,悲壮感人。

xuě qíng yún sàn běi fēng hán
chǔ shuǐ shān dào nán
jīn sòng jūn jìn zuì
míng cháo xiàng màn màn
唐朝贾至贾至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南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他与老朋友在江上重逢,共同回忆往事。然而,当他们看到湘山时,心中不禁有些悲伤。夜晚,明月和秋风一起吹拂着洞庭湖的水面,孤鸿独自飞行,仿佛是一只扁舟。枫叶纷纷落下,波浪缓缓起伏,三百六十度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作者则随心所欲地乘坐轻舟,欣赏着白云和明月,怀念着湘娥。落日西山,作者的心情却依然无法平静,因为他不舍得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

jiāng shàng xiàng féng jiē jiù yóu
xiāng shān yǒng wàng kān chóu
míng yuè qiū fēng dòng tíng shuǐ
hóng 鸿 luò biǎn zhōu
fēng àn fēn fēn luò duō
dòng tíng qiū shuǐ wǎn lái
chéng xìng qīng zhōu jìn yuǎn
bái yún míng yuè diào xiāng é
jiāng pàn fēng chū dài shuāng
zhǔ biān huā huáng
qīng zhōu luò xìng jìn
sān xiāng zhǎng
唐朝贾至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柳絮(xù)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逐:随,跟随。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liǔ fēi shí bié luò yáng
méi huā hòu dào sān xiāng
shì qíng zhú yún sàn
hèn kōng suí jiāng shuǐ zhǎng
唐朝贾至贾至
今夕秦天一雁来,梧桐坠叶捣衣催。
思君独步华亭月,旧馆秋阴生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思念远方恋人的场景。秦天的夜晚,一只孤雁飞来,梧桐的叶子掉落在捣衣声中,似乎在催促着等待归来的人。 诗人独自一人,在华亭上漫步,仰望着月色,心中思念着远方的恋人,感叹着时光匆匆,旧日的回忆如今已成为过去,唯有青苔依旧生长在他曾居住过的旧馆。整首诗意境悠远、空灵,表达出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jīn qín tiān yàn lái
tóng zhuì dǎo cuī
jūn huá tíng yuè
jiù guǎn qiū yīn shēng 绿 tái
唐朝贾至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cǎo qīng qīng liǔ huáng
táo huā luàn huā xiāng
dōng fēng wéi chuī chóu
chūn piān néng hèn zhǎng
唐朝贾至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湖岸的枫树纷纷飘落进水中,晚风吹起,湖面荡起缕缕波纹。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与友人兴会所至,也不管小舟驶向哪里;抬头望月,明月在天,白云缭绕,于是有感而凭吊湘娥。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枫岸:多枫树的江岸。秋水:秋天的江湖水。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é)。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二人投湘水而死,遂为湘水之神。

这首诗具体描写洞庭湖秋景。

扑入作者眼帘的还是一片萧瑟景象:“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

“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遥望满天的白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整首诗的精华就凝聚在这末一句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情致含蓄蕴藉,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诗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fēng àn fēn fēn luò duō
dòng tíng qiū shuǐ wǎn lái
chéng xìng qīng zhōu jìn yuǎn
bái yún míng yuè diào xiāng é
唐朝贾至贾至
春草纷碧色,佳人旷无期。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叹息良会晚,如何桃李时。怀君晴川上,伫立夏云滋。
凛凛秋闺夕,绮罗早知寒。玉砧调鸣杵,始捣机中纨。
忆昨别离日...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佳人的思念和渴望。在春天,草地绿色蔓延,美丽的女子却一去不复返,诗人心中千里迢迢地思念着她,想要采摘商山上的珍贵芝草。他深深叹息相逢太晚,像桃李花谢之后遗憾。回忆起与佳人别离时的情景,心中悲痛难抑。秋天傍晚,绮罗衣裳已经感受到凉意,玉砧敲击杵声响起,开始制作纺织品。诗人忆及佳人,白露覆盖阶梯。听到关河处有消息传来,他想寄送双玉盘给远方的爱人,以表示自己的忠诚和爱意。最后,他简洁而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远在万里的佳人能够知道他的思念之情。

chūn cǎo fēn
jiā rén kuàng
yōu zāi qiān xīn
cǎi shāng shān zhī
tàn liáng huì wǎn
táo shí
huái 怀 jūn qíng chuān shàng
zhù xià yún
lǐn lǐn qiū guī
luó zǎo zhī hán
zhēn diào míng chǔ
shǐ dǎo zhōng wán
zuó bié
tóng huā jǐng lán
jīn lái jūn shí
bái yíng jiē tuán . . wén yǒu guān xìn
shuāng pán
wěi zhēn xīn
pán jiàn jiā cān
jiē jūn zài wàn
shǐ 使 qiè dài kuān
唐朝贾至贾至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阳光温暖、柳树青翠欲滴。北飞的候鸟飞向远方,夜幕降临时消失不见。在岳阳城上,人们听到笛声,它让人们感到春天的心情和湖洞庭的美丽。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zhǎng fēng nuǎn liǔ qīng qīng
běi yàn guī fēi yǎo míng
yuè yáng chéng shàng wén chuī
néng shǐ 使 chūn xīn mǎn dòng tíng
唐朝贾至贾至
画舸欲南归,江亭且留宴。
日暮湖上云,萧萧若流霰。
昨夜相知者,明发不可见。
惆怅西北风,高帆为谁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乘船南归的人在江亭上宴请众人。落日时分,湖面上云层缭绕,仿佛飞舞的雪花。而那些曾经相识的人,却已经离开,无法再相见。作者感叹着西北风的凄凉,不知道高高飘扬的帆是为了谁而扇动。整首诗渲染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美好时光以及未知未来的思考和祈盼。

huà nán guī
jiāng tíng qiě liú yàn
shàng yún
xiāo xiāo ruò liú xiàn
zuó xiàng zhī zhě
míng jiàn
chóu chàng 西 běi fēng
gāo fān wéi shuí shàn
更多关于贾至的古诗>>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禁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