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上高侍郎

朝代:唐朝 作者: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tiān shàng táo zhǒng
biān hóng xìng yún zāi
róng shēng zài qiū jiāng shàng
xiàng dōng fēng yuàn wèi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

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参考资料:
1、周啸天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4-1315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3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yǐ)云栽。
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着。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

芙(fú)蓉(róng)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花的别名。

参考资料:
1、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3
创作背景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上高侍郎创作背景

此诗是一首晋谒之作。高侍郎当指礼部侍郎高湜。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高湜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旋拜礼部侍郎。此诗当作于是时。

作者介绍
高蟾
高蟾,生卒年不详。唐朝文人,家贫、为人重气节,(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高蟾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上的碧桃和着甘露种植,日边的红杏倚着彩云栽培。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畔,从不抱怨东风不让她及时开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yǐ)云栽。
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着。倚云:靠着云。形容极高。

芙(fú)蓉(róng)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花的别名。

此诗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的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比拟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

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tiān shàng táo zhǒng
biān hóng xìng yún zāi
róng shēng zài qiū jiāng shàng
xiàng dōng fēng yuàn wèi kāi
唐朝高蟾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金陵:今南京。归:全诗校:“一作悲。”晚翠:傍晚苍翠的景色。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犹:全诗校:“一作旋。”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欧阳修有《秋声赋》,以各种比喻描摹秋天的声响。。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丹青手:指画师。片:全诗校:“一作段。”

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

开篇便是望中之景。“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当是秋风凄厉、秋叶凋零、秋虫哀鸣、秋水惨淡的交响。浮云归于暮山,将是白日的结束,落日悬浮于秋声,亦是一年的残景。凄凉的日之暮、岁之暮的景象,没能使诗人规避,反倒令他入迷。曾伴,犹陪,说明不是瞬间一瞥,不是短暂凭栏,更是痴痴地望着,一直追随着浮云走向消失的轨迹,久久陪伴着为秋声笼罩着的即将沉没的落日。这些常人不愿看、不忍看、更不敢久看的衰图残景,诗人却着魔般的沉浸其中,是反常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结合诗题标示的地点,联系三、四句吐露的心境,便知诗人有着难以言说的伤心在。浅层次讲是直面残秋薄暮的感伤,这一中国文人的习惯心理在敏感而哀乐过人的诗人身上更为突出深层次讲,是异质同构的彻悟触动的哀痛。此地曾是南朝六代建都之地。当年金陵,佳丽所萃,而今唯有废墟残景;追昔抚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不已的晚唐王朝,不也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诗人悟出。历史上六个小朝廷昏庸无道的短命亡国。现实中晚唐王朝无可挽回地衰败下去,不也和自然的浮云落日一样。都是走向总崩溃的末日。这里确乎有异质同构的关系在。自然、历史和社会的种种悲慨涌上心头,笼罩天地,拂逆不去,浓得化不开,语言便显得笨拙无用,只有眼前景象才能诉说和接纳心中无限事了。但人与自然只能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不能表情达意的对话。再说,望中晚景可诉诸画笔,人尽可识,而自己久久郁积于心的伤感何由表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这是痛苦的呐喊,也是寂寞的呐喊。因为无论延请多少画师,都无法描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伤心。“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然而终究画不成,诗人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本诗前二句在对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展示故都盛衰无常,隐含唐王朝正是国运陵夷之时。结尾两句,追昔抚今,百端交集,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却无可挽回。诗人为此倍感苦恼,却又无能为力,只能将这种潜在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又是丹青妙手所无法表述出来的。诗婉转沉著,感慨遥深。

céng bàn yún guī wǎn cuì
yóu péi luò fàn qiū shēng
shì jiān xiàn dān qīng shǒu
piàn shāng xīn huà chéng
唐朝高蟾高蟾
偶为芳草无情客,况是青山有事身。
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像芳草一样,没有感情,更何况身在青山之中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夜晚,我在瓜洲渡头住宿,天风吹走了广陵城的尘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孟郊的离愁别绪和游历途中的感慨。作者在旅途中漂泊无依,看尽世间繁华与冷落,对人生的意义和归宿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ǒu wéi fāng cǎo qíng
kuàng shì qīng shān yǒu shì shēn
guā zhōu tóu xiǔ 宿
tiān fēng chuī jìn guǎng 广 líng chén
唐朝高蟾高蟾
平野有千里,居人无一家。
甲兵年正少,日久戍天涯。

这首诗是在描述一个寂静而荒芜的边境地区。平野延伸千里,但却没有人家居住,只有军队驻扎在那里。这个戍边之地已经很久没有遭受攻击了,因为时期还年轻,甲兵还不够多,也许尚未引起敌人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戍守此地的士兵们可能会越来越孤独、无助和渐渐被遗忘。

píng yǒu qiān
rén jiā
jiǎ bīng nián zhèng shǎo
jiǔ shù tiān
唐朝高蟾高蟾
马嘶九陌年年苦,人语千门日日新。
唯有终南寂无事,寒光不入帝乡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纷扰的厌倦和追求宁静的渴望。马在九条大道上鸣叫,岁月无情地流逝,人们言语不断,日复一日,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惟有终南山静默无声,没有任何烦扰和争端,寒光照耀着山巅,不会被尘世的浮躁所侵扰。这里是一个可以逃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地方。

jiǔ nián nián
rén qiān mén xīn
wéi yǒu zhōng nán shì
hán guāng xiāng chén
唐朝高蟾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经历了离别和归来的情感历程。"一条归梦朱弦直"指的是在梦中,主人公看到了一条通向他故乡的红色琴弦。"一片离心白羽轻"则表现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白色的羽毛轻飘飘地随着风飞舞。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第二天的情景。"明日灞陵新霁后"指的是第二天早上天气晴朗。"马头烟树绿相迎"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回到家乡的场景,马儿在绿树间奔跑,欢迎他的到来。整首诗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描绘了一种离别与重逢的感觉。

tiáo guī mèng zhū xián zhí
piàn xīn bái qīng
míng líng xīn hòu
tóu yān shù 绿 xiàng yíng
唐朝高蟾高蟾
风含远思翛翛晚,日照高情的的秋。
何事满江惆怅水,年年无语向东流。
泽国路岐当面苦,江城砧杵入心寒。
不知白发谁医得,为问无情岁月看。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思乡之人在秋日黄昏时感受到的深沉忧愁。他看到风儿吹送着远方的思念,阳光照耀下,自己内心高尚的情感也随之显现出来。但是,当他看到滔滔江水向东流去时,心中不禁悲从中来。他曾在泽国和江城中漂泊、流浪,路上陷入困境时感受到了孤独和凄凉,如今已经老去,却仍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不知道谁可以帮助他逃离岁月无情的束缚。

fēng hán yuǎn xiāo xiāo wǎn
zhào gāo qíng de de qiū
shì mǎn jiāng chóu chàng shuǐ
nián nián xiàng dōng liú
guó dāng miàn
jiāng chéng zhēn chǔ xīn hán
zhī bái shuí
wéi wèn qíng suì yuè kàn
唐朝高蟾高蟾
风雨去愁晚,关河归思凉。
西游无紫气,一夕九回肠。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风雨中独自徘徊、思考,回忆着逝去的往事。他感叹西天取经路上没有紫气祥云,代表着困难重重、险阻艰辛;而他一夜之间经历的沉重愁苦则让他的心肠扭曲,九次折磨。整首诗带有深厚的孤独和凄凉之感,让人感到无尽的迷茫和哀伤。

fēng chóu wǎn
guān guī liáng
西 yóu
jiǔ huí cháng
唐朝高蟾高蟾
紫府归期断,芳洲别思迢。
黄金作人世,只被岁寒消。

这首诗句传达了人生短暂以及岁月无情的主题。 第一句“紫府归期断,芳洲别思迢。”表达了离别之苦和不确定性。 "紫府" 指的是天上的紫微星,象征着皇帝或高官的居所,而 "芳洲" 则指的是人间的美好家园。作者的离别与不确定性都体现在这两个地方。 第二句"黄金作人世,只被岁寒消。" 隐喻着人生如金子,但是时间的流逝会让其逐渐失去光彩,最终消逝。岁寒代表时间的冷酷和无情,暗示着时间残忍而无法避免的事实。 总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人生中经历的离别和老去的过程。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人和时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积极的选择。

guī duàn
fāng zhōu bié tiáo
huáng jīn zuò rén shì
zhī bèi suì hán xiāo
唐朝高蟾高蟾
云鸿宿处江村冷,独狖啼时海国阴。
不会残灯无一事,觉来犹有向隅心。

这首诗是在描述作者身处江村的一个寂静夜晚,天空中云彩飘渺,大雁停歇。此时只有一只孤独的狖(一种动物)在海国阴影下哀鸣。尽管周围没有任何打扰,但作者内心仍然不能平静,他感到自己似乎走入了一种死胡同,不知道该如何突破这种困境。他甚至觉得,就算灯火已经熄灭,他的内心依然在向着某个方向努力前进。

yún hóng 鸿 xiǔ 宿 chù jiāng cūn lěng
yòu shí hǎi guó yīn
huì cán dēng shì
jiào lái yóu yǒu xiàng xīn
更多关于高蟾的古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