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上树

朝代:唐朝 作者:于武陵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nuǎn shàng shān
niǎo zhī chūn
féng yōu yǐn chù
jiàn xǐng rén
shí lěng kāi cháng wǎn
fēng duō luò pín
qiáo yīng shí
suì jiǔ wéi x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温暖的阳光下走上山路,听到鸟儿鸣叫便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突然发现了一处隐蔽幽静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独自清醒的人。虽然周围的石头很冷,花落的频率也很高,但那个伐木的樵夫却不会认出这里的价值。多年以后,他们将这些树木砍伐成柴火,没有意识到这里的美丽和神秘。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学观点,即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珍惜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美景,而不是将其视为取之不尽的资源。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天气晴暖,风和日丽,“十月小阳春”嘛,我走在上山的小路上,耳边不时有鸟儿婉转的啼鸣传来,好像在报告春天真的来临了。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忽然,花草葱在茏中,看到了桂树的倩影,如同遇到了一位独自清醒的世外高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山中气候寒冷,桂花常常开得很晚;山中风多而疾,桂花往往又落得早落得快。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山中的樵夫可能又不认识桂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遭遇斧钺之灾,沦为烧火的枯柴。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

相关赏析

山上树诗意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温暖的阳光下走上山路,听到鸟儿鸣叫便知道春天已经到来。突然发现了一处隐蔽幽静的地方,看到了一个独自清...展开阅读全文∨
作者介绍
于武陵
于武陵,会昌时人。其诗题材上以写景送别的为主,同时寄寓浓浓的乡思友情;诗风如羌管芦笛,悠扬沉郁。佳作很多,有《赠卖松人》、《早春山行》...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于武陵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劝君金屈卮(zhī),满酌不须辞。
金屈卮:古代一种名贵酒器,饰金而有弯柄。用它敬酒,以示尊重。唐李贺《浩歌》:“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王琦汇解:“金屈卮,酒器也。据《东京梦华录》云:‘御筵酒盏,皆屈卮如菜碗样而有把手。’此宋时之式,唐代式样,当亦如此。”满酌:斟满酒。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发:(花)开放。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古人用“金屈卮”敬酒,以示尊重。诗人酌满金屈卮,热诚地邀请朋友干杯。“不须辞”三字有情态,既显出诗人的豪爽放达,又透露友人心情不佳,似乎难以痛饮,于是诗人殷勤地劝酒,并引出后两句祝辞。

从后两句看,这个宴会大约是饯饮,送别的那个朋友大概遭遇挫折,仕途不利。对此诗人先作譬喻,大意说,你看那花儿开放,何等荣耀,但是它还要经受许多次风雨的摧折。言外之意是说,大自然为万物安排的生长道路就是这样曲折多磨。接着就发挥人生感慨,说人生其实也如此,就要尝够种种离别的滋味,经受挫折磨炼。显然,诗人是以过来人的体验,慰勉他的朋友。告以实情,晓以常理,祝愿他正视现实,振作精神,可谓语重心长。

于武陵一生仕途不达,沉沦不僚,游踪遍及天南地北,堪称深谙“人生足别离”的况味的。这首《劝酒》虽是慰勉朋友之作,实则也是自慰自勉。正因为他是冷眼看人生,热情向朋友,辛酸人作豪放语,所以形成这诗的独特情调和风格,豪而不放,稳重得体。后两句具有高度概括的哲理意味,近于格言谚语,遂为名句,颇得传诵。

quàn jūn jīn zhī
mǎn zhuó
huā duō fēng
rén shēng bié
唐朝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把松树拿到集市上只是为了贩卖,我怜惜你心里的真情实意。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你想把这生长在寒冷涧边的树木,卖给酒楼中的富贵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窄长的松叶虽经过几度风霜,开放的淡淡花朵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长安历来喜欢粉红色的桃花和雪白的李花,可怜这些松树白白地染上长安街道的尘土。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jiàn)树,卖与翠楼人。
寒涧树:指松树。翠楼:华丽的楼阁,又指旗亭酒楼类场所。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应少春:大略也见不到几许春意。

长安重桃李,徒(tú)染六街尘!
徒:白白地。六街:指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大街。这里泛指闹市街区。

这是一首用意精微委婉的讽刺诗。松树凌霜傲雪,苍翠葱郁,本是卖松人所爱,为此他才在寒涧采撷松枝,诚心诚意拿到长安街头,希望“卖与翠楼人”,换回几个小钱。岂不知长安富贵人家重的是稂桃艳李、趋时媚俗之花,对于这种少春的瘦叶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卖松人转遍了长安六街,一无所获,空在松枝上落上一层灰尘。诗人在描述这一酸涩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现实时,寄寓了对卖松人深深的怜悯之情。这首诗深层次的含义,是通过卖松人的遭遇,讽喻昏聩腐败的当权者对于道德高尚、有松树品格的有志之士是不赏识的。诗人仕途不称意,淡泊荣名利禄,也是以此诗自寓。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shì suī qiú
lián jūn zhēn
jiāng hán jiàn shù
mài cuì lóu rén
shòu jīng xuě
dàn huā yīng shǎo chūn
zhǎng ān zhòng táo
rǎn liù jiē chén
唐朝于武陵
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九陌鼓初起,万车轮已行。
周秦时几变,伊洛水犹清。
二月中桥路,鸟啼春草生。

这首诗歌描绘了洛阳城春天的景色和气氛。古代人们常常追求利益和名声,而这两者都可以在洛阳城中获得。当初鼓声响起,车队已经开始行驶,也许是商业贸易或官方差事。 作者通过提到周和秦朝的变化来暗示洛阳城的历史悠久。伊洛水依然清澈,也表明这座城市的环境仍然适宜人类生存。二月的时候,城里的桥梁和路面上长满了青草,鸟儿在啼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整个诗歌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美好的印象和感受。

lái míng
zài luò yáng chéng
jiǔ chū
wàn chē lún háng
zhōu qín shí biàn
luò shuǐ yóu qīng
èr yuè zhōng qiáo
niǎo chūn cǎo shēng
唐朝于武陵
江草暖初绿,雁行皆北飞。
异乡那久客,野鸟尚思归。
十载过如梦,素心应已违。
行行家渐远,更苦得书稀。

这首诗描述了江边的草已经开始变得绿意盎然,但候鸟们却已开始南飞。诗人感慨异乡漂泊已久,就像野鸟一样仍然思念归乡。过去十年仿佛如梦般飘忽而过,诗人认为自己的心也许已经远离了初衷。他的朋友已经离开,在外游历的生活令他更加珍惜书信的联系。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故土、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悲怆。

jiāng cǎo nuǎn chū 绿
yàn háng jiē běi fēi
xiāng jiǔ
niǎo shàng guī
shí zǎi guò mèng
xīn yīng wéi
háng háng jiā jiàn yuǎn
gèng shū
唐朝于武陵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
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
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这首诗表达了离乡别井之人的思乡之情。诗中描述了江畔一声鸟叫,让人想起了已经逝去的年华和无法挽回的光阴。听到高林上的秋声,遥想故国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诗人暗示风将吹落树叶,仿佛在劝人归家。然而,即使是新蝉也不会有什么烦恼,因为它们只生活在当下,而我们却难以忘记过去和未来的愁苦。因此,每一年都会有新的愁事困扰我们。

jiāng tóu shēng
fāng suì nán liú
tīng gāo lín shàng
yáo zhī guó qiū
yīng cuī fēng luò
quàn huí zhōu
shì xīn chán
nián nián yǒu chóu
唐朝于武陵
楼下长江路,舟车昼不闲。
鸟声非故国,春色是他山。
一望云复水,几重河与关。
愁心随落日,万里各西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江边上的景色和心情。楼下是长江路,沿路舟车不停,繁忙非闲。然而,鸟儿的歌声却不同于故国的声音,春天的美景也与他所在的山川不同。他眺望远方,看到云彩和江水连成一片,穿插着数重河流和关隘。夕阳西下,思念之情也随之落寞,无论走多远,彼此都要各自返回西方。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异乡的感受和离愁别绪。

lóu xià zhǎng jiāng
zhōu chē zhòu xián
niǎo shēng fēi guó
chūn shì shān
wàng yún shuǐ
zhòng guān
chóu xīn suí luò
wàn 西 hái
唐朝于武陵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
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
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清静幽远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场景,表达他自己对于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烦琐世事的厌倦。 首句"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传达了一种超脱纷扰尘世的感觉。“数歇”指的是时不时停下来休息片刻,“烟水”则暗示山中泉水和雾气缭绕的景象。“渐非尘俗间”则表示这里已经与尘世隔绝开来。 第二句“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描绘出寂静幽美的景象。在秋季的夜晚,鲜明的月光洒满整个山谷,而远处清脆悠扬的泉水声回荡在空气中。 第三句“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传达出寺庙僧侣们在这样恬静环境中长期修行,甚至连大雪纷飞也不能打断他们的专注。“石路几回雪”指的是在冬天,石路上多次被积雪覆盖。“竹房犹闭关”则表示僧侣们依然在静修的状态中。 最后两句“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是对于悠闲自在的旅人的向往和祝福。这种旅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随心所欲地旅行。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一位旅人,在清幽的山林中自由自在地流连。

shù xiē yān shuǐ
jiàn fēi chén jiān
quán shēng qiū
yuè biàn hán shān
shí huí xuě
zhú fáng yóu guān
zhī shuāng shù
chù yún xián
唐朝于武陵
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
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
洛浦少高树,长安无旧山。
裴回不可驻,漠漠又空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南北,感受到的心境和景色。他觉得距离南北相隔万里,但内心更加安静宁静。他因风而来到海边,在月光下走过人间。然后他来到洛浦,那里没有高大的树木;在长安,也没有他熟悉的旧山。他不能停留,只能漠然离去,再次面对空荡荡的未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中的孤独感和沉思。

nán běi wàn
yǒu yún xīn gèng xián
yīn fēng hǎi shàng
bàn yuè dào rén jiān
luò shǎo gāo shù
zhǎng ān jiù shān
péi huí zhù
yòu kōng hái
唐朝于武陵
浮世若浮云,千回故复新。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岁暮客将老,雪晴山欲春。
行行车与马,不尽洛阳尘。

这首诗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岁月的流逝不停。浮世如同浮云一般,不断地变化着,不论多少次的离别和重逢都显得像是新的开始。人们在旅途中偶遇一些老朋友,一起去看望已故的亲人,访问已经长眠的青草冢,同时也将自己的年龄渐渐地增加,而景色却始终保持着它原有的美好。在这样的环境下,车马行进,却无法避免洛阳尘土的弥漫。整首诗传达的是一个深刻的哲理:生命短暂,但我们应该珍惜每个时刻,因为它们都是独特的,并且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shì ruò yún
qiān huí xīn
xuán tiān qīng cǎo zhǒng
gèng yǒu bái tóu rén
suì jiāng lǎo
xuě qíng shān chūn
háng háng chē
jìn luò yáng chén
唐朝于武陵
穷秋几日雨,处处生苍苔。
旧国寄书后,凉天方雁来。
露繁山草湿,洲暖水花开。
去尽同行客,一帆犹未回。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的景象,经历了几日连绵不断的雨后,到处都长满了苍苔。诗人寄出了一封信给远方的故国,此时天气变得阴凉,候鸟也开始飞回来了。山上的草和树叶上布满了露珠,河流边的花儿也在温暖的气息中绽放。然而,和诗人一起旅行的朋友已经离开了,只有诗人自己还在船上等待回程。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旅途上的同伴的留恋之情。

qióng qiū
chù chù shēng cāng tái
jiù guó shū hòu
liáng tiān fāng yàn lái
fán shān cǎo shī 湿
zhōu nuǎn shuǐ huā kāi
jìn tóng háng
fān yóu wèi huí
更多关于于武陵的古诗>>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樵夫应不识,岁久伐为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