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汾上惊秋

朝代:唐朝 作者: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běi fēng chuī bái yún
wàn fén
xīn féng yáo luò
qiū shēng w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首五绝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它采取了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这前二句是说,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黄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的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不难使人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到震惊的。难道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义是复杂的。总的说来,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后二句是说,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的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战国楚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用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2-63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伤感、惆怅,又恰逢落叶飘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44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fén)。
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河汾: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

心绪(xù)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树叶凋零。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44
创作背景

汾上惊秋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723年(唐开元十一年)或公元724年(十二年)的秋天。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正月,唐玄宗到潞州、晋州,诗人为礼部侍郎随行,并有诗。是年冬,出为益州大都督长史。到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又调回长安。外放的两年,是苏颋一生仕履中最感失意的时期,此诗可能就是这一两年中的一个秋天所作的。

作者介绍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 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详情
相关作品
唐朝苏颋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离别的场景。双流指的是成都的一片地方,锦城则是成都的别名。诗中描述了追随者在送别时频繁往返,每年重复着离别和相逢的悲欢。只有歌谣和谦虚的礼节来迎接他们的离别。黄莺急啼、春风吹过,斑马也长嘶着,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最后,作者告诫不要为了分离而心灰意冷,还是应该当做最后一次在掖垣演奏般的精彩再见。

shuāng liú jǐn chéng kāi
zhuī jiàn nián nián wǎng huí
zhī dào yáo yíng bàn
wén shù zhōng tái
huáng yīng zhuàn chūn fēng jìn
bān zhǎng luò jǐng cuī
chuàng fèn fēi bié
hái dāng zòu zuì yuán lái
唐朝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伤感、惆怅,又恰逢落叶飘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fén)。
汾:指汾水,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河汾:指汾水流入黄河的一段。

心绪(xù)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树叶凋零。

这首五绝有兴寄,有深意,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即兴咏史诗。它采取了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复杂心情。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这前二句是说,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黄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的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不难使人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到震惊的。难道这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在一生中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外放。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义是复杂的。总的说来,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后二句是说,心绪伤感惆怅又逢上草木凋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的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战国楚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用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此诗的抒情形象透露出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běi fēng chuī bái yún
wàn fén
xīn féng yáo luò
qiū shēng wén
唐朝苏颋
直省清华接建章,向来无事日犹长。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内史通宵承紫诰,中人落晚爱红妆。
别离不惯无穷忆,莫误卿卿学太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清华园的生活景象。他感慨自己虽然在清华读书,但日子过得却无聊而漫长。他用诗句描写了一些园中的景物和生物,如燕子、鹤、雏鸟、凤凰等,以展现出园中的美景和生机。他还提到了官场上的事务,如内史承紫诰、中人爱红妆等,暗示官场的虚浮和浮华。最后,他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并勉励恋人要专注于学业,不要被情感所干扰。

zhí shěng qīng huá jiē jiàn zhāng
xiàng lái shì yóu zhǎng
huā jiān yàn zhī què
zhú xià yuān chú rào fèng huáng
nèi shǐ tōng xiāo chéng gào
zhōng rén luò wǎn ài hóng zhuāng
bié guàn qióng
qīng qīng xué tài cháng
唐朝苏颋
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顺动三光注,登临万象悬。
俯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搜田。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
宸游铺令典...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登上北山后的所见所感。从山顶眺望,可以看到东边海洋的广阔,西边是通向天空的道路。阳光、月光和星光都在这里汇聚,显得特别壮观。诗人俯视下面的河内城镇和洛阳平原,感慨万千。他还提到夷关险峻、井泉相连的景象,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诗人还赞颂了周王和汉后的美德,并对自己的功绩和智慧表示自豪,希望能够被封为官职或被皇帝赏识。整首诗气势恢宏,充满了壮志凌云的豪情。

běi shān dōng hǎi
chí dào shàng lián tiān
shùn dòng sān guāng zhù
dēng lín wàn xiàng xuán
guān nèi
píng zhǐ luò yáng chuān
àn guān xiǎn
zhāng gèn jǐng quán
xiǎo yán zhōng jǐng tuò
chūn shì xià sōu tián
zhòng zhōu wáng wèn
qīng hàn hòu chuán
chén yóu lìng diǎn
ruì fāng nián
yuàn fēng shū zòu
huí luán chán rán
唐朝苏颋
黄山积高次,表里望京邑。
白日最灵朝,登攀尽原隰。
年灰律象动,阳气开迎入。
烟霭长薄含,临流小溪涩。
宾朋莫我弃,词赋当春立。
更与韶物期,不孤东园集。...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歌描述了作者爬上黄山顶峰所看到的美景,他可以俯瞰整个京城。在早晨时分,阳光最为灵动,作者攀登山峰、穿越原野和河流,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随着时间推移,季节也在变化,春天将来临,而且作者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季节,并在那里与朋友分享诗歌和文学作品,度过一个美好的春天。

huáng shān gāo
biǎo wàng jīng
bái zuì líng cháo
dēng pān jìn yuán
nián huī xiàng dòng
yáng kāi yíng
yān ǎi zhǎng báo hán
lín liú xiǎo
bīn péng
dāng chūn
gèng sháo
dōng yuán
唐朝苏颋
清道丰人望,乘时汉主游。
恩晖随霰下,庆泽与云浮。
泉暖惊银碛,花寒爱玉楼。
鼎臣今有问,河伯且应留。

这首诗描绘的是皇帝游历山水之间,享受人民赞誉和自然景色美妙的情景。清晰明朗的道路使得皇帝的声望更加高昂,他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出行,与自然融为一体。天降雪花为皇帝提供了额外的庆祝气氛,而皇帝的仁慈也像云朵一样浮现,带给人们祥和和欢乐。温泉的暖意使皇帝感到惊喜,并让玉楼上的花儿因寒冷而变得更加美丽。最后,鼎立于河岸边的大臣询问皇帝是否要前往河神留下一段奇妙的回忆。

qīng dào fēng rén wàng
chéng shí hàn zhǔ yóu
ēn huī suí xiàn xià
qìng yún
quán nuǎn jīng yín
huā hán ài lóu
dǐng chén jīn yǒu wèn
qiě yīng liú
唐朝苏颋
兔子死兰弹,持来挂竹竿。
试将明镜照,何异月中看。

这首诗的含义较为隐晦,可以解读为以下几种可能的意思: 1. 描述自然景物:兔子死了,带着蓝色的弹珠,被挂在竹竿上,好像是在观察月亮一样。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和赞美。 2. 寓意人生哲理:兔子死去,意味着生命短暂而珍贵,蓝色弹珠则代表生命中的闪光点和回忆。将明镜照过去,发现自己和月亮并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把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当做宝贵的回忆。 3. 传递文化内涵:兰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花卉之一,因此本句可以视为对兰花的赞美。兔子与兰花搭配起来,有可能是在表达出一种意境或情感状态,如温馨、安静等。 总之,这首诗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进行理解和解读。

lán dàn
chí lái guà zhú gān 竿
shì jiāng míng jìng zhào
yuè zhōng kàn
唐朝苏颋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这首诗的含义比较难以解释,它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赠卢纶》。 整首诗描述了诗人杜甫在送别友人时所感受到的情绪和思考。前两句描绘了风中飞舞的尘埃和游荡在云端的帽子,暗示着人生的短暂和飘忽不定。 “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形容诗人的手指像墨笔般修长而有力,而他的耳朵则略微有些大而灵敏,这些特征表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才华和灵感。 最后两句诗意味深长,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质疑和无奈。诗人用“丑虽有足,甲不全身”来比喻自己,意思是即使外表还算得上平凡,但内心的不完整和不足,让他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见君无口,知伊少人”则暗示了友人的离去和自己的孤独,诗人感到自己很少能有机会与像友人这样的人交流和相处。

fēi āi jié hóng
yóu gài piāo qīng yún
zhǐ shí tǐng
ěr liǎng zhāng shí
chǒu suī yǒu
jiǎ quán shēn
jiàn jūn kǒu
zhī shǎo rén
唐朝苏颋
闻君陌上来,歌管沸相催。
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

宝装游骑出,香绕看车回。
独有归闲意,春庭伴落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诗人听到了好友马车行驶过来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了管乐的悠扬声音。在这个夜晚,孤月高挂在天空中,照亮着周围的环境,而成千上万的灯笼则在黑暗中闪耀着光芒。 此时,一队装扮华丽的游骑从诗人身边经过,香气随之弥漫。然而,诗人并不感到羡慕或嫉妒,他只想返归平静的生活。最后,诗人与春天的庭院成为了落梅的伴侣,享受着宁静温馨的时光。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闲逸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wén jūn shàng lái
guǎn fèi xiàng cuī
yuè lián míng zhào
qiān dēng àn kāi
bǎo zhuāng yóu chū
xiāng rào kàn chē huí
yǒu guī xián
chūn tíng bàn luò méi
唐朝苏颋
在昔尧舜禹,遗尘成典谟。
圣皇东巡狩,况乃经此都。
楼观纷迤逦,河山几萦纡。
缅怀祖宗业,相继文武图。
尚德既无险,观风谅有孚。
岂如汾水上,箫鼓事游娱。...
展开阅读全文V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尧舜禹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传说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治理方式的称赞。诗人通过描绘圣皇东巡狩的场景,展现了当时朝野之间的团结和秩序井然的社会状态。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先功业的缅怀和对文武英才的敬佩。最后,他提到汾水上箫鼓事游娱,暗示了现世的混乱和繁琐相比,古时的风雅和宁静更令人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zài yáo shùn
chén chéng diǎn
shèng huáng dōng xún shòu
kuàng nǎi jīng dōu
lóu guān fēn
shān yíng
miǎn huái 怀 zōng
xiàng wén
shàng xiǎn
guān fēng liàng yǒu
fén shuǐ shàng
xiāo shì yóu
更多关于苏颋的古诗>>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